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史纲会议著作总结.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28314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纲会议著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史纲会议著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史纲会议著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史纲会议著作总结附录一: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知识点小结一大: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前途 新的革命方法 党名 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二大:社会性质 (两半社会)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革命动力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现阶段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明主共和国 三大:(瓦窑堡会议):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四大:(洛川会议):争取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第一次提出坚持

2、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命题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首次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八大: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正式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形成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

3、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写入党章。首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

4、本政策,提出了两个“转变” (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建国的头三年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1、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4、解决了历史

5、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5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6、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7、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拨乱反正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明

6、主革命道路理论。遵义会议: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且党的中央领导在此次会上认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但就全党而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延安整风以后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4、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将“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共和国” ,提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又是全民族先锋队洛川会议:1、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

7、、强调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是让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3、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2附录二:著作总结四洲志中国近代第一本具体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 /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海国图志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魏源、林则徐、龚自珍(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盛世危言郑观应,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主张。救亡决论严复,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天演论严复,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朝田亩制

8、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但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资政新篇洪仁玕(农民阶级代表) ,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没有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因而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劝学篇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仁学谭嗣同,宣传变法维新新主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反对保皇,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章炳麟革命军 ,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阐述民主革命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9、,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警世钟 、 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陈天华告友邦书南京临时政府,企图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论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反对本本主义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实事求是”的文章;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2、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入乡村。实践论 、 矛盾论科

10、学的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论持久战 1、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2、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3、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发刊词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

11、容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决策。2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完整地的含义)新民主主义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论联合政府对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进行了具体阐述。改造我们的学习 、 整顿党的作风 、 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的的学习文件五四指示即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2、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论人民民主专政1、对新民主主

12、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标志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文化建设的方针“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

13、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4、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通称;思想上层建筑指适应经济基础的思想或观念,通常叫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政治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