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6027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秋季高二上(人教版必修5)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磁灶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命题人:蔡金星 审题人:魏荣珍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2.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卷左边的密封线内。3.答题使用 0 .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文学就其为艺术而言,虽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但它与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

2、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就其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而言,文学所用的工具就是我们日常运思说话所用的工具,无待外求,不像形色之于图画雕刻,乐声之于音乐。每个人不都能运用形色或音调,可是每个人只要能说话就能运用语言,只要能识字就能运用文字。语言文字是每个人表现情感思想的一套随身法宝,它与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截简便的路;也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我们把语言文字联在一起说,是就文化现阶段的实况而言,其实在演化程序上,先有口说的语言而后有手写的文字,

3、写的文字与说的语言在时间上的距离可以有数千年乃至数万年之久,到现在世间还有许多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远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类就有语言,有了语言就有文学。文学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艺术。在原始民族中,人人都欢喜唱歌,都欢喜讲故事,都欢喜戏拟人物的动作和姿态。这就是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起源。于今仍在世间流传的许多古代名著,像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雄传说,原先都由口头传诵,后来才被人用文字写下来。在口头传诵的时期, 文学大半是全民众的集体创作。一首歌或是一篇故事先由一部分人倡始,一部分人随和,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每个传播的人都贡献一点心裁把原文加以润色或增损。我

4、们可以说,文学作品在原始杜会中没有固定的著作权,它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集腋成裘的。它的传播期就是它的生长期,它的欣赏者也就是它的创作者。这种文学作品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人生观感,所以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春秋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原始社会的文字就几乎等于它的文化;第 2 页 它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等都反应在它的诗歌、神话和传说里面。希腊的神话史诗,中世记的民歌传说以及近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歌谣、神话和民间的故事都可以为证。(选自朱光潜文学与人生 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与

5、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B美的文学是将对人生世相独到的新鲜的观感和表现相融合,成为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C 图画雕刻依靠形色,音乐以乐声为媒介,文学所用工具就是日常运思说话所用的工具。D因为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最直截简便的路,所以它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能说话就能运用语言,能识字就能运用文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形色或音调,可见绘画或音乐的艺术性更强。B语言文字与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关系,它不仅是表现人们情感思想的最重要的载体,还是最简便的工具。C 语言和文字并不能完全等同,在演化程序上,写的文字与说的语言在产生的时间上

6、有时相隔甚远。D文学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艺术,是依靠语言文字来表现情感思想,有了语言就有文学。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民族的先民们唱歌,讲故事,模拟人物动作和姿态等活动。B古代所有的名著,像中国的 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雄传说,先由口头传诵,后来才用文字写下来。C 由全民众的集体创作的文学作品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人生观感,所以民俗歌谣往往成为窥探民风国运的重要手段。D近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歌谣、神话和民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所属民族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一)课内文

7、言文部分(16 分)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改变,变换B.彩彻区明,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第 3 页 C.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D. 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随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奉宣室 以何年 去以六月息者也C.之二虫又何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觉今是而昨非 地势极而南溟深6、下列句子加点字中,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3 分)A.悦亲戚之情话。 B.目吴会于云间。C.而后乃今将图南。 D.凡在故老。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

8、确的一组是( )(3 分)A. 古人用“朔” 、“晦 ”、 “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这一句,“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C.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几个月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D. 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912 小题。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

10、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第 4 页 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

11、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博学,善属文 属文:属,连缀;属文,指撰写文章B我岂能为五斗米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C征著作郎,不就 征: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D谥号靖节先生 谥号: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

12、/亦无忤也。B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C潜有脚疾/ 使一门生二儿 /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D潜有脚疾/ 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 亦无忤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陶渊明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

13、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第 5 页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三)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1314 题。长安夜雨 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

14、,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3、长安的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歌开头写雨的作用(4 分)答: 14、作者的“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答: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3)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药匠 廖

15、玉群拉卡山坳往西而下,是一片草塘地,再过去,是密麻的原始山林,林幽山险,加上草塘作屏障,山林里游勇强盗常年出没。入秋,草塘里苇花扯天扯地的白,在一早一晚的斜风里,苇花飘飘悠悠,把九月的天搅成了絮白的世界。每到芦花飞雪时,抢秋的山匪,说来就来。第 6 页 往时,收了秋的大户人家,粮食归仓,当即运送到山洞秘藏,带家携口,翻过拉卡山东边的坳口,有下德桑镇的,也有上镇西圩的,躲过一阵是一阵,在这一带,叫逃秋。这年,芦花又飞白。山匪没有过草塘来持枪杆的剿匪工作队八月已开进坳里来,山林里的匪徒,能不闻风夹尾?人们估摸,一场恶战,迟早要来。然而,工作队在草塘边的村里扎下来后,只是按兵不动。工作队的队长,一个

16、有着长臂猿一样手臂的细高个儿汉子,这天甩着长臂,大步流星地走向药匠德文家的院里。熟门熟路的,进了院子,队长也不招呼,拉过一团稻草编的凳子,坐在药匠身边,陪着看他忙碌。药匠自顾拿过铁夹,手指一弹就从竹筒里夹起一条雷公虫。雷公虫在夹子中扭成个“S”,药匠的眼光就粘在“S”上,头埋着,眼皮也没给队长抬一下。“上山那事,先生可否再思量?”队长看着药匠忙碌的手,说。药匠把雷公虫一松,丢进酒罐里。雷公虫在罐里跌跌撞撞地爬游,药匠出神地看着雷公虫在罐里一圈又一圈地转。末了,才把罐子旋上盖,自言自语似的说,这雷公虫,毒。经过酒泡,就是好方子,解毒、治痛的良药。一番答非所问的话,算是搭了队长的腔。“先生,上山那

17、事”“不上!”药匠的脸,扭成了苦瓜。看队长的眼,仿佛能滋滋地冒出冷气。山匪头目的细娃,据说得了什么怪病,一日日下来,人形都变了样。头目放出话来,谁上山治好细娃的病,重金赏。药匠行医多年,心中自有数,病状虽怪,无非是瘴疠,乃山林里瘴气弥漫,温热蒸郁所致。用他的验方,三五副见效。别说重金,请大轿来抬,药匠的心也不会动一下的。药匠的冷眼里仿佛看见那年秋后的火。山匪抢劫后,烧火断路,草塘成了火海。火舔着苇草,蔓延开来,火烧连营,药匠家里的药坛药罐在毕毕剥剥的燃烧中爆起来,娘在火海中颤着的那一声“文儿啊”,还撕裂在他的心里头。要上山,除非娘能复活过来,药匠的心已铁定。工作队却要拿上山治病的事,大做文章。

18、为了请动药匠德文,队长每天来院子里打坐,这已经是第七天了。队长软磨硬泡,药匠软硬不吃:“给杀我娘的人救娃,我做不来!”队长听了药匠的话,知道又碰了钉子。站起来,和几个小兵把苇秆一捆一捆地扎了,靠在院墙上。墙根下,苇秆堆成小山包似的。队长堆好了柴,井边挑水去了。药匠看在眼里,嘴上还是那句话:“绝不上山!”“上一趟山,救人,也救得一方乡土的安宁啊。”队长说着,眼光掠过草塘。草塘的芦花正在扯絮,一只如豆的鸟儿,在苇叶上轻点一下,惊起,又飞到别的苇第 7 页 子上了。队长看得出神,喃喃自语:“明天,明天就是最后的时限了。这片草塘,又要滚过隆隆的枪炮声。你娘在那一头,也不忍看到这样的唉。”药匠的娘,就安

19、葬在草塘那一头的山坡上。那片草塘,像天地间一张宽大无比的白床,轻轻地,将安睡了的娘托在上面。药匠的眼睛濡湿了,说:“我我只是个药匠。没用的药匠,连娘都保不住。”队长说:“先生,你若肯和我们上山,救了人,我们甚至不费一枪一弹,就能救一方的人,保一方的平安啊!”“土匪的话,能当话?”药匠望着队长,问。队长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越过草塘,悠长,悠长。午后的草塘,躺在阳光的怀抱里的,显得和平安详。蓦地,药匠看到了安睡的娘,宁静,祥和,如草塘上空的一朵轻云。药匠的眼里滚出泪水,转身,默然,把药坛药罐,装进木箱里。几天后,山林里面走出大队人马,走在最前头的,是队长,还有挎着药箱的德文。他们的面前,偌大的

20、草塘里芦花正飞雪,一团团,一簇簇,泼泼洒洒的一大片,和巍峨苍翠的拉卡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选自小小说选刊)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这篇小说通过药匠的故事表现了一种人性美。本对山匪有杀母之仇的药匠, 在队长的开导下, 为保一方安宁,上山救人, 冰释前嫌。B.“药匠的眼光就粘在S 上,头埋着,眼皮也没给队长抬一下。 ”文中通过“粘”“埋”“抬”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药匠的傲慢。C.文中插入药匠对山匪秋后抢劫、火烧草塘、母亲无辜死去的回忆,就是为了说明药匠对山匪怀有深仇大恨的原因。D.小说中诗意的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者在字里行间更多的是

21、读到了一种诗情画意,一种自然与人性交织之美。E.工作队长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 山匪每年下山抢秋、药匠对山匪充满仇恨、说服药匠和平剿匪等情节都是通过他展现出来的。17.小说中划线部分三次描写草塘里的芦花,分别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答: 18.请简要概括药匠的形象特点。(4 分)答: 19.本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 分)答: 第 8 页 四、语言文字运用(12 分)2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乔布斯是一位 、极具魄力并且成就非凡的人。他主持开发的技术已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瑞士央行猝不及防地撤除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的

22、做法为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所罕见,这使得一些平日 的著名大机构也措手不及。 这家公司行事极度隐秘,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 的,也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一席之地。 A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B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C深谋远虑 老谋深算 深思 熟虑 D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 IT 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B、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 5000亿美元以上,出境游客数量

23、约 5 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 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22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19 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

24、人”。回顾历史,可受启发。A B C D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第 9 页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说出一个你的理解。答: 五、写作(60 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60 分)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旅游文化公司应聘。招聘者问:“你们都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生!”农妇说:“我没有文凭。”说完拿起一把剪

25、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2)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磁灶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3 分)D (强加因果)2. (3 分)A (偷换概念:将工具形式比较偷换成艺术性强弱的比较)3. (3 分)B (模糊范围:指许多名著,而非所有名著)二、古代诗文阅读4、A (除:授予官职)(3 分)5、D( D 连词,并列 )( 3 分)6、A (3 分)7、A (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26、3 分)8、略(3 分)9、(3 分)C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10(3 分)A 11.(3 分)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12(10 分)(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13、(1 )连绵不断,一夜未停。(2 分)(2)渲染悲凉的气氛,为下面写“百忧如草雨中生”做铺垫,写百忧和野草一样就滋生暗长,突出忧之多愁之长。(2 分)14、忧:生活的艰辛(心关桂

27、玉)命运的坎坷(运落风波)仕途不得意(志气俱消尽)生命的衰老(白发新添)(答 1 点 1 分,答 2 点 3 分,3 点 4分)(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略第 10 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解析:C 分析不全面。同时为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保一方安宁,药匠最终放下了私仇。B 分析有误。不是傲慢 ,只能说是对队长态度冷淡, 因为他不理解队长提出上山救人的想法。E 分析有误。“山匪每年下山抢秋”这个情节在小说的开篇, 自然叙述,不是通过队长展现的。答案: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17、答案:小说开篇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中

28、间的芦花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尾处描写含蓄地深化了小说主题。(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医术精湛,淡看金钱;爱憎分明,顾全大局。(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9、答案示例:这是一篇写“以德报怨”的小小说,呼唤人性善的“回归”。(2分)文中山匪下山抢劫放火致使药匠的母亲死于非命,可谓罪不容诛。但当山匪头目的细娃得了怪病后,剿匪工作队队长多顾茅庐,打动药匠,上山救人。最后草塘与拉卡山构成的山水画取代了“沾满血腥”的刀光剑影。“以德报怨”的做法最终换来人性善的“回归”。(3 分,感情基调正确,意思对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14 分)20、C(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

29、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老谋深算:周密的谋划,深远的盘算,形容办事老练,考虑周全。)(3 分)21、C(解析: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让“自贸区”作为全句的主语。B、“将超过 5000 亿美元以上”不合逻辑。 D、搭配不当,“维护合理要求”不搭配,改为“满足合理要求”。) (3 分)22、D (第句总说。第句引出下文,第、句式用概括性事实来证明第句,第句是引用名言来第句。)23. 19、(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要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

30、宿。 ((5 分)五、写作(60 分)略文言文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

31、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第 11 页 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因该装束整齐穿

32、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滤完,又让他把头巾扎在头上。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