1、十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2016 高考作文题:试题提供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试题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考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考生可以针对人们不尽相同的看法,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审题时,首先应当思考人们常常“评价他人的生活” ,评价哪些人的生活?较多的是评价名人的生活,比如杨绛、杨振宁等人。其次,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人实事求是、公正
2、客观地评价,有的人过高地要求他人、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最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有哪些看法?考生在思考过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应当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必须注意,此题要考生终极思考的是“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 ,而不是“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 。这是本题的难度所在。一20062015 年,十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20062008 年,命题式作文阶段。2006 年: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 年: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 年: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 ,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 ,你会看到什么,又会
3、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命题式作文,本来题材范围较窄,选材要求较高。这三道题则不然,它们的题材范围十分宽泛。这是由于题中都有一个代词:“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你” 、 “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 、 “他们”中的“他们” ,所指代的对象十分广泛。 “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抽象事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可;“这” ,可以是个人的或者国家的或者全人类的(坎) ,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坎) ;“他们”更是包罗万象,只要是群体就是“他们” 。这样的题目,更适合写记叙文,长期如此,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议论能力,不利于培养“关注天空”的人才;与国外“全球暖化会如何影
4、响今后的政治” (新加坡) 、“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 (法国)一类高考题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题目,题意过浅,更适合于中考:“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们的名字叫 ”;“他们” ,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眼中的色彩” 。这样的题目,题材太宽泛,易助长套题风:一个用于“我想握住你的手”的题材,也可以用于这届考生三年前的中考“我想给你唱首歌” ;一个用于“他们”而得满分的“农民工子弟在成长”的题材,何尝不能用来写“我想握住你的手” “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农民工子弟的手、农民工子弟必须跨过城市生活这道坎?因此,要求变革高考作文题的呼声很强烈。这时候,审题要
5、求较高、题材有一定限制、思辨性较强的材料作文,在上海卷重新露面了。(二)20092010 年,材料式作文阶段。材料式作文,材料的来源,或古今中外的生活,或寓言故事,或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诗歌、漫画、动物故事、自然现象等。材料式作文的特点是,材料中隐含观点,或根据材料展开联想,提炼观点,写自己的感悟;或针对材料所叙述的事情写评论。2009 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 年上海卷试题,是一个非常好的
6、题,有多个写作角度。(1) “板桥体”是传承隶、行、楷基础上的创新阐述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2)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阐述创新与模仿的关系:要创新,不要模仿;或不反对模仿,重要的是创新。(3)郑板桥书法,各种元素吸收并存,最终臻于和谐完美的境界阐述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4)郑板桥的书法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阐述个性与共性或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5)郑板桥的作品独一无二,是一种至高的赞美阐述事物具有独特性,要发扬个性2010 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
7、:“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从丹麦人带着尺子去钓鱼:严格遵守法律,自觉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利益,去谋求更长久的更有意义的获得。从孟子的话: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可以写:要保护自然,不能一味索取;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学会节制,不能处事无度;要学会取舍,不能因小失大;要学会等待,不能用心浮躁(三)20112015
8、年,XX 式作文阶段(姑且不急于给名称) 。2011 年: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12 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3 年: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
9、考。2014 年: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2015 年: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20112015 年上海卷作文试题,乍看是材料式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则“材料”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 “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其实,它与材料式作文大相径庭。材料式作文的材料中隐含着观点,让考生从材料出发,通过相似联想,联系社会或人生,从中感悟出一个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或者提供社会上的现象、事件
10、等,让考生针对此现象或事件发表评论。显然,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属于这种材料式作文。其中有的试题局部含有“材料”的因素,需要考生像审察材料式作文题那样,进行由材料到现实的相似联想:2012 年试题中“心灵的微光” ,可以联想到人们内心萌发的美好东西,如好的想法、念头、灵感、创意,或者冲动、想象、梦想等,它是人们创新、成长的重要因素。2014 年试题中的“穿越沙漠” ,可以联想到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或者走过人生的艰辛历程。2015 年试题中人心中“坚硬的东西” ,可以是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拼搏、强劲等;“柔软的东西” ,则是善良、通达、仁慈、智慧、敬畏、闲适、温顺等。那么,这些试题是
11、话题式作文吗?话题式作文有一个明确的话题。如 2004 年上海卷试题: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自立观点,各抒己见。20112015年试题提供的“材料”中也都隐含着一个话题:2011 年试题,相当于以“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为话题;2012 年试题,相当于以“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为话题;2013 年试题,相当于以“更重要的事”为话题;2014 年试题,相当于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2015 年试题,相当于以“造就和谐的自我”为话题。这样看,似乎也可以称作话题式作文。但是,它们却又没有话题式作文那样立意宽泛。一般话题式作文,只给考生一个议论的内容范围,考生的观点可以各各不同
12、。如以“杂”为话题,你确定写做学问是否该“杂”的问题,你可以赞成“杂” ,做学问该“杂” ;也可以反对“杂” ,做学问不该“杂”而该“专” ;还可以半赞成半反对,或三分赞成七分反对,或反之。20112015 年这些试题,却容不得考生有各各不同的观点,试题中已经给了考生明确的观点:2011 年必须写“一切都会过去,又不会过去” ;2012 年必须写“不能舍弃心灵的微光” ;2013 年必须写“还有更重要的事” ;2014 年必须写某事情“一定要做,但可以选择做的道路和方式” ;2015 年必须写“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 。由此看来,近五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似乎可以称之为含有“材料式作文”或“话
13、题式作文”因素的“观点式作文” 。它较之于立意宽泛的“话题式作文”和角度多样的“材料式作文” ,显然多了限制,少了角度,立意比较单一。二近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普遍认为具有“思辨性”特色,是上海题的一大亮点。“思辨”即“思考辨析” ,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辩证地分析问题。 “会过去/不会过去” “舍弃微光 /重新认出微光” “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 “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坚硬的东西/ 柔软的东西 ”写作时,必须抓住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作辩证的分析。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
14、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完成 2011 年试题,对于什么“会过去” ,什么“不会过去” ,要辩证地看。 “会过去”与“不会过去” ,二者是对应的,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已经获得的成功与荣耀让它过去,为事业成功而拼搏的精神不要丢弃;过去的失败让它过去,失败的教训要永远记取;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让它过去,自己的理想目标要永远牢记;人的青春容易消逝,奋斗的激情要永不消褪;灾难(比如地震)已经过去,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守望相助的美好人性流芳百世;还有,犯了错误,承认并改正错误,事情就会过去;否认并不思改
15、悔,事情便不会过去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完成 2012 年试题,要看到一种对比关系,即常人和天才对待微光的不同。常人习惯了固有的生活模式,往往忽略这些微光;而天才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抓住了人们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使得它变得更炫目。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将平时产生的灵感积淀、升华;而常人则目标不明确,或缺乏自信,或对人生的领悟不足,让那些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了。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可以写在自己的人生中,没有坚持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梦想,
16、曾经放弃了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创意;而别人坚持了,尝试了,并且成功了,这对自己是一种启发。可以写一个常人如何成长,健全自己的人格,发觉了生命中被忽略的东西,发现它的价值并充实它,从而使自己升华为天才。也可以写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抛弃很多,如梦想、理想,俯拾皆是的满足和幸福感等;但是天才的作品,帮助我们一点点地找回来。还可以写我们如何看待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启发心灵的东西,由隐性到显性,会有一些心灵的收获,唤醒内心深处的冲动和本知;这些心灵体验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也能寻觅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
17、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完成 2013 年试题,要对生活中一组或若干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与实际上“更重要的事”作归纳分析,辩证思考,从中概括出一个认识事物重要性的普遍规律来,并加以阐述;或者通过对某一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作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后者“更重要”的理由。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完成 2014 年试题,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是不可动摇的,无可逃遁的,也就是“不自由的” ;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选择道路、方式、方法的
18、“自由” 。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人生的艰辛历程,那么,在客观上,我们生来都要经历打磨与苦难的洗礼,这是“不自由的” ;但主观上,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方式,是卑贱的生命哲学,还是高扬生命的意志,还是随意的生命态度,这又是“自由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完成 2015 年试题,要写出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处理好我们心中的“坚硬”和“柔软”这一对看似矛盾、却可以辩证地统一于一体的东西。可以立意为“做正直而善良的人” 、“做刚毅而仁慈的人” 、 “做执着而通达的人”等。其实,正直与善良
19、,刚毅与仁慈,是往往集于人之一身的,写作中当突出二者的这种联系。“思辨性”这一特色显示于上海卷,其实不是始于 2011 年,可以追溯到 2009 年。当年的试题,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多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传承/创新;模仿/创新;局部/整体;个性/共性2010 年试题,以“丹麦人钓鱼”和孟子的话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由此说来, “思辨性”的特点,在上海卷中已经延续七年。无疑,它明显优于这之前的“握手” “跨坎” “他们”一类题。但是,也有缺憾,而且随着年复一年的再现,其缺憾日益明显。七年来,考生“思辨”的空间越来越小。2009 年,考生可以从郑板
20、桥的书法出发,多角度、多立场地思辨、立意;到 2015 年,就剩下一个立意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近五年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总是把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放在一起“思辨” ,成为一种模式,考生用屡屡训练过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思辨” ,便失去思辨本来应有的价值,变成一种伪思辨。近五年来上海卷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体现的是命题者的思辨,考生只能阐释其思辨,缺少足够的思辨空间。其实,思辨不思辨,思辨的深度如何,都不是命题者的事,而是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决定的;只要不是很烂的试题,都可以写出思辨性的文章来。自 2011 年的“会过去/不会过去 ”问世以来,上海市连续数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区县模拟试题,已
21、经把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弄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了,人们期待2015 年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不料,又来一个“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 。这回终于与外省市试题雷同了。请看 2013 年湖北卷: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这道题中的“方盒子” “圆瓶子” ,不就是上海题中“坚硬的东西” “柔软的东西”的另一种说法吗?看来,上海模式的思辨性作文题已经山穷水尽,
22、真的进入了“拐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摈弃观点式作文题型,采用材料式作文题型。如同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的试题一样,考生可以多角度、多立意地思辨。三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多角度、多立意的思辨性作文试题并不少见。有人说,2015 年全国各地“思辨性作文”试题集体登场。的确如此。但是,它们都不是以“观点式作文”的题型出现,而是以“材料式作文”或“话题式作文”的题型出现的。请看下面几例。(一)2015 年湖南卷作文试题(感悟型材料式作文题):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
23、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喷泉之所以能使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思考。 “蓄积”与“喷涌”的关系,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等。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问题的思辨。(二)2015 年重庆卷作文试题(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
24、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材料里的故事,是曾经发生在南京公交车上的一件真事。针对此事写评论,角度很多:小男孩让司机等他妈妈,是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动不便,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关爱;乘客们因时间被耽搁而开始埋怨,表明在这个讲究速度的时代,走得快的人们应该懂得放缓步伐,回过头来等等别人,学会宽以待人;等看到这位母亲一瘸一拐上车,所有人陷入沉默,这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和包容。此外
25、,考生还可以思考,公共资源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事实真相没有浮出水面时,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误判?怎样防止误判?还可以质疑,公交车作为一种公共设施,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便耽误全车人?如果仅仅因为是残疾人,就得到特殊对待,还不许别人有异议,这是不是道德绑架?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立意,多种答案存在于考生们各自的思辨之中。(三)2015 年四川卷作文试题(话题式作文题):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制、敏锐。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
26、一篇文章。“材料”提供的是一个话题,即“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 ,甲、乙、丙是三种立意提示,考生可以认同并演绎其中一种,也可以提出丁、戊、己等看法并加以阐述。以上三种题型,2015 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中,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明显处于优势。除了上面的重庆卷外,还有新课标一卷,试题材料是: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新课标二卷,试题材料是: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天津卷,试题材料是: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安徽卷,试题材料是: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
27、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这些题,材料提供的是社会现象或事件,考生针对此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 ,而且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2009 年、2010 年上海卷中的材料式作文题(“郑板桥书法” “丹麦人钓鱼” ) ,都是感悟型的,唯有 2010 年春考出现过一次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今后的高考上海卷,会不会出现这种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甚至也连续来他几年,形成一个“阶段”?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