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项目业主及其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21.3 编制依据 4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4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6 研究结论 52 某某县情与项目规划原则 .72.1 某某县县情 72.2 项目规划原则 .93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123.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23.2 必要性分析 154 产品市场分析 .194.1 全球蓝莓产业概况 .194.2 优质蓝莓中国市场概况 204.3 某某省*州某某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234.4 市场竞争力分析 .245 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关联度分析 275.1 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 27.5.2 关联度分析
2、 296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316.1 建设规模 316.2 建设内容 316.3 产品方案 327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347.1 建设地址 347.2 建设条件 358 技术方案 .378.1 园地选择与准备 .378.2 定植 .378.3 土壤管理 388.4 施肥 .388.5 整形修剪 398.6 病虫害防治 398.7 采收及储运技术 .409 建设方案 .429.1 建设目标 429.2 总平面布置 429.3 园区及道路工程 .439.4 建筑工程 47.9.5 公用及辅助工程 .4810 环保、消防及节能节水 .5310.1 环境影响分析 .5310.2 消防 .54
3、10.3 节能节水 551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711.1 项目实施管理 .5711.2 人力资源配置 .5711.3 人员培训计划 .5812 项目进度计划与招投标方案 5912.1 项目建设进度 .5912.2 招投标方案 61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213.1 投资估算 6213.2 资金筹措 6414 财务效益评价 .6614.1 财务评价依据、原则及方法 .6614.2 基础数据测算 .6714.3 财务评价 6814.4 不确定性分析 .6915 社会效益评价 .72.15.1 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7215.2 社会效益分析 .7315.3 生态效益分析 7415.
4、4 社会评价结论 .7416 环境影响评价 .7616.1 选址地环境调查 .7616.2 环境保护措施 .7716.3 污水处理方案 .7716.4 预防水土流失方案 7816.5 环境影响评价 .7817 风险分析 .8017.1 技术风险 8017.2 人员风险 8017.3 市场风险 8017.4 政策风险 8018 结论与建议 .8218.1 结论 .8218.2 建议 .83.1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四川省崇州市燎原县 100 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1.1.2 项目业主四川省杺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1.3 法人代表王文海1.1.4 项目性质
5、新建1.1.5 项目建设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燎原县1.1.6 产品规模项目达产后,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年优质蓝莓鲜果 50 吨。1.1.7 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 100 亩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进行优质蓝莓的种植与粗加工。具体包括:建立蓝莓高效种植示范区 500 亩及蓝莓大田生产区 2500 亩;建设 1000 平方米粗加工厂房及相关配套设备。通过产业化运作,最终带动藏区农户进行优质蓝莓种植,在某某县.形成种植面积达 1 万亩的国内知名优质蓝莓生产基地。1.1.8 建设周期24 个月1.1.9 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 900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757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7 万元,基本预备费
6、49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37 万元。1.1.10 资金筹措业主自筹资金为 500 万元,申请项目建设辅助资金 400 万元。1.2 项目业主及其技术依托单位简介1.2.1 项目业主简介某某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注册地为*州某某县香巴拉镇,注册资金 200 万元人民币。公司在*州某某县*已建设完成800 亩优质蓝莓种植基地及 240组织培养实验室一座、育苗温室 14 座,育苗试验基地 70 亩。千亩优质蓝莓种植基地是*高科技农业最大的示范基地。公司相关核心技术主要依托重庆西南大学,该校为公司提供智力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培训。某某公司现有正式员工 36 人,其中
7、具有高级职称员工占 23%,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 72%。1.2.2 技术依托单位简介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是 2005 年 7 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学科齐全,拥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 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 9 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6 个博士点 (含 14 个自主设置专业) 、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 14 个自主设置专业) ,学科涵盖 11 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8、2592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系列)以上1196 人,博士生导师 158 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7 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8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 6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7 人;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 5 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 个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49 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科技教育优势,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
9、与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任务等途径,造福人民,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学校与西南地区不少区县建立了长期的县校合作关系,包括贵州贵阳、遵义、黄平,云南昭通、永德,某某万源、三台、凉山、阿坝若尔盖,广西自治区河池、宜州等县(市、区) ,在地方农业经济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学校先后建立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西南大学科教成果推广中心,成为重庆市、某某省和西南地区农林科技原创基地及其成果孵化与示范推广基地。.1.3 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版) ;2.全 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10、 ; 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 ) ;4.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某某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 ;6.*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7.2009 年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1.4 研究范围及内容根据原国家计委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具体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与国家、地方相关发展规划的相关性,国内外蓝莓种植形势和市场前景,项目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实施计划、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等。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
11、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一 技术指标 1 产品规模 优质蓝莓种苗 万株/ 年 50.0 .优质蓝莓鲜果 吨 /年 3000.00 2 建筑规模 m 2.1 总用地面积 亩 3000 高效蓝莓种植示范区 亩 500 蓝莓大田生产区 亩 2500 粗加工区、冷藏、检测等综合配套区 亩 2.2 粗加工车间建筑面积 m2 1000 二 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00 工程费用 万元 757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57 基本预备费 万元 49 铺底流动资金 37 投资利润率 24.1% 投资利税率 24.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1.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897 财务投资回
12、收期 年 6.30 盈亏平衡点 70.3% 1.6 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通过本项目的品种带.动、技术带动、现代化设施带动和经营思路、经营模式的带动,能够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相结合,能够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能够辐射带动藏区农民种植蓝莓 1 万亩,有利于加快某某县蓝莓产业化进程,对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户收入增加,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某某县整个经济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的实施还可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净化空气、涵养水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目的
13、。对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高原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21.2,财务净现值 897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6.30 年,投资利润率为 24.1%。本项目的财务指标远大于基准收益率,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在经济上可行。综上所述,*州某某县 3000 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2 某某县情与项目规划原则2.1 某某县县情某某县位于某某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某某省*藏族自治州西南陲,横断山脉中北段,地跨东径 99 度 22 分100 度 04 分,北纬28 度 34 分 29 度 39
14、分,东邻稻城县,北接理塘县,西与巴塘、得荣县毗邻,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接壤。全县东西宽 68.6 公里,南北长120.7 公里,幅员面积 5007.78 平方公里,辖三个片区工委,1 镇 11 乡,51 个村民委员会,130 个村民小组。县治桑披镇,海拔 2856 米,距州府康定 488 公里,距省会成都 860 公里,距云南迪庆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 222 公里,距云南昆明 930 公里。某某县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沙鲁山系南端,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为县城东南面的萨苟峰5336 米,最低海拔为南部洞松乡的仲达村 2560 米,相对高差悬殊,构成东北高西南低
15、的坡状倾斜面。 境内依山势走向的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由北向南并列纵贯全境,把全县地貌切割为三谷、四山、六面坡。定曲河以西及其上游和玛依河上游、硕曲河以东广大地区为山原地表,约占总面积 68,中部和南部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带,占 29,平坝分布零散,仅占 3,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故有康巴江南之美誉。 某某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有耕地 34912 亩,人均 1.57 亩,其中,一年两熟 5011 亩,两年三熟 10081 亩,一年一熟 19820 亩。现有森林面积.408.01 万亩,活力木蓄积量 127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21,植物种共 615 种,树木种 50
16、余种。河谷地区出产多种温带水果和干果,是苹果的最适生长区,某某苹果色泽艳丽、光洁无绣,香甜可口,是某某省优质苹果。全县共种植经济林木 9000 万株,年产各类果品 210 万公斤。境内现有草地 421.1 万亩,其中牧业用地 278.5 万亩,理论载畜量25.678 万个羊单位,全县各类牲畜存栏 11.9 万头只(匹) 。境内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品种 54 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材有黄芪、雪莲花、雪山一枝蒿、红景天、虫草、贝母等。某某以松茸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量大,质量好,味美可口,远销日本等国,由此也使某某有了“中国松茸之乡”的美称。某某属“三江” 成矿带,有金、银、锡
17、、钨、铜、锌锑等多种矿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在县境内总流长 300 公里,总流量 23.92 亿立方米,一级支流 21 条,有 72 条支沟和众多冲沟,大小海 44 个,水能蕴藏丰富,理论蕴藏 83.94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48.91 万千瓦。2009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2406 万元,人均 7917 元。其中第一产业 7149 万元,第二产业 5413 万元,第三产业 9842 万元,三种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 31.9%、24.1%和 43.9%。工业总产值 3648 万元,工业增加值 1493 万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为 18.9%。发电站和建筑业是全县
18、的主要工业企业。全县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 4567 万元,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3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42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257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768 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920 万元,拉动全县经济增长 2 个百分点。全县粮食总产量 8531 吨,人均 350公斤;蔬菜总产量 1028 吨;水果总产量 2388 吨;肉类总产量 2148 吨,.其中牛肉 1207 吨;牛奶产量 2900 吨。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75 万元,一般预算支出 11713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616 元。某某县以农业牧业人口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一、二产业,第三产业薄弱,
19、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经济上除了家禽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经济之外,主要依靠藏民外出务工或采摘松茸,只有少量的工业企业,以农用化工产业为主,另外还有数家食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未成规模,而且大多处于家庭作坊式,属于低等级加工产品。2.2 项目规划原则2.2.1 项目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原则,是在保护并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当前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的设计和规划,最大限度的避免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生态优先原则要求示范区的建设从生态系统模块布局、物种选择、农业种植配套技术等建设中注重生态的保护,不因建设而对生态造成破坏。2.结合自然原则
20、结合自然原则并不是简单“模仿自然”或“ 人化自然” ,而是强调园区产业的整体协调,以实现“恢复自然 ”和达到“ 自在自然” 。它是在生态优先原则指导下的适地适策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原则。3.高效低耗原则 发展农业和全面建设藏区经济,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按照无污染、高效益、低能耗、高净化能力的要求.进行,做到既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又能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开辟新路,协调好农业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动态关系,建立资源的再生循环机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4.边建设边受益原则 充分结合藏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实际状况,实施分年建设。在建设的同时,巩固生态建设成
21、果,有步骤,有阶段,分项目实施,逐步受益。5.综合性原则 采用工程措施(水利排灌与节水设施建设)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 、农艺措施(种植制度,节水技术,品种改良等) 、生物能源措施相结合。6.可持续发展原则 全面提高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自我维持与循环。利用传统生态恢复、水土流失的治理与农业发展,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可持续。2.2.2 总体思路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挖掘项目区内的资源优势,密切结合中央及某某省关于本区域的战略发展思路,面向国际蓝莓市场,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安排,远近结合,
22、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立足产业,形成规模,滚动发展,着眼未来”的基本方针和“ 起点高、机制新、管理严、效率高”的原则,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为附属产业,以优质蓝莓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打造一个藏.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吸引和分流一批科教人员、管理干部、企业经营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创建一个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开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蓝莓系列拳头产品,促进农科教、技工贸一体化进程,实现藏区农业科技跳跃式发展;努力提高该基地的示范效应,促进本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引导实行本区域农产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3、有效地延长藏区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本区域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3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3.1 项目建设的背景3.1.1 农业发展方向正发生革命性转变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 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 WTD 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农业面临着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将受到一定影响。包括由于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农业经
24、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等。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
25、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1.2 藏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 21 世纪头一二十年里,随着我国农业实现由
26、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粗放数量型增长向集约效益型增长这两个根本转变,必将对世界更加开放,要求农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突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争得尽量多的比较效益。具体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逐渐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花色品种多样、营养丰富、风味口感好,还要求是无污染的优质绿色有机食品。这些与当前中国农民小规模生产、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而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正适应了这一迫切需要。藏区发展优质蓝莓种植项目已受到省内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当地藏族同胞的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27、绩。某某县尼斯乡木雅通千亩优质蓝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的建成,向藏区农户带来了优良的蓝莓品种、现代农业的科学种植模式、先进的生产设施、高效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诸.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使藏区农户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提升作用。3.1.3 藏区已加快了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某某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与东部发达地区,与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藏区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和仍然比较落后的农业并存这种“二元结构” ,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要解决农产品生产中这些问题,只
28、有打破传统农业生产,以高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为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加大科技投入,从新品种引进和选育,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商品化等方面着手,使藏区的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并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立也正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品种结构调整的要求而设置的。把它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的样板与载体,起到带动和新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促进藏区农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同时也对相邻的其它地区的农业生产起到推动作用。随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的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对某某藏区提出的相关要求,*州的农业发展将朝着生态旅游农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将农业作
29、为支柱型产业的藏区,其产品有量多质差、质优量少的尴尬局面。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的同时,必须使当地农民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产习惯,接受新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达到农业结构的顺利调整。.3.2 必要性分析建设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对于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户收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高原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样板并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某某县整个经济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3.2.1 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伴随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功
30、能,较之传统农业已有根本的变化,发展农业的思想与手段也要求相应的变革。推动藏区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并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借以推动农业经营形式的改革和组织与制度创新,这一切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环境变迁对整个中国农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动力。然而高科技融入农业的过程和机制要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和传导机制。面对文化不高、缺乏现代科学知识的藏族地区农户,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无穷威力也需要事实才能使他们信服并使他们行动起来。建设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就是要搭建现代农业高科技在藏区农村发挥示范
31、、带动作用的社会舞台。在打造农业高新技术的载体以及组织制度等方面先行一步,为农业高新技术在民族地区的试验、示范、投入以及形成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促进机制,奠定组织条件、产业基础和提供运作经验。这是推动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其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3.2.2 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本身是有人类参与的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它自身也是影响环境变化的重要因子。要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必须依靠高科技。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规律,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到合乎规律的轨道上;现代高科技也能够提
32、供有效的手段去治理人类活动中出现的不利后果。建设某某县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就是要力求通过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需要在基地内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为促进藏区农业走上生态循环有序、产业协调衔接的良性轨道探寻路径和办法。建设蓝莓产业化基地便是为藏区引进一种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着眼于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去发展某某农业,立足于依靠农业高新科技合乎规律地开发利用某某现有农业资源,培育可持续农业的雏形,并力求在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发展绿色农业、无污染农业等方面,探索和走出一条有藏区特色的发展道路。3.2.3 发展特
33、色农业,推动某某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农业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实行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标志的农业集约经营,做到“两加快” 、 “三提高” ,即: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农业就必须具有特色和优势,而科技进步才是特色和优势的无尽源泉。因为农业高新技术本身的“新” 和“高” 就意味着领先,领先就是优势,也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创造出高原特色和个性来。建设和发展蓝莓产业化基地,通过龙头企业
34、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就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具有高新技术特色的蓝莓产业化基地,并由此带动整个康巴地区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增加其特色经济的内容和层次,形成优化的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其经济总体迅速步入新的发展状态并实现跨越式前进。3.2.4 为藏区发展特色农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该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设力求探索科技和农业,企业(公司)与农户,生产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和积累新的经验,对高原地区区域性农业乃至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通过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围绕贸、工、农、技一体化这条主线,组合某某县产业经营体系,促进技术、人力、资本和信息
35、等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将推动贸、工、农、技一体化健康发展,为藏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3.2.5 推动某某县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某某县作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核心地区,项目建设地从地理区位上看处于中心圈,它将成为藏区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向外围辐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向经济落后地区递延的中介或桥梁,所以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必将成为藏区农业整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运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将带动 5000 余户农民,种植蓝莓 1万亩,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高科技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技术与生产的互动新格局,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整体
36、协调发展。综上分析,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一般的社会经济意义,而且更具有科学意义和改革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4 产品市场分析4.1 全球蓝莓产业概况美食蓝莓人工栽培发源地是美国和加拿大, 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史。此前,则是采摘野生蓝莓果实为原料用于加工食品、饮品、药品、染料等产品。由于实践科学发现蓝莓内含极为有效地保健人体生命健康奇特功能、及其极为丰富营养价值位居 41 种各果蔬之首的独特作用之后,便引发此人工栽培品种的研究实验。由此,美国与加拿大便成为世界蓝莓最大主产地,其蓝莓研究水平及其蓝莓产业化生产自始至今一直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尤其以华盛顿和俄勒冈州的蓝莓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蓝莓栽培
37、面积并以平均 30%的速度逐年递增,其蓝莓果实总产量超过 20 万吨/ 年,已占达世界蓝莓果实年 40 万吨总产量一半的程度。此外,德国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栽培高丛品系蓝莓品种,其栽培面积达到 1000 公顷以上;波兰、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国均也展开蓝莓人工栽培生产;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自 90 年代起始发展蓝莓人工栽培,并以 98%鲜果出口,栽培面积以 3050% 的速度每年递增,现已达到 2500 公顷以上,蓝莓果实总产量为 1 万吨/年生产能力;亚洲除东南亚等国也早有蓝莓栽培外,中国自 1983 年起始、日本自 2003 年起始、韩国自 2005 年起始进行引种栽培蓝莓
38、;截止目前统计:全球已有 30 多个国家进行蓝莓人工栽培并作为高新科技农业种植产业化发展的造福农业高效经济作物项目实施推广并加快发展速度,总面积达 10 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 20 万吨以上略高于美国年总产量。.目前全球蓝莓主产地的每年生产蓝莓果实总计达 40 万吨以上,面对全世界(不含中国)每年消费蓝莓至少 80 万吨的总需求量远远不足、供不应求,以至于蓝莓鲜食果品价格昂贵,原料鲜果价格也在日益攀升走势。2007 年起中国人、韩国人、俄罗斯人等国的健康食品消费族群雄起扩展起来,使得原本全球供不应求矛盾更加拉大距离。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专家预言:要实现全球蓝莓生产能力满足全球蓝莓消费能力并真正
39、能够达到供需平衡水平这个局面将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受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影响至少需要 20 年或 30 年。由此可确定美食蓝莓是全球 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第三代珍稀小浆果树种,作为全球人类生命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的蓝莓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甚为可观。4.2 优质蓝莓中国市场概况4.2.1 当前国内蓝莓总体发展现状我国栽培蓝莓起步较晚,吉林农业大学于 1983 年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先后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 70 余个。并相继开展了组建栽培基地、生产技术推广、产业化生产栽培等工作。截至2006 年,国内种植蓝莓总面积已达 1100 公顷,产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辽
40、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总产量达 350 多吨,但与世界其他蓝莓生产国还有相当的差距。2004 年中国蓝莓产量只有 100 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005,全部用于鲜果销售。2006 年增长速度较快,栽培面积由 2004 年的 300 公顷增加到 1 100 公顷,增长了 267 倍,鲜果产量增长了 2 倍,但也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0.14。 .目前全国共有蓝莓种植面积 1600 公顷,2009 年全国蓝莓总产量(含野生蓝莓产量)470 吨。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东等地。其中以日本企业在山东的种植基地面积最大,约 100 公顷左右,其产品全部销往日本。2009 年蓝莓鲜果在日本市场销售价合
41、人民币为 20 万/ 吨,冷冻果为 5 万元/吨。表 4-1 我国蓝莓行业种植面积及增长情况时间 种植面积(公顷) 同比增长%2010 年 1-5 月 1826 13.8%2009 年 1753 10.5%2008 年 1586 19.9%2007 年 1323 20.3%2006 年 1100 83.3%2005 年 600 8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4-1 我国蓝莓行业种植面积及增长对比图.1586 175318266001100 13230500100015002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5月公 顷0%10%20%30%40
42、%50%60%70%80%90%增 长 率种 植 面 积 增 长 率表 4-2 2005-2009 年我国蓝莓行业产量及增长情况时间 产量(吨) 同比增长%2009 年 470 9.3%2008 年 430 10.3%2007 年 390 11.4%2006 年 350 94.4%2005 年 180 73.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4-2 2005-2009 年我国蓝莓行业产量及增长对比430 4703903501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吨0%10%20%30%40%50%60%70%80%9
43、0%100%增 长 率产 量 增 长 率.4.2.2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产业发展缓慢全球蓝莓栽培现状蓝莓的种植栽培始于美国,目前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无论从栽培面积、产量、技术研发、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欧洲等国引种栽培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如波兰、荷兰都是在 20 世纪末开始引种进行栽培,且 2006 年波兰产量已达 1.7 万 t。另外欧洲等国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为其发展蓝莓加工品奠定了基础。亚洲地区以日本为代表开始进行蓝莓生产栽培。 中国从北美和日本等国引种蓝莓的历史也仅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才开始。目前我国蓝莓的栽培品种几乎全部出自北美,且以兔眼类蓝
44、莓品种为主。优质蓝莓的种植具有极特殊的地域性要求: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生长不良,只有在土壤 pH5.5 以下才能正常生长,可口的鲜食蓝莓必须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地区。此外,蓝莓的种苗繁殖和田间栽培管理均有异于其它常见果树,其种苗繁殖技术及较高的育苗成本也制约着该产业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速度。基于以上因素,蓝莓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产品深加工不足中国的蓝莓产品由于产量有限,因此主要用于出口。目前国际市场鲜果直接参与销售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过高,我国加工品以及鲜果销售比例为 1:6,更加不合理,产品种类供给比例不均衡。虽然蓝莓国际市场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但还是源于供需缺口较大,
45、按照产业的长远发展看,应该增加蓝莓初加工以及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其产品附加值。4.3 某某省*州某某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2006 年,某某公司在西南大学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引进了北高丛蓝莓的 9 个优良品种进行试验性栽培,栽培面积 70 亩,数量 3.5 万株。栽培实验的结果发现,引进的 9 个蓝莓优良品种适应性良好,生长健壮,2007 年开始全面挂果。2010 年 5 月某某公司已完成尼斯乡木雅通 800亩现代农业优质蓝莓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根据多年来的连续试验栽培结果表明蓝莓在某某种植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冬季无需进行特殊防寒处理,栽培成本远低于国内的其他地区;土壤酸度适宜,有
46、机质含量高,改土成本较低;某某远离工业化地区,土壤及水质优良,污染少,可以成为具有国际认证的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区域;某某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蓝莓果实品质优良。4.4 市场竞争力分析4.4.1 良好的自然环境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川西高原*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尼斯乡海拔 2750米,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干、雨季分明,降水少而集中,年平均气温 10.7,极端最高温 34.4,极端最低温-14.4;积温 2979.9,无霜期 163 天,年降水量 447.4 毫米,降水集中在 69 月份。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 2066.6 小时,日照率为 46。太阳有效辐射 120-150 千卡平方厘米。年蒸发量
47、达 2362.4 毫米,昼夜温差大。 全县共有九个土类,十四个亚类。其中地带性土壤有褐土、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七个土类。项目规划地尼斯乡以褐土构成,农户常年种植青稞、油菜等常规作物,土层深厚,呈酸性反应且湿度较大,当地农户习惯自然耕作方式,周边无工业污染源。4.4.2 适宜的种植条件项目规划地某某县尼斯乡酸性土面积较大,气候较为冷凉干燥,适宜栽植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此外,某某县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使蓝莓冬季生产时无需特殊防冻害处理,栽培成本远低于国内的其他地区。项目规划地尼斯乡种植土壤呈酸性,现有土地上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条件,只需从整体发展统一规
48、划后,整合现有道路、水渠管网体系,新建部分基础设施后即可投入蓝莓种植生产。4.4.3 较高的劳动力优势蓝莓生产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采收及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欧美地区每公斤蓝莓采收费为 1016 元,日本为 1820 元,而中国为0.8 2 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欧美及日本的 1/101/20,因此中国发展蓝莓具有较高的劳动力优势。4.4.4 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基础 某某县 3000 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从选址到选项,都是直接依靠重庆西南大学有关专家进行的,专家团成员与某某某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之间有着多次成功合作经历。尤其是通过尼斯乡木雅通千亩优质蓝.莓标准化示范园项目的建成,专家团成员
49、与某某某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所记录的宝贵实验数据,专家团成员和公司获得了从种苗培育到蓝莓果实加工的系列可靠技术,这些都将为本项目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撑。4.4.5 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环境 3000 亩蓝莓产业化基地以发展优质蓝莓产品为主攻方向。近几年来,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的销量逐年增加,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优质特色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出口环境。同时,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农产品需求也将日益旺盛。本项目以优质蓝莓产品深加工为主,符合目前国际上对蓝莓产品的消费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蓝莓产品深加工,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本项目的良好市场前景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