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思想·精神 (2).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50513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思想·精神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思想·精神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思想·精神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思想·精神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思想·精神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思想精神,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说课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李广,一、教学内容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构建四、重点难点分析五、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六、教学板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1)纵向: 本课为必修三第四课,上承宋明理学, 下接近代“顺乎世界之潮流”,(2)横向: 本课与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互为背景,二、学生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储备:必修一政治史与必修二经济史相关部分知识;必修三本专题前三课,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有了

2、初步了解 2、基本能力储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可能面临的问题:对部分文言字词理解不透彻、不到位;思维能力无法被调动,三、教学目标构建,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时期代表性思想家;了解该时期儒学思想发展;认识进步思想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史料,了解思想的进步性;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掌握建构思想、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情古人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感受思想中跨越时空的光芒,感受思想背后精神支持的伟大力量。,中心主旨,四、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2、难点:明清儒学的价值,原因: (1)课标分

3、析的结果 (2)了解“发展”,才能了解明清思想的独特性与存在价值,从而完成本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定位,原因:只有有价值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对人才有意义;对古人价值定位,涉及评价尺度问题,不能超越时代来评价,还要在宏观中实现价值定位,所以较难把握。,五、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导入 重点知识突破 难点知识突破 升华主题,1、教法: (1)范例教学法 (以黄宗羲为例) (2)以史导论2、学法: (1)比较分析 (2)阅读探究,3、教学流程,五、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主体设计思路(以黄宗羲为例),设计意图: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掌握透过典型人物学习历史的方法。,(二)导入 1

4、、材料:黄宗羲思想节选 2、设问: 3、设计意图及依据:以黄宗羲具有批判性的言论为切入口,让学生初步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批判性,进而引出人物。,(三)突出重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设计1: 1、材料: 黄宗羲年谱 2、设问:为什么思想具有如此强烈批判性? 3、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年谱,探究思想主张背后的原因,从而认识具有明显批判性特点的明清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进一步引出学生对思想的探究的欲望。,(三)突出重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设计2: 1、材料: 有关“夷夏之辨”的对比性材料 2、设问: 3、设计意图:(1)通过分析材料,了解黄宗羲的“夷夏之辨”思想;通过与顾炎武思想相对

5、比,了解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观点。(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引入权威);了解黄宗羲思想对传统的继承性。,(三)突出重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设计3: 1、材料: 有关批判君主专制的材料 2、设问: 3、设计意图:(1)锻炼学生搜集材料并形成论证的能力;(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构论证框架的能力;通过对比性分析,理解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进步性。(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批判性思维策略(否定批判对象前提预设,建立新的理论根基),(三)突出重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设计4: 1、材料: 有关经世致用思想的材料 2、设问: 3、设计意图:(1)了解黄宗羲对心学的批判继承与经世致用思想(

6、2)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四)突破难点明末清初思想的价值 设计1: 1、材料:文字材料 2、设问:3、设计意图:了解黄宗羲思想的超前性,以及对近代思想家的理论支持与精神鼓舞作用;进一步挖掘思想背后的精神支持。,(四)突破难点明末清初思想的价值 设计2: 1、设问:(1)总结你今天学到的思维策略。(2)从批判对象角度感受黄宗羲批判性思想所蕴含的精神(敢于质疑、批判权威);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黄宗羲批判性思想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创新)3、设计意图:巩固方法经验,调动学生思维,深化对明末清初思想的内在精神质疑、批判、创新的认识。,(五)升华主题_的人、_的思想、_的精神 设

7、计:1、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完成主题填空,并简要说明理由。2、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所学,一方面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另一方面实现主题“人思想精神”的升华,突出本课中心主旨。,时代中,跨时空,永恒,中心主旨:了解同情古人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感受思想中跨时 空的光芒,感受思想背后精神支持的伟大力量。,六、教学板书设计,人,黄宗羲,思想,精神,反专制、民本,质疑权威、批判创新,经世致用,“夷夏之辨”,谢谢,请批评指正!,材料:“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其既得之也,敲剥天

8、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为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设问:黄宗羲的用语有何特点?,批判性的字句,黄宗羲年谱,杀吾父宦官君主专制制度,污我师心学末流的虚玄之说,亡我国满清,材料1:“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黄宗羲的抗清壮志郁抑难伸,自行朝返家后,1653年完成留书八篇。,材料3:“要荒之人,其文画革旁行,未尝有诗、书、易、春秋也;其法斗杀,未尝有礼、 乐、刑、政也;其居处若鸟兽,未尝有长幼男女之别也。” 留书文质,材料4:“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治夷狄

9、,犹人不可杂之于兽,兽不可杂之于人也” 留书史,材料2:“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正义,夷夏之辨礼仪文化之别禽兽之分不可屈居于下,设问:(1)黄宗羲是如何批判满清仇敌的?他的思想与顾炎武有何相似之处?(2)他采用了怎样的策略论证自己观点合理性?,重构理想中的中国新君主论的理论基础,“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利,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

10、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设问: (1)回顾所学知识,为君主专制寻找理论支撑。,董仲舒: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宋明理学: 把三纲五常 提高到“天理” 的高度,设问:(2)阅读材料,思考黄宗羲认为君主的职责是什么?对比两种思想理论根基的不同?,君主负责处理公共事务,政治领域避谈“天命说”,去处君权绝对权威,人类最初的自私倾向,三代之君:处理公共事务,公天下,天下之法,君臣平等,私天下,一家之法,君为臣纲,革命,学校决定是非,设置宰相,后世之君:专制,重构理想中的中国理论建构,设问: (3)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此处略),搭建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逻辑图示。,理论基点,

11、总结前人之著述、批判学术之流弊,批判学术之流弊,材料1:“先生(王阳明)之格物,谓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黄宗羲:姚江学案叙录 材料2:“古者儒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今水经,哲学根基,政论之基础,改造心学注重实学经世为民,设问:(1)黄宗羲从哪几个角度驳斥这种倾向?,材料1: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於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2:民农非徒为地利也。民农则朴,朴则易

12、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则其产约则轻迁徙国家有患则好智则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经世为民工商皆本,设问:(2)运用材料、结合所学,批判“重农抑商”观点,并论证“工商皆本”的合理性?,小故事: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 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 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 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设问: (1)小故事反映了清朝怎样的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黄宗羲 的思想能否实行? (2)思想没有

13、在思想家所处的时代中得以实行,其是否还有价值?,思想的价值定位?,材料3:“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之流,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他们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其具体的理论,虽然许多不适用,然而那种精神是超汉学、超宋学的,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材料4:“最近30年思想界之变迁,而最初的原动力,我敢用 一句话来包举他,是残明遗献之复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材料2: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若以为其所论 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 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了解之同情 宏观、多元、深入之视角,思想的价值定位,材料1:“中国之卢梭”梁启超扪虱谈虎录黄梨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