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48675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1 / 4 我国生态环境 问题 现状 浅谈 一、 背景 对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 2016 年中国环境保护公报 调查 得到:“ 2016 年,全国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 84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 24.9%; 254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 75.1%。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78.8%,比 2015年上升 2.1 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1.2%。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 74 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74.2%,比 2015 年上升 3.0 个百分 先;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5.8%;细颗粒

2、物( PM2.5)平均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9.1%474 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降水 PH 年均值低于 5.6 的酸雨城市比例为 19.8%,酸雨频率平均为 12.7%,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云贵高原以东地区。 “ 全国地表水 1940 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 类、 类、 类、 类、 类和劣 类水质断面分别占 2.4%、 37.5%、 27.9%、 16.8%、 6.9%和 8.6%。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 象的 6124 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

3、监测点分别占 10.1%、 25.4%、 4.4%、45.4%和 14.7%。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897 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 811 个全年均达标,占 90.4%。春季和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均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 95%。近岸海域 417 个点位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分别占 32.4%、 41.0%、 10.3%、 3.1%和 13.2%。 “ 2591 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为 “ 优 ”“ 良 ”“ 一般 ” “ 较差 ” 和 “ 差 ” 的县域分别有 548 个、 1057 个、 702 个、 267 个和 17 个。

4、“ 优 ” 和 “ 良 ” 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 44.9%,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 “ 全国现有森林面积 2.08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21.63%;草原面积近 4 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41.7%。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 2750 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14.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46 个,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9.97%。 “ 322 个进行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 为54.0 分贝; 320 个进行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交通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66.8 分贝; 30

5、9 个开展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 74.0%。 ” 2017 年已接近尾声,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虽有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旧严重。因此,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尝试论述。 二、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 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

6、好。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改革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2 / 4 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 1)空气污染。 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 方地区,大面积 、频繁、长时间 出现雾霾情况。 (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 建国以来 ,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

7、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近几年,国家管控的力度加大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城市的绿地有所增长,但是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我国的森林资源还是有限的。 (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的灾难,随着全球变暖以及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此威胁将日益严重。 ( 4)水资源严重短 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地下超采 所 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 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 (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 7

8、)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三、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 原因 ;既有自然的 原因 ,也有人为的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更为主要的的 作用 。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为: ( 1) 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生态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始积累”不可逾越的过程。外 国资本主义国家在原始积累的时候,将生态问题转嫁给殖民地,而我国处于 该阶段,只能自己消化。 ( 2)工业化压力。 我国工业化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

9、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 3)人口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具有农村人口多,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这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 4)发展思想的偏差 由于认识的历史局限性,长期以来,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得思

10、想未能贯彻实施。在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3 / 4 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 益的关系。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采取的是“重用轻养”,只开发、不保护的态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派生的“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经济政策,助长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想和掠夺式地开发资源的盲目行为,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 5)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矿产资源开采的回收率很低,损失浪费

11、严重。铁路、公路等建设,大量开山取石、铺路搭桥中, 由于管理和运作不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 6)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工作不足。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对环境现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些部门单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使许多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加剧生态退化。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产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缺乏国家支持, 41%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并且,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四、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方针,做到严格控制新

12、的生态破坏的产生,使原有的生态破坏区域得以逐步恢复治理;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手段,实现更加有效的生态管理目标;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达到鼓励保护者,惩罚破坏者,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应着重采取下列措施: ( 1)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落实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和落实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

13、策;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 ( 2)坚持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 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宣传舆论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决策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 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 ( 3)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

14、、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4 / 4 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 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协调和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国

15、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国家在主要河流源头地区设立特殊生态保护区,防止进一步的破坏;要对严重的生态破坏实行限期恢复与治理;对天然林实行禁伐,对森林实行限采和草原实行限牧;对各种资源开发活动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制度, 逐步实行区域与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建的大型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开展环境影响的后评估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 ,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 行为。 ( 5)政府积极作为 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技投入,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扶持。 五、 总结 在生态 环境 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生态 环境 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在资 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 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经济富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 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全国人民 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共同努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蓝天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