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国学,前言 (一)近百年来,反对传统的浪潮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五四打倒孔家店,文革破除四旧和批林批孔、八十年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思潮等等。但是在今天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 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孔子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二)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 “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
2、蔽人们的视野。,一、传统文化的界定及特点,在这里,我们首先探讨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二)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
3、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二、 传统文化的中心与骨架,看着这么多的定义和特点还是觉得复杂,让人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那么,我们大家作为兴趣与爱好,应该从哪里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呢? 我觉得还是要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起点与骨架开始。,周易是中华文化的起点,骨架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儒墨道法。心脏找到了,骨架搭得好了,其它的就只是血肉填充了。,(一)关于周易,本人不敢以个人之浅见,在此开谈传统文
4、化的学习,害怕因此误导青年俊才。尤其是对于周易更是心怀敬畏而不敢多言。对于先秦诸子及儒墨道法四大家,我想还是依据名家、大家对它们的论述,来谈谈如何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为什么不敢多谈周易,而只是说“了解”一下? 在此先问问大家,五经之首是哪部经? 对,便是周易。诸子百家莫不源于周易,它我们民族文化的中心起点,是心脏。孔子说过:十年大学,六十年难通周易。中国的易经本有三种,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称为三易。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是经周文王姬昌整理过的,故此称为周易。,相传伏羲氏画八卦,始有卦象。其时还是结绳记事,没有文字,只有图形。近代,云南的少数民族还是结绳记事
5、。到神农氏时代发展出连山易,黄帝时代出现了归藏易。夏朝用连山易、商朝用归藏易、周朝用周易。周文王著卦辞,周公旦著爻辞,又经过孔子整理后,系易辞,加入十翼,于是后来的文化知识分子,才得以一窥周易的奥义。若没有孔老夫子的著述,恐怕周易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就是一部天书了。,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它至繁至简、至深至浅。它实际上是先贤圣哲了解天地万物、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工具。为了研究它,孔夫子六十以后的岁月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周易上面,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说夫子反复研读周易,以至于竹简上的苇绳都断过三次。它是中华文化研究的起始点,也可能是中华文化的归复之处。,因为周易太深奥,以孔夫子的智慧还说六十年
6、难通周易,我们一般智力之人也就只有“了解”一下的份了。,易的意思有三,一是简易的意思,所谓大道至简,八卦悬象以喻事,用最简单的象,寓意天地万物之事;其次,易有变易的意思,事物是在不断的运行和发展的,周而复始;三是易有不易的意思, 物极必反,动到极点,便是不动,便是不易,,易是表面现象,是看得见的天地时运之机,万物迁移流转的窍门,然而在最深层里,却是不易不变不动之大道。它至今深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细胞。看风水、占卜吉凶、看黄道吉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似乎每天都在用,却又并不明白为什么该这么做。,其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完全没有必要每天都算卦占卜,那纯粹是迷信了。
7、 正所谓善易者不卦,天助自助者。 周易第一卦乾卦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君子既要了解天地变易之道,又要像天道乾行一般勇健,自强自立,有所作为,奋发向上。,易经太深奥,我只敢说这些,实在不敢以浅陋之见,妄言易经之深义,我只能这样说:它是我们民族智慧的源泉,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起点与归属之处。,二、儒墨道法 下面还是谈谈儒墨道法四大家吧。要说谈,还是不敢,诸子同样太伟大啦。所以我想还是依据名家之言为上策。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前,曾经接受过一次专访,在专访中他诠释那个“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他用最平实的语言,非常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儒墨道法的根本特点
8、与区别。 在此,我想依据易中天教授的论述,和大家共同进行一次儒墨道法的框架式学习。,(一)、先秦时代诸子及四大家易中天在论述先秦时代诸子之时谈到: 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1、关于儒家 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对
9、于孔子的思想来源,易中天认为: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周代立国不久便废除殉葬制度,易中天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 “以人为本”,这是周人
10、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1、”,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注: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易中天认为: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
12、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2、反对儒家的墨家与道家墨家 易中天谈到:孔子认为,这个社会出了问题是因为“礼坏乐崩”,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克己复礼”,把秩序重新维护好,天下就不乱了。墨子说不对,天下之所以乱就是因为秩序不合理、不公平,大家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要分那么多等级?要平等,要博爱,用墨子的话说就是“兼爱”,才能救世。这就有了墨家。,孔子主张回到西周,墨子主张回到禹世,也就是大禹的时代,一种更古老的秩序。墨子有两个重要的政治思想,一个是“兼爱”,兼爱是讲平等、互利、博爱,这很了不起。所以,清末的时候一些人鼓吹平等,就注重墨子的思想。 人人平等之后,墨子面临一个难
13、题:大家都平等了,各行其是,还是天下大乱,听谁的?墨子主张“尚同”。“尚同”的意思是什么呢?村民如果意见不统一,就听村长的;村长意见不统一,就听乡长的;乡长的意见不统一,就听大夫的;大夫的意见不统一,就听国君的;国君意见不统一,就听天子的。 但是集中的结果是,一人独裁,走向专制,甚至走向特务统治。天子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怎么知道一切信息?墨子说有人告诉他(天子),是谁告诉他(天子)的?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专职特务,再一种更恐怖,人人都是告密者,那样真恐怖。,道家 儒家主张回到西周,墨子主张回到禹世,道家说你们这都不对。因为不管是要哪种秩序,都是想代天立法,太狂妄了。 人太自负了,总以为人可以做点什
14、么,你要知道人不能做什么,只有“天”才能做,人怎么能代替天地呢?天有目的吗?没有目的。但是它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和睦的,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无规律的合规律”,自然万物是非常和谐的。所以真正的方法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老子说得很清楚,“其政闷闷,其民淳淳”,领导人糊里糊涂的,民众就纯朴;庄子说“上如标枝,民如野鹿”,领导人要像一片树叶一样,老百姓就像野生动物一样,那是好社会。最好的政治就是“太上下知有之”,老百姓知道上面有一个人,下面也不怕他。“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道家就是无为,自然状态,社会就是一个自发秩序。但是这个东西也是不可
15、行的,最后导致无政府主义,肯定是不正常的,这才有了法家的出场。,3、法家的可爱与可怕易中天: 法家继承了道家的思想,也主张无为。韩非主张,君主什么都不要做,而且越傻越好,很精明的就要装傻,不能逞能,不要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韩非说,一个君主一旦表现出自己的某方面才艺,下面就知道你的心思了。你要永远让下面的人猜不透你的心思,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你不喜欢什么,他们永远在那儿忙忙碌碌,你永远在那儿清静无为,这就是好的政治。,法家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以法来治,不要人来治。儒家讲礼治,就是用礼来治;墨家讲人治,就是“尚贤”;道家讲不治,清净无为。法家讲法治。韩非说,君子不要圣明,也不要
16、能干,他只要做到一条,就是守法,严格按照法来做,就是法来治。韩非明确讲“以法治国”。是“以法治国”,不是“依法治国”,是法治,不是人治。,而且韩非强调法治的三原则:一、固、显。“一”就是统一、唯一,“固”就是不变,“显”就是公开。 一旦制定了法,第一要统一、唯一,第二要永远不变,第三要公开透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开、公正、公平,这就是法家留下的遗产。,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傻子都能当君王,因为用不着他做,法就能做。韩非讲得很清楚,尧舜、桀纣是个别现象,大多数的君主是“中人”,是普通人。第一比不上先王,先王有丰功伟绩;第二比不上圣人,圣人有高风亮节;第三比不上贤人,贤人有聪明才智。都比不上,你凭
17、什么当君主?,合法性来自世袭。但是在世袭制度下,一代不如一代,你不能指着个人品质,只能依靠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法治国。法家强调制度,认为制度比人重要。,从技术上讲,法家是最成功的,最面对现实,也最与时俱进。法家学说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皇帝再小都没关系。他们把整个国家设计成一个机器了,只要按一下就行了。 但是他们忘了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要治?儒家说我们要这样的秩序,墨家说我们要那样的秩序,道家说没有秩序的秩序就是最好的秩序,法家说法治的秩序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秩序? 墨子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这就是墨家的可取之处,而法家只是为了君主一个人的幸福。,为了保
18、证这一个人的幸福,就必须牺牲所有的人。在法家设计的社会里,只需要四种人:君主、官吏、农民和战士。农民种田,战士打仗,甚至农民农时种田,战时打仗。官吏是连接上下的执法者,只要这几种人,其他的统统消灭。 法家既反儒家也反墨家,“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统统消灭。 推行法家这一套的实践者就是商鞅,商鞅变法,实际上是剥夺封建领主贵族的权力,把这些权力全部收到国君手上。把权力收归一个人了,把所有的人民训练成如狼似虎、毫无爱心的杀人机器。,(注:史书记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社会治安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易中天评论说:没人敢。这叫做“勇于公斗,怯于私斗”,只为国君杀人,不为自己杀人;只杀外国人,
19、不杀本国人;只为高官厚禄杀人,不为蝇头小利杀人。所以最后秦国兼并天下了。 兼并天下以后,就“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要找老师,老师就是官员;全国人民要读书,只能读国法、读王法,不准有别的书,最后就导致“焚书坑儒”。 这样一种制度怎么能维持长久呢?所以秦二世而亡是必然的。,易中天认为秦国实行的:既不是仁政,也不是暴政,是苛政。为什么呢? 暴政就是完全凭个人的喜好行事,没规矩,不按规矩出牌。秦国是按照规矩出牌的,以法治国,不暴,但是苛,苛到你在路边扔一个烟头,手就没了! 把社会设计成一个机器,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图纸来装配,不尊重个人的意志。按照现代社会学的说法,就是把社会当成一个工程,大家都是螺丝钉。
20、法条苛刻到无所不包的程度,涉及到人所有的方面,而且是严刑峻法。,韩非子讲,君主手上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 赏就赏得臣下感恩戴德,罚就罚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韩非子还主张君主要有“势、术、法”。 首先要保证有威势,威慑力;第二个是术,就是权术;第三个是法。法一定要公开,术一定要藏起来。 所以我把法家的主张总结为 “两面三刀”。“两面”是赏、罚,“三刀”是势、术、法。有了“两面三刀”就可以“横行霸道”。所以法家的思想就是“两面三刀”,就是“霸道”。,易中天认为法家之法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法”有着根本的不同: 法家的“法”是王法,是为了一个人的幸福而制定的。君主是立法的,既不是“王在法下”
21、,也不是我们理解的 “王在法上”,应该叫“王在法中”,王就是法,法就是王。君主是立法的,官员是执法的,老百姓是服法的。人民不是立法者,这是和我们现在讲的“以法治国”的根本不同。 现代社会的“以法治国”是维护人民的权利,是为了保护人权。 而在法家里是没有人权概念的,所以到最后,商鞅自己也成了牺牲品了,成了“作法自毙”的典型。他最后被人控告“欲反”,想谋反,他没有办法辩白,只有逃跑,但是无处可逃,他没有身份证,没有暂住证,最后被抓住车裂。,二、诸子的结局 随着秦国兼并天下,“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就结束了。 易中天:我们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历史结束了。因为法家的治国理念有那么多的问题,所以秦二世
22、而亡,汉接过来天下以后,先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民富国强之后,汉武帝有所作为的时候,就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实质上是“内法外儒”,儒家和法家共同执政,他们都是“执政党”,道家变成“在野参政党”,只有墨家变成“地下党”。,三、诸子的所长所短 (观念一:儒墨道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能抽象继承) 易中天: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谁也不能独尊,谁也不能全盘继承,只能抽象继承。为什么只能抽象继承呢?因为他们留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至今仍然是现实问题。只是今天的历史背景已经变了,“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样的情况下,你既不能用 “旧船票”,也不能用 “新船票”,只能
23、用抽象的“灰色船票”。,墨子是讲平等的,他反对儒家的不平等,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从墨家那里,我们可以继承的是平等、互利、博爱。如果说墨家更关注社会,那么道家则更关注人生。老子讲人生智慧,庄子讲人生态度。道家留下的人生态度是真实、自由、宽容。而法家关注国家,主张“以法治国”,所以法家留下的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孔子最关心的是文化。许多人认为孔子是道德至上论者,但是在我看来,孔子认为文化高于道德。孔子讲仁爱,孟子讲正义,荀子讲自强。所以儒家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儒家留下的仁爱、正义、自强, 墨家留下的平等、互利、博爱, 道家留下的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留下的公开
24、、公平、公正, 这些就是先秦百家争鸣的宝贵遗产。 所有这些,都应该抽象继承,但首先要正本清源。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把遗产理清楚。如果连自己的老祖宗有些什么东西宝贵都不知道,怎么伟大复兴,怎么和平崛起?,(观念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一场PK) 易中天:我称之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场奥林匹克,也可以把它比喻为“铁匠铺”。 一个民族的思想、灵魂、智慧是需要锤炼的,就像打铁一样,需要反复锤炼,不能说哪一榔头是对的,别的榔头打得都不对,其实都对。 儒墨道法四家,都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都应该继承,当然是抽象继承。,(观念三:儒墨道法四家,是中华文化里面最具原创力的思想源泉) 易中
25、天:此后两千多年思想文化史的格局,那时候已经奠定了。 这是轴心时代思想的共性。“轴心时代”是雅斯贝尔斯的一个著名命题,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那是千古的绝响,但是留下来的东西确实值得一再品
26、读、回味。套用尼采的比喻,先秦诸子的思想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泉,只要把水桶放下去总能打到水。他们是永不枯竭的泉水,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所在。 (感言:中国的思想文化地图就是那时候画出来的,不可能再有这样一场盛宴!),四、关于先秦诸子思想中一些负面东西 易中天认为::对后世产生副作用的首要原因是“独尊”。比如儒家学说,首先的问题不是儒术有什么问题,而在于它被“独尊”了。将思想定于一尊,用一种学说强行统一人们的思想,影响非常坏。原来互相辩论,思想是良性的,是活的,一旦从民间进入庙堂,被供起来,就成了死水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是后来者的问题,不是先秦诸子之过。所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
27、坏。,易中天的观点是: “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并没有错。应该打倒孔家店,但不能打倒孔夫子。 孔夫子很伟大,他的许多观点都是全人类认同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孔家店也不是孔夫子开的,是后人打着他老人家旗号开的,其中难免 “假冒伪劣”和“走私贩毒”。 当然,孔家店的首要问题,也不是“店”里的“货”都不好,也有“好货”。坏就坏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应该依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理。,只要允许墨家、道家、法家等等都开店,我看孔家店也可以开,只不过我们得“识货”才行。自己“不识货”,就怪不得孔夫子。他老人家,哪里顾得了身后那么多事? 易中天感叹孔子生前颠沛流离、辛苦万状、死后万代师表、为
28、哲为圣的命运,曾经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 非佛非仙也不癫, 圣人原本食人间。 后儒要吃冷猪肉, 便设神龛算酒钱。,(感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之时谈及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的区别在于: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君子之儒承担拯救苍生、临危济世、移风化民的职责,仰察天地万物之机,调和阴阳变易之道,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大家将来成为这样的君子之儒,而不要做那种为骗人冷猪头肉而设神龛算酒钱的小人之儒),五、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易中天论及诸子的现实意义在于:要
29、学习他们怎样做人做事的人生态度、怎样认识看待人生的人生智慧。,孔子主要学他的“爱心”,如沐春风。 爱心就叫做“仁”,仁就是爱。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无私的爱。 爱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正面是,己欲人而立人,己欲达二达仁,就是自己想成立也要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要让别人通畅,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 反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想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想挨饿,也不要想让别人挨饿。 孔子的理想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社会充满爱,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孟子主要学他的“正气”,平治天下。 孟子与孔子是有区别的 区别就在于:孔子讲“仁”,孟
30、子讲“义”。仁是一种爱,义是一种羞恶之心,己自己感到羞愧,同时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是带有批判性的。 因此,在孟子的思想里面有一股气,因为他既要批判自己的羞愧、不道德的事情,又要批判别人。 义还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这种精神力量还能转化为物资力量。这种起就是一种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会产生一种势,有势就有力,所以,感觉孟子说话就好像很不客气似的。,墨子主要学他的“一腔热血”救苦难。墨子讲的是“兼爱”,对天下所有的人平等的爱。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先爱自己的人、最亲的人,然后再爱他人等等。与孟子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那就是“行侠仗义”。墨子与孟子比较一下的话,孟子仗义,
31、墨子行侠。孟子敢于正义之言,墨子是自己做,韩非子是一双冷眼,与墨子又是相反的 韩非子说世界上没有爱,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算计,韩非子是直面惨淡人生,它是冷冰冰的、赤裸裸的、学淋淋的把人世间的利害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算计,全部无情的揭露出来,一点面子都不讲。 韩非子认为治理社会用仁爱、仁义没有用,有用的只有两样东西:刑法和权术。那就是严刑峻法、阴谋诡计这两条管用。,韩非子的思想是与儒家的思想相反,但是儒家是“理想主义”思想。孔子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社会充满爱,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听起来很理想、很美好,请问做得到吗?最终做到了吗? 历史上很多的革命家、批判家都从韩非子那里拿到了揭露统治者的
32、阴暗面和欺骗性。揭露了他们瞒和骗的艺术。阴谋家、野心家也从这里拿到一些办法来搞他的阴谋诡计。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剑。,从前面这四位的思想学到了什么呢? 1、从儒家那里学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仁爱忠恕) 2、在孟子那里学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正义正气) 3、在墨子这里学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平等慈悲) 4、跟韩非子学到了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理智明辨) 这四种方式加起来,就叫做“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这里会学到什么呢? 在这里能够学到“人生智慧”。 老子老子与韩非子又有相通之处,一般的哲学家都把老子、孙子、韩非子合并来讲。因为从孙子兵法、到老子韩非子一脉相承。 老
33、子主要是讲“生活辩证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他的主要思想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无为则无不为。比如,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是“水”;最不可战胜的东西是什么?还是“水”。水能攻坚、水能胜强、水滴石穿。大水漫过来什么都没有了,谁能斗过水呢?坏事里面孕育着好事,好事内部孕育着坏事的前兆。告诉人们,成功了不要得益,失败了不要丧气,弱里面存在着强啊,一个人要想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争。老子还说,不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出檐子的彖子先烂等。,在老子那里学会了“生活辩证法”。老子讲的“无为”是假“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为了有所为,先得到有所不为,而后再有所为,最后达到无所不为
34、。,在庄子那里学到了“艺术人生观”。庄子是真的不为。庄子最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而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为了自由,宁肯没有名、没有利、没有用。你叫我什么也不重要,我有没有用也不重要,好像一棵树,如果有用就要把他砍掉了,如果没有他会长的倍棒。要用没有用,只有自由自在的活着就好。 这就是庄子的“艺术人生观”。就是用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把人与社会全部看作是自然,都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什么是最好的?那就是:最自然的、最顺其自然的。,荀子主要学到了“科学进取心”。 荀子与庄子的思想正好相反。说庄子只知道天和自然而不知道人类社会。 荀子是讲天与人的,是讲天人关系的,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各有各的规律”。荀子的思想是:天不会因为人类而改变,人类也不会因为天和自然而改变。最终的观点就是,你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天是塌不下来的。所以,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感言:还是顺天应人的好,天道和人道到最好不分家,意思是:要遵守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共同规律) 最后,我们还是引用周易第一卦中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荀子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