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切实提高教育法治水平,扬州大学党委书记、法学教授,2014年12月1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组长,夏锦文,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全会讨论法治问题第一次专门制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实现三大转变:,以立法为中心,以法律实施为中心,法律体系,法律大国,法治体系,法治强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1,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佳的国家治理方式,2,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4,5,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
2、成立初期,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左”的错误使得我国法治建设走了很大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和要求之高也前所未有。 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 法治既是治国理政
3、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还是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径。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迫切要求厉行法治,让政府和人民共享法治红利。,(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是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成熟的方针政策的制度化、定型化。 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进行治理,推进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依法执政促进和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4、化,必须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 纵观世界近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 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实现之时,中国社会一定是文明社会,而文明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大国 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军事标准,文化标准,法治标准,大国的法治标准一个国家的规范和制度在世界是否值得信赖,具
5、备,稳定性,连续性,可靠性,值得信赖,二、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佳的国家治理方式,(一)国家(社会)治理的三种方式,神治,人治,法治,治理 方式,马克斯韦伯划分的社会统治类型,法理型,卡里斯玛型,专制型,人类实现三次伟大 征 服,征服自然(成为人),征服社会(建立国家),征服自己(法治),(二)法治是最佳的国家治理方式,法治具有明确性,法治具有可预期性,法治具有科学性,法治具有稳定性,法治具有社会凝聚力,(三)实行法治并不排斥人的积极作用,乔治华盛顿,在一些实现法治的国家(如美国、新加坡),就特别强调推行精英政治,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部门担任高级领导人,从社会招揽人才。,拿破仑波拿巴,开创了美
6、国的一个宪法性惯例:每任总统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领导法国民法典制定(拿破仑法典),毛泽东,亲自主持五四宪法的起草工作,(四)选择法治体现党的高度自信,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的、核心的方式。,党的成熟,党的高度自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三、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导语,第一板块,第一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二板块,第二部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三部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四部分
7、(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结束语,第三板块,第七部分(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第六部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解两对概念:“法 制”“法 治”“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价值目标,总抓手,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一,坚定“三个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自信: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二,形成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8、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三,坚持三个“三位一体”,法治环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实现四个法治环节,(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 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诚信江苏建设),5.坚持从中国 实际出发,第五,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六,保持六个全国领先(江苏依法治省目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科学民主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廉洁司法,法治宣传教育,社会治理法
9、治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五、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内涵:,依法行政的原则,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第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
10、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维的内涵:,规则制度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权利保障思维,治官治权思维,程序证据思维,责任后果思维,法治思维的主要特点:,法治方式的内涵:,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办事依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习近平:,法治方式的主要特点,1.法治方式是一种民主的方式。 2.法治方式是一种理性的方式。 3
11、.法治方式是一种文明的方式。 4.法治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当前依法治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全能政府”和管控思维仍然存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不够,政府管理仍然存在许多越位、缺位、错位问题,管理很多不该管的事,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如: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招生部门代替学校招生人事部门代替学校招聘教师 等,学校依法自我约束、自主发展机制仍不健全,一些学校内部管理存在行政化倾向,依法自主办学能力总体不足。,教育评价主体、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有序参与不足,专业、独立、规范、法治的社会评价总体缺乏。,如:不按规定的科目进行课程设置增加上课或自习时间设置快慢班,分
12、好差生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无关、无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政府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教育资源的分配者、教育评价的督导者,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首要在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教。,采取“确权”、“分权”、“放权”、“让权”和“限权”等五个重大举措,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科学配置教育行政权力,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权力制衡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确权”,即确定教育行政权力归属,改变多头管理导致互相扯皮、管理效能低下的局面。,依法行政的主要举措,推
13、行政府权力清单,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建立权力边界清晰、权责匹配、相互制约、执行有力、接受监督的国家公共教育行政权力配置机制。,治理 方式,“分权”,即对于教育、编制、人事部门管理权限相互交叉、边界模糊现象,要尽快“分权”。,在教育人事权力配置方面,将教师招聘权和职称评审权还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财政权力配置方面,要与教育、财政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权力清晰、权责明确、分权与制衡相统一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治理 方式,“放权”,即加快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激活地方政府和学校办学活力。,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向省级政府下放地方教育的统筹权,包括教育管理职能的调整,教育事业的规划等。,
14、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向学校放权,关键是要依法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依法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权、自主招生权、财政教育经费和合法募集的教育经费的自主使用权等。,“让权”,即改变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集权管理教育的局面,充分调动社会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一是向社会组织让权,各级政府可以把有关决策、专业管理、质量管理、教育改革项目等委托给具有资质的教育专业服务机构或者行业协会。,二是向社会让权,让作为教育利益相关方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决策、监督和管理。,通过实体立法 限制教育行政权力,进行程序立法 限制教育行政权力,实行行
15、政问责,严格制约 行政权力,“限权”,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教育行政权力进行严格制约。,实行行政问责 限制教育行政权力,政府的教育职责(据义务教育法规定 ),1.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4.采取措施保障
16、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5.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6.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安全保障。,7.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并审定教科书。,8.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9.县
17、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掌握适龄儿童、少年的具体情况,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10.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政府的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经费管理有关的法律责任,教育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8、,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第四款规定: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与教育教学管理有关的法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
19、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与校舍及设施有关的法律责任,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与收费有关的法律责任,教育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与招生有关的法律责任,教育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