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某村柑橘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一枚柑橘”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安溪镇马山村柑橘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马山村位于富顺县安溪镇西南,地处沱江河畔,距县城 47 公里,幅员面积 6.3 平方公里,辖 12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 1109户,总人口 3885 人,党员 89 名。近年来,在富顺县大力推进“532”现代农业发展引领下,马山村积极融入小三峡特色柑橘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全镇“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聚焦做优特色林果业,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出多个优质品种柑橘产业,通过“一枚柑橘”引领,撬动“1+N”多重效益,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康“金钥匙”。突出“三化夯基”,培育产业优势。
2、“橙林尽染,万物葱茏”,这是马山盛景的真实写照。通过不断摸索与发展,该村柑橘规模效应、经济效益叠加释放,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一是标准化建基地。选育最适宜柑橘产业,在品质差异化发展中适度保持均衡,已发展清见、春见、爱媛 38号、金秋砂糖橘等品种,发展柑橘规模达7000 余亩、柑橘种植家庭农场 9 家,已投产 2500 余亩,亩产量约 3500 斤,其中,春见、金秋砂糖橘在 2017 年平均每斤售价7 元。二是多元化促增收。聚焦产业增效、助农增收,构建了多种收益渠道。全村流转土地规模达 5000 亩,亩均产值 5000 元并逐年递增,土地收益达 600 元;在基地管理、果实采摘等过程中,常年需要轻劳
3、动力 1200 人,300 名留守家庭人员实现常年就近就地劳务增收,加上忙时临时务工人员务工收入,每年劳务收入 1000 余万元,392 名贫困人员通过柑橘产业顺利脱贫。2017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589 元,较未流转土地发展柑橘产业时净增 3130 元。三是市场化抓营销。马山自然禀赋得天独厚,非常适宜柑橘生长,这里出产的柑橘皮薄汁多,平均含糖量达 17%,较其他产地高 4%,以其独有的产品质地赢得了市场和口碑。目前,通过网上营销、直供营销和连锁营销等方式,已经打好了市场渠道,“订单果业”覆盖园区 90%以上,远销XX、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了挂果便售罄的旺盛势头。做实“三项工作”,助
4、推产业发展。立足产业发展之需,积极在基础建设、联结机制、示范带动等方面搭台子,为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基础优先配套。坚持发展产业基础先行思路,采取政府支持一部分、群众投入一部分、社会资金注入一部分“三位一体”投入模式,投入各类资金近 6000 万元,聚力建设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算 230 万元,建成产业道路 20 公里、集雨池 20 余口、管网 12 千米。二是突出集约发展。按照“土地集中流转、基地规模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思路,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大户牵头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将集中连片、使用权分散的山地和土地集中流转,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实现农
5、户每年有稳定收入。三是激活联动效应。政府给予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向种植户发放树苗、农药、肥料等农业物资,委派农业科技人员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合作社+种植户”利益联结模式,于 2011 年成立马山柑橘种植专合社,由合作社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比如,马山村村民何峰放弃在 XX 优越的条件,投资 300 万元在马山流转土地 600 亩发展种植柑橘,2017 年实现挂果;返乡农民工陈文楷流转 400 余亩,2017 年收益达 400 多万元,今年又拓展300 余亩。在这些致富带头人引领下,全村57%农户聚集在柑橘产业链上,走出了生财之道。锁住“三个
6、方向”,释放产业效应。围绕产业做强、产链做长、效益做大,突出“建园、壮产、助效”,实现产品向品牌发展、品牌向效益转化,以产业富民助推乡村振兴。一是规范化“建园”。突出组团发展连片化,将马山作为全县柑橘示范点进行打造,加快育品种、扩基地、建品牌,加快形成安溪万亩柑橘产业园区,争创“省级甜橙产业示范园”,打造 10 万亩“小三峡”特色柑橘示范园区。突出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退耕林置换疏空间、“撂荒地”新利用等方式,新增柑橘种植面 3000 亩。突出基础配套标准化,采取“政府支持、业主自筹”多位一体方式,投入 300 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建产业道 20 公里,筹资 70 万元新建提灌站 1个、沟排
7、沟灌设施 10 公里,实现滴灌到园、以路串片。二是融合式“强产”。坚持多产联动,利用马山柑橘产业园区资源集中优势,联合马山周边发展土鸡、土鸡等生态特色种养业,新培育标准养殖场 6 户,形成以柑橘为主导的“1+X”立体产业链。坚持产旅融合,借力园区自然禀赋和柑橘产业效应,打造马山村万亩甜橙观光园,形成错位发展乡村旅游精品环线,打造聚观光、游园、品果等体验游示范点。坚持以宣造势,开展“寻找醉美乡村进马山”、马山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并通过“富顺眼”等新媒体强化对外宣传,提高马山柑橘知名度、认同度。三是高质量“助效”。推动资源变活,深化产权确立为柑橘产业“定身份”,激发资源潜在活力,助推倍增效应;加快实施柑橘产业农业保险,落实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利益联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柑橘种植,通过“部门+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渠道,吸引更多在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释放产业发展红利。积极延伸产业链,力争引进 1-2 户柑橘精深加工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富顺甜橙”区域品牌,打造全国柑橘产业“金字招牌”,实现产品向品牌发展。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组建马山柑橘公司,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积极推广网上营销、直供营销和连锁营销等模式,巩固和拓展销售市场,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