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外来词“摩登”的词义演变研究1、相关定义1.1、巫术的概念及早期巫术的发展演变念 虽然将三代文化通称为 ”巫文化”的观点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但是巫术在 中国早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而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它,首先 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巫术。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 改造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当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普遍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人们相 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的,都是相互关联的,而在这些千变万化的复杂现 象背后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主宰者。这位主宰者操控人世间的一切,如果违背了 或者忤逆了他的意志,那么必然招致不幸。人们相信”有一种神灵的力量
2、在操纵 者大自然,由这两种力量造成了大自然具有的魔术性和魔术力”6。为了生存,人 类只能小心翼翼的去讨好这位超验的主宰者。人们相信这位主宰者是可以与人间 进行沟通的,为了实现现实的愿望,人类便创造了各种法术来取悦或者驱使这个 超验的存在,以求得福祉,规避灾害。这种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 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手段就是巫术。马塞尔莫斯则将巫术看作是”一种在宗 教中起积极作用的集体力量”7。 历史上巫术究竟始于何时,却无从断定。马林诺夫斯基的说法值得借鉴,他 说:”传统,我们已经屡次地说,在原始文化里面占有天上的统治地位; 同时,与 巫术仪式及信仰有关的传统又极多 巫术永远没有起源,永远
3、不是发明的,编 造的。一切巫术简单地说都是存在,古已有之的存在; 一切人生重要趣意而不为 正常的理性努力秘控制者,则在一切事物一切过程上,都是开天辟地以来便以巫 术为主要的伴随物了。 ”8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文献记载表明早在夏代就已有与巫 相关的行为。 法言 重黎 :”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 ”李轨注:”禹治 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 而俗巫多效禹步。 ”这说明在夏禹以前已有 巫,而且广泛存在着与巫官不同的俗巫。关于禹步,另有一种传说:”禹步者,盖 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 ”这是将禹步看作禹所发明的一种巫舞。 太平 御览卷八十二:”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曰:
4、吉而必同, 与神交通。 ”山海经 海外西经描述夏禹说:”大乐之野 ,夏后启于此舞九代, 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9潘世宪先生认为夏启可能 是手操翳环、身佩玉璜的巫觋,可以与神交通。张光直先生更明确认为九代即巫 4 舞,”夏后启无疑为巫,且善歌乐”。汤时亦有巫风,墨子 明鬼:” 先王之书, 汤之官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 ”10只是其宗教含义并不清楚,尚书 伊 训:”歌有恒舞于官,酣歌于室 ,时谓巫风。 ”11疏云:”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 为巫觋之风俗也。 ”照这个说法,商代的巫似乎主要不是明神附体,而是以歌舞事 奉神灵。 詹鄞鑫在以往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融合中西
5、文化,对巫术解释如下: “巫术是以原始思维方式为指导而产生的意在操控事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结 果的人类行为; 多数情况下,巫术是种社会行为,并常常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使人 们对其产生盲从,这种令人盲从的巫术行为也许不再凭借当事人的个人逻辑思维, 仅是一种习俗或信仰的履行而已。 ”12 “中国本信巫”13,在中国巫术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但是巫术是如何形成的 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秦汉间古医书素问 移情变气论篇第十三中获得一些 启发。”(上古之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 无伸官之形,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故移情祝由。 ”12由此记载可知,上古时 代的人还只能杂居于野外,动作避
6、寒,阴居避暑,内心无眷恋羡慕之情感的牵绊, 外在没有走官之劳累形疫,生活恬淡,邪气无从入。即使偶有不适,通过移情祝 由也可获得治愈。巫术正是在这样一种不知不觉中慢慢产生了。泰勒则认为”蒙 昧人的宇宙机械论把自然现象归之于深入自然内部的各个精灵的任意活动 正 如灵魂被认为是人的通常的生命和活动的原因一样,和人的灵魂相似的东西精 灵,是一切使人类幸福和不幸的事件及外在世界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原因”。14 早期的巫术主要有两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超自然力巫术。其特征是不涉及神灵观念,而且不对客观物体 加以神化,全凭一种虚构的幻想的超自然力量。例如发爪中的超自然力,它能代 表一个人的生命,将仇人的发爪
7、偷来,施以巫术,便能致仇人于死地。它不涉及 神灵,但是土人认为超自然力一向力量强大。这种超自然力,在西方叫”曼纳 ”(美 拉尼亚语 mana 的音译), 人类学家兼传教士英国人科德林顿(Robert Henry Codrington,1830-1922)到中太平洋诸岛美拉尼亚去,他发现当地土人信仰一种 无人称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它们通过客观物体可以起作用。这种力量一旦被人 们通过附着的物体而获得,它就能转移、丢失,甚至可以遗传。它虽然不是崇拜 的对象,但是能被特殊的人物(即巫师)所沟通,巫师能借助它的力量使别人获 福或遇祸。 第二种形态,原始神灵巫术。其特征是已经涉及到神灵观念,因为原始人类
8、是认为万物有灵的,这种神灵必须是原始社会的自然神灵,而不是宗教的神袛。 原始神灵巫术对客体加以神化,并向其敬拜与求告,力图通过神灵来影响或控制 5 客体。例如脚印巫术,古人信仰的天神是一位巨人,他有巨大的脚印,这脚印便 被认为具有神力,当女人踩着他的脚印便能怀孕,生下不平凡的人物来。 史记 记载的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便是这种巫术的反映。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巫术是由巫师来掌握的。在中国巫师所行的各种 各样的巫术仪式与典礼,都是为了得到自然与神灵的欢心,取得他们的谅解和平 息神灵的忿怒。这种以舞降神娱神的巫觋与弗雷泽金枝中对巫术的理解有很 大的不同。弗雷泽笔下的巫术是要支配神灵,操纵自然力
9、和神灵的。如上所说, 中国古巫完全没有弗雷泽所说原始巫术的那种属性要颐指气使地调动自然力 和神灵,而是以献媚态度,恭请(与祭祀配合)神灵的降临或满足神灵的要求, 以便求得神灵帮助人类。由此可见,中国古巫所承担的职能是祭祀宗教的一部分, 而使其自身成为祭司之一种。对这种差异的强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巫术之 演变为何会趋向于温和的人文理性而非与神全然对立的绝对理性。 1.2、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相关概念及理论2.1 论述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1 论述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 ( Urban Spatial Structure)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选址、工业布局、居住趋向等的外在体现,
10、是城市活力的具体体现,与城市经济发展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将会造成一系 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因此,要求我们适时的调整城市的空 间结构,以此来适应当下城市发展的需要,保证城市发展的活力。空间结构是否 符合现实城市的发展需要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热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合理的 规划和科学的修正空间结构对于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不同的学者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韦伯认为城市空间结 构不仅包括形式还包括过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是指物质活动要素的空间分布 特征,过程则是指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6。Bourne 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有
11、关 城市的三个核心概念,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 内在机制37 。国内学者韦亚平、赵民觉得:” 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是对经济社会 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的整体性描述。 ”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不同将使得城市结 构发生相应的变化38-39。 董征在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提到:” 随着城市地域的不 断扩展,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范围不断的扩大再扩大,外部整体环境也要考虑进 来40。 ”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投射到城市的实体结构上,隐形结构和显性结 构两者相互影响和发展41。 1.3、演变的概念界定“演变”一词在进化论中可以合理解释为生物的自然进化结果,即针对生物物种的”创造
12、” 或”特创” 而言。在我们现代人所熟悉的”度娘”中,”演变”一词的理解即 :历时较为长久的 发展变化,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息的发生着变化。站在生物学视角上看,它们产生,或 许会使我们走向成熟和兴旺,也或许会让大家经历意外的死亡更或许会让大家步入衰落。本文认 为演变是物种自然进化的结果,这个过程有物种的遗传变异、物种对环境的适应、与物种之间的 竞争以及自然的选择等,所以,物种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新事物产生或者旧事物的消亡,它包含 了物种的变化和发展等。 结合上面演变一词的定义,本文定义的太极拳演变,是指太极拳随着时间的发展,对于适应所 生活的社会环境的一种具体状态,太极拳的演变主要依赖和取
13、决于太极拳所生存的环境包括政治环 境、经济环境、人的思维模式的改变,最终反馈于太极拳本身的一个过程,即所谓太极拳的演变。 8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相关概念的阐释在上文中,我们提及了几个概念都涉及到”本位” 这一词,那么何为”本位”? - 6- 现代汉语词典(2005)的解释是 ”某种理论观点或做法的出发点”徐通锵 先生 曾说”本位,是研究语言结构的理论核心,牵一发动全身。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语 言结构的本位,就有可能为深入地分析语言结构的规律,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的 争议开辟前进的道路。 ”可见”本位”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思维,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针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选择什么对
14、象作为教学的”本 位”决定着教学的方法,同时也影响教学的效果。 绪论中我曾提及了三种”本位”,即”词本位教学法”、 ”字本位教学法”和”语 素本位教学法”,接下来对这几个名词做一下基本的阐释。 (一)词本位教学法 “词本位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沿用的方法,历史最为悠久,” 词本 位”的确立可追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先生在研究句法时,以词 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于是后人认为该部著作建立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 词本位。 就教学实践而言,所谓”词本位教学法”就是无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还是 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都以”词”作为教学的重点 ,我们平时用的教材一般都是 先给出一篇课文,然后列出
15、生词表,对应解释,之后是语法重点的讲解,最后是 课后练习题。这样的安排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步骤,一般教师会在教授课文之前 先讲解生词,并把生词的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学生如果不能很好 理解生词的含义就不能深入的学习课文,于是教师往往在讲解生词时耗费大量时 间,对词语进行详尽的解释,并让学生造句以加深理解。总而言之,”词本位教学 法”即在教学中以词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以整词教学为主。 (二)字本位教学法 “字本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郭绍虞先生的中国语词之弹性作用(1938), 现在的”字本位”一般被理解为将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进行研究。 就实践而言,”字本位教学法 ”就是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
16、程中,都以”字”作 - 7- 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以字识词,体现在教材上就是先确定几百个常用汉字,以这 些汉字为基础,扩展到词和句,这样的教学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由字 推词 ,学习效率提高。 (三)语素本位教学法 “语素”的概念最早是布龙菲尔德提出的,我国最早提出”语素本位” 的是 朱德熙先生,它指出”我们要进行语法分析 ,就不能只研究符号的组成材料,必 须进一步研究符号本身,语法系统里的基本符号是语素。 ” 就实践而言,”语素教学法 ”就是在词汇教学中 ,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整词转移 到语素上来,在讲解生词时,不单单解释整词的意思,还要对构成该词的语素进 行分析,将由此语素构成的意义相近的
17、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语素的替换练习。同时可以在教材的安排上多加入一些构词能力强的单音节语素, 让学生由一个语素推断出更多词的含义。 (四) 小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字本位教学法和语素本位教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语 素是构成词的单位,而字则是记录语素和词的符号,就广义而言,大多数汉字实 际上记录着语素,如果一个字本身并无字义,那么它就不构成一个语素,比如单 字的”忐” 、 ”忑”、 ”蚯”、”蚓” 、 ”葡”“萄”等等,因此我认为语素本位教学法是 建立在字本位教学法的基础之上,更为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研究时可以与字 本位教学法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1.5、拟声词的定
18、义明确概念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在讨论拟声词前,先要明确其概念。历来关于 拟声词的定义很多,却不尽相同。如: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象声词是指用语音来模拟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及描 写事物情态的词” ; 汉语拟声词:”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 是摹拟自然声音的词” ; 现代汉语( 邢福义):”拟音词是模拟感叹声、呼应声和某种音响” ,而 耿二岭.与象声词有关的符号问题兼与文炼先生商榷J.中国语文,1994,(3):153.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252. 耿二岭.汉语拟声词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3. 2 其所谓的拟音词包括叹词和拟声词; 现代汉语
19、(张斌):”象声词是用来摹绘声音的 ,也叫摹声词、拟声词 ” ;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定义为:” 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 。 在此,本文采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拟声词的定义,因其定义最为精 确。首先,拟声词所模拟的对象不仅仅是动物、器物或自然现象的声音,也可以 是人的身体或口鼻发出的声音,而这些对象都属于”事物”的范畴; 其次,拟声 词与叹词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不可将其混同为同一类,这将在下文有所论述。 因此,本文研究的拟声词,其含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相同。 1.6、专指人的概念动漫语言中指人词语数量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具有”宅”特征的一类人:御宅族、宅男、宅女,例如: (80
20、)我们是御.宅.族.,他是宅.男.,我是宅.女.。百度贴吧 这里的”御宅”指热衷于某种次文化的一类人,”御宅、宅男、宅女 ”且具 有一共同特征,宅在家里。 2.具有”萌”特征或喜爱”萌”特征的一类人:萝莉、正太、女仆、萝莉 控、正太控、女仆控,例如: (81)我喜欢萝.莉.的可爱善良,所以我是萝.莉.控.。百度贴吧 “萝莉”的特征是”萌”,”萝莉控”即指喜欢萝莉这种具有”萌”属性的 少女。 3.具有”成熟”特征的一类人: 御姐、熟女、姐贵、兄贵,例如: (82)妮可 罗宾是海贼王里的御.姐.啊。SOS 动漫社团 “御姐”在此指成熟的强势女性。妮可 罗宾个性冷静,思想成熟,即使遇 到暴风雨 ,也
21、能安然坐在椅子上看书,属于”御姐”这一类型。 4.具有”BL/GL”情结的一类人:腐女、同人女、同人男、耽美狼、百合、 蕾丝,例如 : (83)身为同.人.女.,我只喜欢 BL,无法接受GL。 SOS 动漫社团 “同人女”指创作和欣赏一切关于 BL 的动漫或作品。 5.其他类:废柴、素人、伸手党、声优等 “废柴”指无用之人,”素人”指对动漫一知半解的人 ,”伸手党”那些 喜好优秀动漫但是自己又不付出劳动的那种人,”声优” 指配音演员 ,以上 24 这些词语都是指人的名词。 1.7、摩登舞的定义及特点摩登舞又称”现代舞 ,包含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它 以不同的音乐节奏、不同的
22、身体线条、不同的舞蹈步伐、不同的舞蹈姿态,展现 人的思想情感,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也已发展成为可感而又抽象的艺 术形式。 摩登舞起源于欧洲宫廷,具有高贵典雅、优美灵动、端庄大方的特点,具有 绅士风度。它内容丰富,普及性强;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能全面锻炼身体,促进 身心全面发展。它采用贴身握持姿势,舞伴之间通过这种”贴身姿势” 顺着舞程 线沿着逆时针方向引导舞伴完成舞步,步法严谨规范。而保持这种贴身位置成为 摩登舞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男女舞伴的上体和髋部要保持相对稳定,女伴则 要在此基础上保持胸腰来展现女性的曲线美,以这种状态来完成各种前进步、后 退步、旋转以及舞蹈造型等,使得舞蹈整体移
23、动性强,流动幅度大,起伏有序, 舞步连贯流畅,舞姿优雅端庄,音乐节奏清晰,旋律感强。然而摩登舞中的每个 舞种又各具特色,华尔兹高贵典雅、狐步舞抒情流畅、维也纳华尔兹的旋转华丽, 快步舞节奏欢快鲜明,探戈舞舞步干脆奔放。所以摩登舞富有很强的技巧性,现 在能把摩登舞技巧完美展现出来的人越来越少。 7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8、概念的界定(一 )月份牌 据年画研究家王树村考证,”月份牌,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光绪 22 年,当时 上海四马路上有一鸿福来吕宋大票行,随彩票奉送一种沪景开彩图 中西月份 牌画片,此图画面主要由月历和鸿福来吕宋大票行门前的商业繁忙景象构成, 下方记有一行记述文字:”上海
24、四马路鸿福来吕宋大票行定制沪景开彩图中西月 份牌随票附送不取分文”,这时月份牌的主要功能仍是作为月历。这种为大众喜 爱的形式被 19 世纪末以来上海倾销洋货的外商广泛运用,他们采用月份牌的形式, 附上产品标识,进行促销宣传,中国绘画通史中称”月份牌除用于月历外, 曾经更多地被用于绸布纱绒业的商品包装上便是香烟、糖果以至肥田粉、洋伞的 推销。 ”月份牌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单纯的日历查阅转为为商业广告宣传, 随后,画面中的月历甚至商品都渐渐隐去,内容渐渐由年画故事、传统仕女等变 为以年轻、时尚的美女形象为主的图像。目前,对月份牌画较清晰的解释是:”月 份牌画是在 20 世纪初期至新中国建立、以上
25、海为中心,由于受到商业竞争而产生 的新型画种。它不同于传统民俗型年画,也不同于建国后的政治宣传年画,而是 以商业宣传为目的的广告画,它伴随着世纪初商业兴起而产生,并因为建国后商 业国有化而逐渐消失。在表现形式上,兼取西洋画与传统年画,以擦笔水彩式相 类似技法绘制为主,早期多附月历,中晚期多以美女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 ”2 按照月份牌功能和画面内容、技法以及主要创作者的转变,月份牌的发展可 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 世纪 80 年代一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创作者为吴有如以及”吴有如画室” 中的其他画家,以”苏式”年画的传统画法为主,结合了一些西画透视技法;画 面内容以传统年画的题材
26、为主,如戏剧人物、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月历常处 于画面的两侧或底部。 2.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创作者以郑曼陀为代表。郑曼陀 创造了擦笔水彩画技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色调淡雅;画面中开始出现当时 社会中的摩登女性女学生; 月历渐渐从画面隐去。 3.20 世纪 30 年中期到解放前。创作者以杭稠英及”稠英画室”其他画家为 代表。稠英在吸收了郑曼陀画法的同时,还借鉴了国外卡通画等技法,使画面色 彩艳丽、构图丰富,形成了月份牌的绘画风格:擦笔重彩:同时,画面中充满现 代感十足的时髦女郎形象,而月历基本已经消失。 本文以月份牌中的女性形象为载体,研究民国时期摩登女
27、性身体和形象建构背 后的文化意象,因此,所选取的月份牌必须具备包含新女性形象这一条件,也即 以中后期的月份牌中出现的摩登女性女学生和时髦女郎这两种新女性形象为 研究对象,而对于早期月份牌以及并非以人物形象为画面内容的少数月份牌则不 在主要的研究范围内。 (二)摩登女性 20 世纪初,伴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摩登女性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出 现,中国的摩登女性同样是随着五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发展而形成,并且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本文所研究的摩登女性限于 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出 现在中国、具有新的身份和形象的女性,由于政府、知识分子、媒体以及大众不 同的界定立场,这一概念始终是处于
28、不同话语力量的拉扯之下一次次形变。从政 治参与度、家庭生活、教育程度、娱乐活动等角度来看,摩登女性也并非一种单 一的构成,而是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女性爱国主义之下新青年对易卜生作 品的译介则是在新婚姻法和新的婚姻观念催生出的”觉醒的娜拉” 式的摩登新女 性,她们倡导自由恋爱,争取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礼教,对婚姻有自 主权,阮玲玉在新女性这部影片中就扮演了一位追求自由、颠覆旧的传统秩 序但最终失败的”新女性 ”;而伴随着女性教育和女性运动的兴起,懂新科学、 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尤其是高校的女学生也俨然成为摩登女性;另外,伴随大 众娱乐业的发展,女性歌星、影星、运动明星以及舞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
29、点,这 些具有时尚的穿着和特殊职业身份的摩登女郎们也是彼时人们眼中的摩登女性。 本文从月份牌这种广告画图像材料入手,所涉及的新女性形象多为以知识女性和 女性明星为蓝本所描绘,因此这里的摩登女性必然因其广告画的特性有一定的限 制和类型特征,但制作者基于当时的大众审美特点和社会热点对入画的女性形象 的选择以及上海月份牌流传的广泛性,仍然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摩登女性形象的产 生和形成过程。当然,这种新的女性形象并非单单在上海出现,而是在全国各地 都广为存在;本文选取民国时期上海摩登女性一是限于以民国时期上海的月份牌 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载体,二是因为上海作为摩登女性的发源地,摩登女性出 现较早、数量较多
30、,从而成为全国各地新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 (三)城市文化意象 城市意象这一概念由凯文 林奇提出,是指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主观意识,是 城市视觉识别中的隐性框架,是对城市内在文化气质的把握。通常城市意象会通 过建筑、景观等视觉形象呈现,具有有可识别的个性、与观察者在空间结构上的 关联,以及可意象性的文化意蕴”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 感上的意蕴”:,识别性针对身份界定的范围,可意象性则指使观察者产生”高概 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姐,即城市文化意象的容易被感知和被转化为记忆的能 力。作为认知的结果,城市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即”观察 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
31、织并赋予意义”5 月份牌正是在这一意 义上,凭借其所呈现的摩登女郎形象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意象代表物。 1.9、外来词的定义语外来词的区别外来词在在英语中有 loan word, borrowings, borrowed words 等口中法丄 oan word is a word adopted from a foreign language with 中 具有非本语言所有的意义的词连音带意搬到本语言里来,这种词才是外来词,因 为它是把音译的结合物”整个搬了过来? 。维吾尔族生活在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从世界上的各个语言借入很多词 汇。维吾尔语中外来词的研究可以说是从突厥语大辞典开始,这部著
32、作中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外来词这个概念,但是马赫穆的n 客什鳴里突厥语阿拉伯语进行 比较,同时举例说明每一词的词义、来源。这个代表着维吾尔语和阿拉伯语的接 触,从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维吾尔语中开始出现大量的阿拉伯语外来词。 自古以来,维吾借用语”胡以鲁 论译名 (1914) 。 “外来语”胡行之外来词词典(1936)。 “外来语”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 “外来词”是中国学者对日语来源的”外来语” 一词的改造。在中国 ,据史有为先 生所见,迟至 1940 年该词才出现于文献中,而且是留学日本的归国学生首先使用的。 “借字”、 ”借译词” 罗常培(1950)。 “外来语词”孙常
33、叙。 “借词” 或称”外来词 ”周祖漠。 “借词”王力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58) 。 “外来词”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958) 。 “外来词”史有为、武占坤、葛本仪、刘叔新等也都采用了。 “借语”赵元任(1967) 。 “外来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词汇扩充手段,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的 结果。外来词也叫”外来语”或”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入或引进的词。正 如著名语言学家萨王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有自给自足”每种语言中都有数量不 等的外来词。 6 从上述可以看到,外来词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词 的来源是非本民族的, 来自外
34、国的语言,用以表达外来文物与新观念的词汇。因此人们在 摒弃了一些异议之后,”外来词 ”这一名称才被普遍认同。 1.11、汉语英源外来词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各个领域交往的日益广大,外来词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外 来词己被人们广泛接受以及使用,语言学界也纷纷对外来词作出了定义,现举例如下: “外来词 ”,也叫”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 相当。在汉语中 ,一般来 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 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史有为: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 2000, P4) “外来语”,也叫”借词”或” 外来词”,是一
35、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i(辞海缩写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P933) 借词和译词都是受别的语言的影响彳而产生的新词一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 都接受过来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借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音译:当我们利用汉语原来的 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中来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译词,一 只有借词才能算外来词,而译同不应该算外来词。(王汉语词汇系统。 2、相关背景2.1、晚清近代化过程中科技文献演变的历史背景1.1 晚清近代化过程 1.1 晚清近代化过程 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首开近代化之先声。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林
36、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者,在不触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他敢于揭露并要求改良弊政,保障和支 持民族经济的发展,他积极筹划并坚持建设近代国防军事技术,力求”制炮必求极 利,造船必求极坚”,成为谋求祖国独立富强的前驱先锋。林则徐从”遍访鸦片来 由”开始,以极大的勇气,睁开眼睛看世界,向西方国家寻找”制夷 ”的知识。他 把四洲志交给魏源扩充为 海国图志。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虽然很浅薄,很 幼稚,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但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开创了新的风气,提 出了新的课题,启发了后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和先进的人们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 理。林则徐发出了学习西方的先声,表明他是近代化的创始者,
37、新学的开路人。 第二阶段,”富国强兵 ”、 ”中体西用”,洋务派迈开了近代化的实践步伐。 洋务运动从发生、发展到政治上破产的过程,大体上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即利用西方近代生产技术 为手段,来达到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这种理论的提出,打破了封建文化对西方 文化的封锁,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找到了理论依据。首先引起洋务派注意并提到日程 上来的是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及与军事相联系的科学技术。随后,洋务派进一步认 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 ,”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学习西方的经济设施,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开始逐渐成长起来。最后,当人们认识到西方的经济设
38、施必须 有相应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获得成效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逐渐成熟 之时,洋务运动也就濒临政治上破产之日了。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运 动,尽管”中体西用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经历了从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到走向消极 的发展过程。但在客观上导致了资本主义幼芽的出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 经阶段,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实践步伐。 第三阶段,引进”进化论” 和 ”民权学说”。维新派企图以君主立宪、维新运 动推动近代化向前发展。 1898 年在我国土地上发动的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爱国运 5 动和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相结合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同时,它也是一场规模空 前的
39、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很不成熟,但他毕竟是代表新 的生产方式,反映新的生产力的需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维新派要求变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要求改变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事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把 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维新派比较系统地引进了西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提出了 近代化的方案,他们的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要求在光绪帝的手里化成了 政治实践,颁布了大批新政措施,这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更是科技近代化初 步成型的时期
40、。 2.2、 国语中巫文化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关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社会的性质,学术界一种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集 中在西周至春秋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上,争论的代表是郭沫若和范文澜先生。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春秋时期看作”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则认为东周(包括春秋时代)” 是初期封建社会发展并开始 转化的重大的时期”。但是, 无论哪一种观点 ,大家都将” 变”作为这一时期最本 质的特征。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 的意识。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它的时代,离不开那个时代具体的政治、经 济、文化环境; 而时代的变迁常
41、会催生新的思想,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巫文 化思想的发展也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2.3、男性形象演变的双重背景的作家中,向来以温和稳健的风格而著称。在她 的作品中,男性形象的演变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课题。此章内着重分析的是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断变化的双重背景,通过对作家创作思想形成原因的分析,来明确作家自身 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的变迁对她笔下男性形象演变的深层影响。 2.4、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所选翻译项目名为 Worlds Unseen(看不见的世界),作者为加拿大作家 Rachel Starr Thomson,该小说是其”第七世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情节跌宕起 伏,故事发展脉络紧凑,而
42、且文章背景架构较完整,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读者数 量众多且评价较高,是一篇优秀的魔幻小说。译者之所以选取该小说作为自己的 翻译项目,是基于以下三点考量: 首先是基于对国内魔幻小说翻译市场现状的考察。近几年来,国内外魔幻文 学风头正劲,掀起一阵魔幻小说出版和翻译的浪潮。举例来说,仅仅托尔金 (18921973)的魔戒就陆续有万象版、联经版、联经重译版和译林版四个 中文版本面市,前后历经 6 位译员,但除了台湾译员朱学恒的联经重译版很受欢 迎外,其它几个版本都颇受读者诟病,普遍认为译文掩盖了原著的精彩。而魔幻 小说翻译未能在文学出版界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究竟为何,却鲜少有人进行过针 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43、因此,译者选择该翻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是希望尽自己的 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其次,译者本科时曾修过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研究生这两年也跟着导师学 习了语境相关的知识,对语境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论文定题之初,译 者就多方查阅语境理论在小说研究方面的成果,结果发现这块尚算一个较新的研 究领域。因此,基于译者系统的语境理论知识展开研究,有助于保证研究成果的 质量。 第三,译者一直以来都是魔幻文学的忠实爱好者,不论是马氏姐妹翻译的哈 利 波特系列丛书,丁棣、姚锦镕和汤定九翻译的魔戒三部曲,还是覃学 岚、孙郁根翻译的暮光之城,译者都曾拜读过。对于魔幻小说翻译中惯用的 1 翻译模式
44、、翻译策略,以及语言特色等的把握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所 以,将研究建立在译者充足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并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将研 究对象确定为小说中词义选择和确定的研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这一研究 领域内的不足,也有助于译者高效的完成翻译实践的任务,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 水平。 2.5、吉普赛背景知识翻译离不开背景知识,不论是对词义的理解、句子的准确推敲和把握上,还 是对整个语篇信息的衔接和连贯方面,都需要借助背景知识。而本报告所选翻译 项目大量涉及吉普赛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服饰特点等,故对吉普赛背景 知识的了解掌握,就成了小说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对原文理解阶段,译者就意识
45、到吉普赛相关背景知识对小说翻译的重要 性,尤其是在译者节选的前五章中,文章大篇幅的涉及到吉普赛风土人情。于是, 译者在通读原文的过程中,单独将吉普赛相关的地方标注出来。期间,发现大量 衣饰、生活习惯方面的生词和句子,阻碍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查阅吉 普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翻看了许多关于吉普赛人穿着打扮、生活习惯的图片。 熟悉吉普赛的背景知识后,再下笔翻译就显得游刃有余,过程也通畅许多。作为 译者都应有体会,翻译时心态相当重要,熟读过原文,进入了文章营造出来的情 境,译文才能行云流水,通达顺畅,一旦卡在某处,往往导致译员搁笔,而再次 调整好身心状态进入翻译境界,就需耽搁一段时间了。由此可
46、以想见翻译实践之 4 前,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对整个翻译活动是多么重要。 2.6、两种摩登女性形象产生的现代化背景“摩登”一词作为理解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文化的一个关键词无论在今天还 是在当时都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代” 和”时髦”可以说是两个最主要 的侄释词。关于 ”摩登”在民国上海的出现,申报月刊第 3 卷 3 号(1934)的” 新 辞源” 栏中曾有解释: 摩登一辞,今有三种的论释,即:(一) 作梵典中的摩登伽解 ,系一身毒魔妇 之名;(二)作今西欧诗人 J amesJ Mc Donough 的译名解;( 三) 即为田汉氏所译 的英语Modern 一辞之音译解。而今之诊释摩
47、登者。亦大都侧重于此最后的一解, 其法文名为 Moderne,拉丁又名为 Modernv。 。言其意义,都作为”现代”或”最 新” 之义, 按美国韦勃斯脱新字典,亦作”包含现代的性质”,”是新式的不是落 伍的” 的论释。(如言现代精神者即称为 Modern SPirit 是。)故今简单言之:所 谓摩登者,即为最新式而不落伍之谓,否则即不成其谓”摩登” 了。 42 可见当时为文人和媒体所用的”摩登”最初是作为”modern”在英文中的原 意”现代”来解释的,然而这一含义却在后期被用来形容年轻人在着装、娱乐、 生活等方面表现得很时髦,并且带有贬义的意味。这种转变也让最初的翻译者田 汉颇为忧心,他说
48、道”那时流行 摩登女性 (Modem Giris)这样的话,对于这个 名词也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指的是那些时髦的所谓时代尖端的女孩子们。走 在时代尖端的应该是最先进的妇女了,岂不很好?但她们不是在思想上、 革命行动上走在时代尖端,而只是在形体打扮上争奇斗艳,自甘于没落阶级的装 饰品。我很哀怜这些头脑空虚的丽人们,也很爱惜摩登这个称呼,曾和朋友 们谈起青年妇女们应该具备和争取的真正摩登性 、 现代性 。 ”43 这在徐霞 村和刘呐鸥等人的作品如以后的女人 、 medem glrl)中可以看到摩登女郎指 向着的正是打扮入时、行为奔放、追求享乐的年轻女性,此后,”摩登”一词更 是被布匹、化妆品、电影等
49、各种商品作为标签,吸引着趋之若鹜的购买者。 那么,摩登与民国时期女性自我的觉醒和认同有何种联系?笔者认为这一过 程事实上与”摩登”一词的演变过程非常吻合,”摩登 ”一词本身是追寻西方文 明和现代性在上海植入的产物,安东尼 吉登斯指出对现代性的追寻通常通过两 条政治途径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前者以建立新型国家为目标,后者则是着 眼改变日常生活模式。因而”摩登 ”自伊始便包含着意识形态与物质层面两层内 涵,从上引田汉的这段话可以看出 ,”摩登”原本译来是指思想和革命行动上方 面的”先进”,在这个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不仅是女性,甚至连整个社会群体都 面临着重建身份的问题,从清末直至民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以建设新型、现代的民 族国家为目标的运动。随着以上海为发源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 作为一个 长期被强调个人依附性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所遮蔽的概念被凸显出来,和人身体相 关的有如女子天足运动、模范生规定、新生活运动等等,改造身体被当时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