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5831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 1.VIP 俱乐部 2.“查看”资料 3.“定制”服务 4.“原创”定制 5.“专人”联系 6.“三站”阅读 7.“订阅”资料 8.“教材”赠送 9.“发表”服务 10.“快捷”服务 推荐阅读:丰富的举手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举手的姿势不应该只是整齐划一的“五指并拢着举” ,也可以是“高高地举起手” ,这样一种肢体状态传递的是自信、有把握,而“低低地举起手”则代关键词 课堂举手激励有效方法一、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变“被动”举手为“主动”举手对于课堂而言,教师最需要关注的自然是学生是否积极思维、有效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训练

2、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在很大程度上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关注所学的课堂知识。根据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先是一反原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做法,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让认为自己不会回答的学生举手示意,让会的学生则无需举手,教师会在没有举手的学生中叫人回答。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问题一旦提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得认真思考,确定自己会与不会,不会出现以往那样由于侥幸而懒于思考、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至少不会太普遍。然后,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 ,都可以很体面地坐下去。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

3、都是正常的。二、控制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激励学生积极举手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问题设计的质量不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从学生转自 http:/www.G 的学情出发,巧妙地设计教学兴奋点。首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问题设计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会让学生不敢作答;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又会觉得不屑于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人人能回答,同时又能够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水平的回答,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思考的层次可以不一样。其次,要少一些提问,多一些阅读思考与合作学习。中学教学内容多,教

4、师设计的问题太多,必然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就会很高。时间一长,挫伤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公务员之家三、改进举手方式,唤发学生举手的积极性丰富的举手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举手的姿势不应该只是整齐划一的“五指并拢着举” ,也可以是“高高地举起手” ,这样一种肢体状态传递的是自信、有把握,而“低低地举起手”则代表的是一种犹豫、不确定。 “低低地举起手”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孩子“想举手”的愿望,同时也激励他们进步。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第一次”举起手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由衷的颌首,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鼓舞,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样,从“低低地举起手”慢慢发展成“高高地举起手”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举手的时候“激动而不躁动” 。当然举手方式的变化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譬如,形式要简单,并且变化不宜过多等。参考资料: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致辞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