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是(B)A. 王国维 B. 胡适 C. 王梦阮 D. 蔡元培2. 奠定洪的文学大家地位的作品是( A )A.长生殿 B.四婵娟 C. 诗歌 D. 散文3. 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C )A. 强调艺术功能 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 D. 强调艺术想象4.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的风格是( C )A. 高古 B. 婉秀 C. 清隽 D. 雄奇5. 王沂孙词的风格特点
2、是( B )A. 清新拔俗 B. 骚雅冲淡 C. 清空骚雅 D. 沈博艳丽6. 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的是( B )A. 唐寅 B. 王廷相 C. 李东阳 D. 文徵明7. 清代水浒传续书中写宋江、卢俊义等梁山英雄是天上星宿,下界转生为杨么、王摩等洞庭英雄故事的是( C )A.水浒传 B.水浒后传 C.后水浒传 D.荡寇志8. 李渔是清初戏剧( C )的代表作家。A. 苏州派 B. 文人派 C. 形式派 D. 传奇派9.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的风格是( D )A. 婉约蕴藉 B. 清秀淡逸 C. 古雅峭拔 D. 豪爽旷放10.张生煮海的作者是( C )A. 高文秀 B. 纪君祥
3、 C. 李好古 D. 尚仲贤11.下列作家中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是( D )A. 吴伟业 B. 李玉 C. 李渔 D. 洪1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C )A. 强调艺术功能 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 D. 强调艺术想象13. 宋初继柳开之后专力做古文的作家是( C )A. 柳开 B. 田锡 C. 穆修 D. 王禹14.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15. 下列作品属于韩小窗子弟书作品的是( A )A.得钞傲妻 B.秦王演义 C.呼家将 D.三国志16. 山谷词的两种风格
4、之一是(B)A. 清丽圆转 B. 婉媚豪放 C. 古雅峭拔 D. 清秀淡逸17. 下列诗人是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 三宗”之一的是( B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杜甫 D. 欧阳修18. 徐渭的杂剧名作是( B )A.牡丹品 B.四声猿 C.中山狼 D杜甫游春19. 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A )A. 杨亿 B. 刘筠 C. 钱惟演 D. 王禹20. 下列清代小说中反映家庭生活小说的代表作是(D)A.灯下缘 B.梧桐影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21. 奠定吴敬梓文学大师地位的是( A )A. 创作儒林外史 B. 诗歌创作 C. 散文与词的创作 D. 经、史著述22. 下列小说
5、属于叙写未来小说的是( B )A.乌托邦游记 B未来世界 C.女娲石 D.新鼠史23. 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创作了大量的( B )A. 小令 B. 慢词 C. 豪放词 D. 雅词24. 影响陈与义前期诗歌创作的( B )A. 苏轼 B. 黄庭坚、陈师道 C. 杜甫 D. 欧阳修25. 在范成大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B )A. 山水诗 B. 田园诗 C. 艳情诗 D. 感怀诗26. 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吴伟业的“梅村体”指的是( D )A. 五言律诗 B. 七言律诗 C. 五七言绝句 D. 七言歌行27. 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苏轼的雅号是( D )A. 六一居士 B. 淮海居士
6、C. 后山居士 D. 东坡居士28.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属于( B )A. 前七子 B. 后七子 C. 吴中四杰 D. 吴中四才子29.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 C )A. 歌颂仁政 B. 讴歌贤才 C. 拥刘反曹 D. 歌颂统一30. 明代长篇小说杌闲评是( A )A. 历史演义 B. 英雄传奇 C. 神魔小说 D. 世情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无分。1.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表现为(BD)A. 弱化了词的音乐性 B. 突破传统题材限制 C. 多写
7、男女相思D.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生活、反映真实人生的大道E. 多写孤独寂寞惆怅2. 清词中兴的表现是(BDE)A. 出现了不少词作大家 E. 词作的整理和编辑获得很大成就B. 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C. 创作了大量新的词牌 D. 词学理论得到很大发展3. 汤显祖属于(CDE )A. 杂剧作家 B. 吴江派 C. 明代作家 D. 传奇作家 E. 临川派4. 下列杂剧作品属于关汉卿历史剧的是(ABC )A. 哭存孝 B.单刀会 C.西蜀梦 D望江亭 E.玉镜台5.三国演义的巨大社会影响表现为(ABCDE)A. 广大民众仿效书中“结义”进行秘密组织,进行各种政治
8、活动B. 明清农民起义以其战争描写作为军事教材C. 统治者利用书中“ 忠义”为其统治服务D. 统治者利用书中正统观念为其统治服务E. 广大民众仿效书中“ 结义”进行秘密组织,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 易安体答案: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第三, 倜傥的丈夫气。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
9、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2. 西昆体答案:(P6)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后人称帝王藏书的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3. 稼轩体答案: (1)辛弃疾的词风。 (2)稼轩体的基调,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形成了豪放悲壮的主导风格。(3)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
10、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4. 苏州派答案: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身份上,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大多是以毕生精力从事戏剧创作的作家;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他们一反传奇创作领域“十部传奇九相思”的窠臼俗套,而是关注现实,写了许多政治剧和时事剧,因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品形式上,由于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所以一反案头剧脱离
11、场上演出的弊端,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排场、工巧和谐的宫调曲牌而形成适合场上搬演的作品,所以一直流行于当时和后来的戏剧舞台上。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 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答案:答:辛弃疾,号稼轩。“稼轩体”源于范开为稼轩词甲集所做之序。第一,“稼轩体” 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
12、子。此词为辛弃疾晚年的作品,可依然是气大声宏,狂傲之情溢于言表。由于生性狂傲任侠,作词又多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豪放悲壮便成为辛词的主导风格。第二,“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与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但就其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过人成就。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欲
13、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情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极细微的情感体验,极幽约的生命叹息,出自英雄豪杰之口,极不容易。因为这并非是稼轩一时才气性情的偶发所得,而是作者真诚深挚的感情体验及人格襟抱的显示。总之,在辛弃疾的性格中,有作为英雄而为词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一面,也有作为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一面。故豪放风格与旖旎情韵,各极其事。他的长词,或悲壮激烈,能达浓厚的感情;或摧刚为柔,能传曲折微意。他的小令,最多绝妙之作,言情、写景、述怀、达意,无不佳妙。肝肠如火,色笑如花,其风格有时极豪放,有时又很凄婉。有时桀骜雄奇、浩瀚流转,有时空灵蕴藉,或沉郁幽深。稼轩词的永久价值正在此处。2. 简
14、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点。答案:答: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他们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宇文虚中因入金祈请徽、钦二帝南归未能完成使命而留仕金朝他是金诗的奠基人,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吴激,奉命使金被金人强行扣留,遂仕金。他的诗也以故国之思和故国之恋为基本主题。蔡松年,北宋末随父守燕山,兵败降金。他主要以词名世,名作大江东去。写寄怀林泉的归隐之情,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但词中透露的感情却十分复杂。3.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答案:答: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
15、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书中将殷纣王写成一个凶狠、残酷、荒淫、无耻的昏君,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暴君刚愎自用、残暴专横的狰狞面目。另一方面,又写出武王爱民如子,继而在商、周交战的描写中,作者写到佛道助周为阐教,邪恶之神助商为截教,最后周武王伐纣,纣王势败自杀,姜子牙封神,武王分封诸侯。通过这些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封建暴政的抨击和对仁君仁政的向往,并揭露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作者以天命思想理解商纣与周武王之间斗争的性质,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将商纣王的暴虐行为都说成是妲己的蛊惑,用“女人祸水”的观念为封建暴君开脱。
16、该书在艺术方面较有成就。它塑造了好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像妲己的狡猾和残忍,杨戬的勇敢和计谋,申公豹的挑拨离间、倒行逆施,尤其是描写了哪吒闹海所表现的蔑视神权、目无礼法的反抗精神。但多数人物缺乏社会现实内容,有概念化的倾向,有些故事情节雷同,且有些肤浅。语言也比较平板,不够活泼。4. 简述清代小说观念更新的表现。答案:答:首先,人们更加注重小说扬善惩恶的社会功能。静恬主人在金石缘序中明确认为小说深入人心、普及教育的作用胜过经史。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强调小说能“善善恶恶,俾读者有所观感戒惧,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这说明小说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目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加强,这种观念的变化无疑会促进
17、小说在社会上的传播与发展。其次,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毛纶、毛宗岗父子在评改三国志演义时,认为先有三国的“妙事”,才有三国的 “妙文” ;曹雪芹更是强调小说创作要 “实录其事” ,红楼梦开宗明义就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耳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第三,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人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明代小说已经从类型化的人物塑造过渡到性格化的人物塑造,但尚未达到典型化的程度。而清代小说在继承明代小说人物塑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将小说人物塑造发展到典型化的
18、高度。因而在小说观念上,人们已经自觉地以典型化的标准要求小说人物塑造。如脂砚斋认为石头记的价值首先在于精妙的人物形象,而贾宝玉就是一个“实未目曾亲睹” 的“ 新人”。这种“新人”就是虽然生活中未必真有,但却符合生活的本质真实的典型人物。这样的艺术观念显然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会对小说人物塑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28 分)1. 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案:答:高明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
19、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痛苦。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出当时士人的软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许多透视人物心灵矛盾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徘徊和无奈.剧中另一位主要人物赵五娘,在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处境艰难,但她还是答应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
20、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实际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不安。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默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体现了敬养老人、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杰出的作品。明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 绝唱”。具体而言,可分为三:第
21、一,成功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第二,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聚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 琵琶记的曲词能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作者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赵五娘的曲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
22、” ,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2. 试述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答案:答: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吴敬梓借王冕之口说出的“功名富贵” 与“ 文行出处”的对立,预示着全书两大形象体系的对立:一边是以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一边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文人。二者水火不容,泾渭分明。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当以王冕为代表。这位作者用以“隐括全文”的“ 名流 ”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旨意的形象演示。凡是史传未及而吴敬梓所赋予王冕的性格因素,大抵不外魏晋风度的痕迹。如传记载王母要回老家,王冕载母于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吴氏将
23、这一行孝之举改为一幅舒张王冕个性与叛逆精神的图画。这里既可见到卓尔不群、自葆高洁的屈子形象,更可见到魏晋士人宽衣大袖、挥麈谈玄和出行陶醉于千岩万壑之美的潇洒风采。但是,从王冕到杜少卿,到四个“市井奇人” ,都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现实写照,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体化身。与这些理想人物水火不容的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丑类,才是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而又令吴敬梓一类有识之士忧虑不已的儒林实相。吴敬梓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如果说范进的中举变疯和周进的悲撞号板写出了士子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自我的话,那么,匡超人和牛浦郎或许从这种被动的吃亏中总结出避免被动吃亏的惟一良
24、方便是主动地招摇撞骗、欺世盗名。这两组人物的走向便显示出这些丑类在人格意识的扭曲方面越陷越深的趋势。儒林外史描写了众多失落自我的读书人,其中鲁编修和马二先生尤有代表性。在明清两代,一个士人具有了“编修”的身份,便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然而,在吴敬梓的笔下,并没有写出这位实现了人生最高理想的“编修”是如何的荣华富贵、光耀门楣,却是从鲁编修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写起这个人物的。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 ,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与这位徒有虚名的鲁编修相比,那位一无所有的马静的人格失落就更加彻底了。鲁编修虽然没有实惠,倒也算过了一把翰林瘾,体会过举业成功的幸福。而马二先生却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更为深刻的是,作者让这位毫无现身说法价值的白丁来充当书中对举业的热衷鼓吹者,其说服力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