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17年江苏高考诗歌汇编.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86007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7年江苏高考诗歌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17年江苏高考诗歌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3-17年江苏高考诗歌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3-17年江苏高考诗歌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 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3 年)醉 眠 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 分)【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 ,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 ,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评点】这题有点难,一是“太古”给人以“静”感,考生是不大明白的。二是由于不知道“太古”之有“静”意,当然就不知道此句是拿“太古”来

2、写“山”之“静”的。所以此题没有从考生的实际出发。“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 分)【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 ,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评点】这道题是简单而适合考生的,只要稍微体会一下,考生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意绪。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 ,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

3、 分)【答案】 “门掩世味” “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 “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 ,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评点】所给答案有点答非所问不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答的:“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不是从“山” “馀花” “好鸟”等这些闲适悠远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有些出入。应该这么作答:醉于馀花、眠于

4、好鸟之鸣中、不问世事、竹席醉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则是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怀、终不能忘的强烈意绪,其愈说闲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挂、谪居的怨愤。(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14 年)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2)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3)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10(1)乘兴而往 怅惘不遇 欣赏叹慕。(2

5、)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 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5 年)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 分)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6、。(4 分)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1)【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答出四点即可)【解析】“开颜”的原因,是诗中一定提到的,只要发现和加以概括便可,这就要善于捕捉信息了。题目中有“新居”,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三联写了新居周围的景色,要加以概括,不可一一俱到新居周围景色迷人;前三联都是写景,景有衬心的作用作者很是悠闲愉悦;最后一联是直写友人的,说房中堆满了书,无立足之地,但从中能看出友人来,说明友人是爱书的,是情调高雅的;诗人能对友人如此高的评价,心情又是如此的“开颜”,说明其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爱好相同的。(2) 【

7、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解析】写景艺术,直话为“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有什么样的效果”;多样景物的叠合,便可称之为铺陈这是一个难点,估计不少考生未能答出此艺术来。(3)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意味深长之“意”,是要好好体悟的,诗就像一块玉,需要仔细认真用心地把玩,方可领受其中的意味。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16 年)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

8、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10【答案】上阕叙述了: 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

9、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 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 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 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 表现了朝政的昏暗。【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

10、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1【答案

11、】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011 题。(17 年)秋 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 分)【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解析】中间两联,第一句讲自己登高望远,乾坤狭窄,这是所见之景,寓“愁”于其中,但未明“愁因”;第二句讲两个方面,一是中年得病,二是日月(指时间)紧迫(遒:迫近);第三句“空许国”言己壮志难酬;第四句“五更画角”(画角:乐器名,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在姜夔扬州慢中有“渐黄昏,清角吹寒”句)言战事未

13、息。【评点】中间两联,句意并不含蕴,而相当直白,直接抒发胸臆,简直就是送分题。6 分题秒秒钟搞定!不难为学生,是江苏高考命题人的心胸!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现实的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赏析题,就是要注重细节,要往细里做。“明朝”表明此两句是作者的畅想,是虚写;“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想象的内容、画面,描述一下,是烟雨垂钓之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寄寓着隐居的愿望,而情感又是双重的,一面说要隐居,另一面实则对现实的不满,这些都是要想到的。估计“丹枫”照应“秋”,这一点想不到,会漏答,因为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现实性!(想象中的“丹枫”也是眼前的“丹枫”)这里不禁要问,“照应”是不是表达效果呢?所以提请命题人注意!【评点】这道题出得也很精典,在平时的训练中也经常碰到,即,只要在平时把每一点都落地,此题也是不难的。【总评】诗鉴,向来为难事,教师在教学中总有“教而无用”的感觉,而这次命题却让人看到了教的希望,比如第 10 题,类题就有不少,如以前江苏高考考过的满江红就是;第11 题的类题也有不少,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这样的题,不能不说是好题,因为它能对平时的所学进行一个很好的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