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中考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包利民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
2、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
3、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
4、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2 分)2根据提示,填充方框。(4 分)情节:突遇暴雪 发现黑点 发现村庄心理: 焦急万分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 分)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
5、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4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 字以内,2 分)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3 分)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3 分)答案:1、示例:“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扣住“大雪”“封”任意一词表述,答出主旨)2、雪地迷路;看到水井;满心恐慌;精神一振(意近即可)3、示例:“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
6、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4、答案略。(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5、实指吃水用的井;指人心;指方向、希望。(每点 1 分)6、开放题。(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等你回家(1)我曾陪一个父亲,去 800 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2)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
7、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3)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房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4)“我真想跟他同归与尽!”这位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5)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6)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
8、了。”父亲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 10 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 10 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7)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 15 分钟的时间。办完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这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脸上既无欢喜也无悲伤。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面,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8)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个
9、手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的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去。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9)“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10)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
10、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看他黑了,也瘦了。”(11)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12)“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13)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18.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标题“等你回家”是谁等谁回家 ?(3 分)答: 19.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 分)人物 地点 情境 父亲的表现去戒毒所的路上想起儿子的吸毒经历 情绪激愤,痛骂儿子戒毒所大门
11、(1) (2)(3) 拿着话筒,却盯着儿子不说话父亲探视室 听到管教干部的时间提醒后(4)20.第段划线句是 描写,作用是 (3 分)21.第段父亲“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时”是怎样的心理?请概括回答 2答: 22.两段详细描写其他人探视的情形是否赘余?为什么?(4 分)答: 18 题父亲等儿子回家(1 分)家人等待失足的亲人回家(2 分)19 题(1)发现快过探视时间了(1 分) (2) 一口气跑到大门口,并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2 分) (3)看到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后(1 分) (4) 一脸悲戚,为儿子写下“儿子,等你回家”的纸条(2 分)20 题自然环境(景物)(1 分)通过写花草的茂
12、盛、飞鸟的活跃和天空的高远,反衬出父亲心情的低落。(2 分)21 题对儿子既爱又气的矛盾心理(2 分)22 题不赘余,因为这些内容能够引出下文父亲对儿子态度的转变,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果只答出引出下文或推动情节发展减一分)这些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使读者感悟到亲人的接纳和原谅对于误入歧途的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如果只答深化主旨减一分)(二) 七岁女孩葵花,一早就走向大河边。雨已经停了,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 甲 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 乙 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葵花
13、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经过一棵枫树下,正有一阵轻风吹过,摇落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她的脖子里,她一激灵,不禁缩起脖子,然后仰起面孔,朝头上的枝叶望去,只见那叶子,一片片皆被连日的雨水洗得一尘不染, 丙 的,让人心里很喜欢。不远处的大河,正用流水声吸引着她。她离开那棵枫树,向河边跑去她几乎天天要跑到大河边,因为河对岸有一个村庄。那个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麦地。而葵花居住的大河这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原来只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那年的春天,一群白鹭受了惊动,从安静了无数个世纪的芦苇丛中 丁 飞起,然后在芦荡的上空盘旋,直盘
14、旋到大麦地的上空,“嘎嘎”鸣叫,仿佛在告诉大麦地人什么。它们没有再从它们飞起的地方落下去,因为那里来了许多陌生的城里人,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他们唱着歌,歌声嘹亮,唱得大麦地人一个个竖起耳朵来听。几个月过去,七八排青砖红瓦的房子,鲜鲜亮亮地出现在了芦荡里。不久又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那天早晨,一面红旗升上天空,犹如一团火,静静地燃烧在芦荡的上空。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夜晚开会。都到深夜了,大麦地人还能远远地看到这里依然亮着灯光。四周一片黑暗,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像江上的渔火,很神秘。不久,大麦地的人对它就有了称呼:“五七干校
15、”。葵花就是随着爸爸从城市搬到大河这边的“五七干校”的,这里除了大人就葵花一个小孩。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 。她经常会望着对岸的大麦地发呆,想象有一天可以到那里去,可以找到和她一样的孩子一起玩。今天早晨,爸爸上工后,葵花又来到河边,就是看看是否有办法到对岸去(作者:曹文轩,文章有删改)17.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一说你的理由。(4 分)标题: 理由: 18.选择恰当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顺序依次应该是:(填字母)(2 分)(甲) 、(乙) 、(丙) 、(丁) 。A. 呼啦啦 B. 油亮亮 C. 哗啦啦 D. 飘飘然19.赏析文章
16、第段中加点词语“燃烧”的表达效果。(3 分)那天早晨,一面红旗升上天空,犹如一团火,静静地燃烧在芦荡的上空。20.请比较第段画线的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 分)原句: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改句:草、花、风车、房屋、牛和鸟都是潮湿的21.结合上下文,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展开合理想象,围绕“这只鸟”,补写出第段空白处的句子。(50 字左右)(4 分) 这 只 鸟22.写法探究。(4 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按第(1)题计分。(1)从文章整体上看,第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
17、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17.标题:人物类:葵花、孤独的葵花时间、地点类:向往大麦地、大河清晨、在水一方主题类:孤独、孤独之旅、彼岸理由:比如(1)(人物类题目)点出主人公。(2)主题类点明主旨。(3)(时间地点类)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学生答案: 示例:“彼岸”这个题目,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写出了葵花对那边的渴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评分意见】题目 2 分,理由 2 分。理由能够围绕题目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18. .C、D、B、A19. 提示:“燃烧”本来是指火烧的样子,这里是指红旗的红如火焰燃烧在苇荡上空,突出了红旗之红,与周围芦苇的碧绿相互映衬。“燃烧”
18、一词用得新颖别致,化静为动,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答案: 20. 示例 1:原句用一组短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很好的渲染了夏日雨后的潮湿的特点,改为长句后,只起到了陈述事实的作用,没有了这种渲染铺陈的效果了。 示例 2:原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环境潮湿的特点,在如此环境下,葵花还要走向大河边,有利于表现其了孤独和其排解孤独的愿望之强烈。学生答案: 21. 示例: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学生答案: 22.(
19、1)插叙。这段插叙,交代了葵花的来历,同时,也说明了葵花一早就来到河边的原因。这样写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完整,情节曲折,也突出了葵花倍感孤独的心境,在阅读中,读者与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答案: (2)结构上: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内容上,一个“又”字,表明葵花已不止一次来到河边了,进一步写出了葵花的孤独与期待。学生答案: 教师阅卷笔记: (二)槐花深一寸丁立梅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记忆中,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
20、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傍晚时
21、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 。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
22、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
23、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选自瓶子里的春天,文章有删改)18.通读全文,填空。(4 分)(A)记忆里,在 “我”心目中槐花是 ;(B)而今,赏那一树白,体会到人生的沉静、闲适和美好;(C)遇到一对老夫妻,“我” 悟到 。19. 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20. 联系上下文,在第段,补写一段描绘景色的句子。(不少于 30 字)(4 分)30 字21.阅读下面的秋凉闲卧,说一说白居易和丁立梅的“槐花深一寸”用意有何异同。(4 分)秋凉闲卧白居易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幽闲竟日卧,衰
24、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相同点: 不同点: 2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段中“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一句的理解。(4 分)槐花深一寸丁立梅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
25、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嘴福,把槐花当正餐吃的。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作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它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作镇城之树的吧。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是渐渐加深的,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白花。伸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
26、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
27、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的,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14. 文章第二段写道:“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为什么说“心怀甜蜜
28、”?(4 分) 15. 如何理解“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6. 文章写“一对老夫妻散步”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 分) 17. 作者以“槐花深一寸”为题有什么妙处?(6 分)答案:14. 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做成的槐花饼、槐花糖,甜。15.土地被槐花覆盖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说奢侈;槐花不仅表面是香甜的,而且能使人的内心感到香甜,它包含了人间的情思,爱与幸福以及许多与槐花有关的故事,所以说是香甜的魂。16.烘托出了“我”赏槐花的投入,也写出了路人对槐花的关注,同时也强调了老年夫妻生活的幸福、美满。17.引用白居
29、易的诗句为题,说明古人就特别喜爱槐花,强调其历史底蕴。突出槐花的多,槐花的浓。更能体现作者对槐花浓浓的喜爱之情。 作者是突出表达了那份安逸的幸福在槐花里寄托了一种情感写了山西名歌里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又写了一对老夫妻平淡、凡俗的幸福最后想起白居易的诗薄暮宅门前 槐花深一寸那方土地也是最幸福的 (二)落叶(21 分)贾平凹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
30、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A)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B)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
31、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
32、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16. 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3 分) 醒悟不必哀叹 17.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A)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 分)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B)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加点词语作批注。(3 分)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
33、嶙嶙的骨。18. 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4 分) 19. 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4 分)20. 文中作者描写了春叶的繁盛和秋叶的凋零,那么,夏天时法桐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夏天的法桐。(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80 字,4 分)(二)落叶16.感到温柔美好; 觉得残酷可怜; 敬仰祝福法桐。(评分标准:3 分,每空 1 分)17.(A)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春天法桐叶子的繁盛后的感受,用鸟夫妻的欢乐侧面烘托了春天树叶的美丽风姿,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评分标准:3 分。概括句意
34、1 分,分析写法“侧面烘托”1 分,分析表达效果 1 分)(B)“寒碜”原是“不好看、丑陋”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法桐树叶凋零后变得枯瘦败落。(评分标准:3 分。解释词语的意思 1 分,修辞方法 1 分,分析表达效果 1 分)18. 春天法桐的美丽风姿,那绿色的欢乐,与后面深秋时法桐凋落时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衬托出落叶的悲凉意味,为后文作者领悟到新生命在老化和蜕变中萌生的道理作铺垫。(评分标准:4 分,写出春天树叶特点 1 分,写出秋天树叶特点 1 分,写出“对比”1 分,写出为下文做铺垫1 分)19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
35、经历暂时的萧条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生命是在蜕变中成长的,蜕变的过程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评分标准:4 分,分析出本文哲理 2 分,语言表达完整通顺 2 分)20.答案示例:夏天的法桐,叶子油绿油绿的,密密层层,你挨着我,我靠着你,为人们撑开一把绿色的大伞。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评分标准:4 分,写出夏天树叶的特点 2 分,运用修辞方法恰当 1 分,语言生动流畅 1 分)(二)远去的歌声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
36、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
37、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A)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B)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
38、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
39、。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
40、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19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题目有何妙处? (4 分) 20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A第段(A)句的加点词语“捕捉”如果替换为“聆听” 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 分)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B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段(B)处画线语句。(3 分)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21第段划线句中,为什么这些委婉百啭的声音会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
41、的理解。(4分)22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能抄袭文章原句;60 字左右)(4 分)6019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生活中吆喝给人的美感,抒发了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题目运用比喻,将童年生活中的吆喝声比作“远去的歌声”,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意见:本题共 4 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回忆童年生活中吆喝给人的美感),1 分;归纳中心(抒发了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1 分;分析手法及好处
42、( 比喻,将童年生活中的吆喝声比作“远去的歌声 ”,生动形象),1 分;分析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分; 意思对即可。20A示例:不好。 捕捉,是 “迅速、敏锐地感知并倾心地聆听 ”的意思,聆听是“ 倾听”的意思,(1 分)“捕捉”比“聆听”更能突出我倾听这声音时的认真和专注,它让我倾注所有注意力,(1 分)更能表现我对这声音的痴迷和喜爱。(1 分)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解释词义,1 分;分析“捕捉”对于所表现的句义,以及所抒发的感情的突出作用 2 分;意思对即可。B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把声音留在心里,比作彩笔在纸上抹上彩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美妙的声音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永
43、远无法抹去的美好印迹,抒发了我对这美妙的声音无比的喜爱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分析手法,1 分;分析手法作用,1 分,分析所表达的感情,1 分。21示例:因为讨生活的手艺人没有被生活压倒,对生活充满了执着的追求,所以吆喝声才会显得“甜美”;(2 分)手艺人在困苦中求生存,在艰苦中品尝人生的真味,生活的艰辛又使吆喝声带有淡淡的感伤与辛酸无奈。(2 分)评分意见:本题共 4 分,两个方面各占 2 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冰糖葫芦唻”嘹亮悠扬的旋律,将我带入一个玲珑剔透、酸酸甜甜的世界。山里红红装素裹,像一串串红灯笼,在瑞雪中飘渺,在艳阳中闪烁,送来吉祥甜蜜评分意见:本题共 4 分。内
44、容上须将某种声音通过联想想像而产生的“感受”描述出来,2 分,恰当地运用修辞1 分,语言生动流畅 1 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 1 分。(二)焦急 (龙应台)为什么老写故乡的缺点?难道你看不出这里有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说说故乡的好?朋友这样指责我。于是我带点罪恶感,走到人头攒动的街头,再深深看一眼。还有比阿华更好的肉贩吗?从清晨 6 点开始剁肉切肉,应是血肉模糊的木台子却干干净净。切肉的时候,专心致志,把皮切开,把肥肉去掉,然后小心地把你要的肉放在秤上,告诉你多少钱,再添上一点瘦肉。包好之后,如果嫌提着太重,他就先把肉放在他的冰箱里,等你回程再取。阿华没读过几年书,可是他弯身切肉那个专注的
45、神情,好像手里一块油腻的肉是珍贵的木雕艺术,一刀都错不得。到河边的邮局取信也是件愉快的事。认识你之后,忘了邮箱钥匙也没有关系,窗后的人并不在意为你走一趟,把信递给你。如果你远行,回来时急急探望堆积的邮箱,会发觉整叠整叠的邮件一捆捆扎好,等着你来拿。更好的是,插队的人挤到你前头去时,卖邮票的小姐会很有正义感地坚持先把邮票卖给你。取信之后,我就绕到邮局后面的河堤。十点钟,正是涨潮,水波一浪又一浪地扑着河岸。对着观音山,我坐在堤上读信,偶尔,水花会溅到信纸上来。如果是黄昏,艳丽的夕阳就把薄薄的信纸映成透明的红色。谁说我看不出这块土地的美好?可是,我确实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我说不出口。住在校园中心,通
46、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素的老庙,飞檐很轻巧地指向天空。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个稻草人。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夹道的茅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天的夜晚,忘情地嘶喊。这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一年过去了,第一条路旁的水田被挖土机填平,拥挤的钢筋水泥楼房像肮脏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延伸。路面被卡车轧坏了,凹凸不平。建筑材料到处弃置。再过几个月,人家会搬进来,摊贩会占据路旁,货车会夹在路中。这条路,愈来愈难走。蛙鸣的山路也结束了。建筑一寸一寸地把水田吃掉,蟋蟀和青蛙被机器压死。后山上满山遍野的相思林一片一片地被砍掉,花枝招展的墓园像癣一样,到处散布。建到一半又停工的房子露着生锈的铁管,很狰狞地霸占着山坡。这条路,我不再走。最后那条在黑暗中仰视月光的小径,也失去了。现在,短短一条路就有七个垃圾丘,一转弯就是一个,半年前丢在那儿的免洗饭盒、汽水瓶、废电池,现在还在那,明年,也会在那。有月光的晚上,垃圾的腐臭混合在逐渐消失的草香里。 指责我专挑故乡缺点的朋友,是个比我快乐的人。他可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