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兼谈儿童观与儿童教育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冬兰,主要内容,儿童 儿童观的基本内涵 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一、儿童、儿童观的基本内涵,儿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对于“儿童观”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经历了一个艰辛又充满激情的光辉历程。,儿童作为人,首先需要确认的是生命体的存在。 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有两种:生物性存在;社会性存在。,从生物学看儿童,儿童期:身体、心理发展处在关键期的人; 儿童是人生的开端,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将为人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人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儿童身心发展缺陷一生都无可弥补。,从社会学看儿童,儿童是未成年人。 儿者,小人不成熟性,成长性; 童者
2、,小孩-脆弱性、保护性。 有人说,在社会中,儿童应该是人类一切成就的第一个受益者,也应该是人类失败的最后一个蒙难者,纵向-儿童是个体所经历的人生阶段,或曰为“童年”; 横向-儿童是与“成人”相对应的概念,由于生理、心理、智力以及社会的特点,儿童是需要成人特别保护的人,但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是有着不同于成人特殊需要的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指十八岁以下的所有人。它既包含了“儿童”的生物意义与特征,更体现了社会性的“儿童”的内涵。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四种.,生存权利有权接受可达到最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保护权利防止儿童受到歧视、
3、虐待及疏忽照顾,尤其是那些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 发展权利每位儿童都有权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及社交发展; 参与权利儿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并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任何事情发表意见。,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待儿童的 四个基本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涉及到儿童,必须以儿童权利为重; 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疾儿童,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和忽视; 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儿童,应当听取儿童的意见。 从“权利”的角度理解“儿童”,更能使我们理解“儿童”概
4、念的内涵。,儿童权利一定与儿童的发展特点相联系,与儿童现实的能力相一致,以确认儿童拥有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前提。,你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吗?,1942年6月,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摧毁。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5、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年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作为“人”的儿童、作为不同于成人又需要成人特别保护的儿童、作为有自己需求和权利主体的儿童,其独特的发展要求我们关注到“儿童”的特性。把握这些特性既是认识上理解“儿童”内涵的需要,也是实践上(尤其是教育实践上)体现“儿童”本性的需要。,“儿童”的基本特征,首先-生命的脆弱性。,其次-与脆弱相关的是儿童的纯洁性。 儿童对世界,对各种人际关系,对自然万物,都有一种童真的目光。 什么叫“童真的目光”?-无比纯洁,充满信任,充满爱意。,第三,儿童天然地充满好奇,世界上的一
6、切对儿童来说完全新鲜。实际上每天涌现到他眼前的事物,大多是他第一次触及与感受,它实际就意味着儿童对于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关注、积极的参与,积极生活的态度,这同时是创造力的基础。,第四,儿童对所有美好事物、艺术,有一种 天然的喜好,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人提醒和引导。,第五,儿童总是期待着生命处于一种活动状 态,时时刻刻能够充分表现出生命的活力。,由于儿童所具有的这些本性和特性,所以,儿童的整个童年都是“不设防的”,完全凭着他的本能,天然地信赖人、依赖人。 这样的孩子到学校去,他的老师怎么对待他的脆弱与纯真?这是对教育的考验,对教师更是一个带根本性的考验。,在脆弱和纯真背后同时还意味着孩子是无助的,无
7、力的,缺乏经验的,要经常犯错误,重复犯错误,不断犯错误。,那么,老师怎么对待这些儿童呢? 不仅是教师,整个成人世界怎么对待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个问题。,儿童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观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否真正不断获得和建立对“儿童”的正确认识、观点和态度,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概念的本质特性终极意图,其实就是追寻正确的儿童观。,对于“儿童观”的认识和理解,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儿童观”是谁的“儿童观”? 第二,这种“儿童观”是已形成的既定的静止的需要遵守执行的观念条目、规则?还是一个基于对儿童不断认识、理解和发现而构建对待儿童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的过程?,第一,“儿童观”是谁的“
8、儿童观”?,“这个世界是由成年人统治的,儿童文学的创作者、 出版者、阐释者乃至讲解者都是成年人,而接受对 象是孩子。于是,由成年人创作的儿童文学势必出 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本位)、 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的儿童文学;另一种是出于 成年人某种宣教、惑众的功利需要或其他需要,用 来演绎教义或图释概念的形式上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给定方式,其实质乃是成年人的“儿童观”问题,儿童观隐含着成年人对儿童身份的建构,也即成年人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念和方式,即成年人认为儿童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去做。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命运、地位、权利,也就有什么样的
9、儿童文学的艺术精神与美学品性”。,“儿童观”是成人的“儿童观”,是与儿童有着密切成长与发展关系的成人,即教师、家长的“儿童观”,他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儿童,是儿童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他人”。,作为成人为儿童设计的教育,尊重体现儿童天性与特性?还是体现成人的要求与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第二,“儿童观”是业已形成的既定的静止的需要遵守执行的观念条目、规则?还是一个基于对儿童不断认识、理解和发现而构建的对待儿童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的过程?,“儿童观”不仅是成人社会认识、理解儿童所形成的观念和观点,更是成人如何对待儿童的实践与行动过程。 即“认识儿童”和“如何认识儿童”密切
10、结合的过程。,儿童的一切都是成长中的、生成中的,是面向未来的。,现代社会,关于“儿童观”人们最基本的共识:,儿童首先是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儿童就是儿童,具有其独特的人生价值,不应以成人世界的标准衡量和比较;儿童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儿童从出生到成长,既有共性更是应被尊重和重视的独立个体;儿童本身拥有的自然能力,如发现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教育的作用不是制约,而是促进与激励,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这些自然能力得到最优化和最大化。,二、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自然的存在,应当享有快乐童年!,尊重“儿童的不成熟”,一方面使儿童初知自己的价值
11、与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使成人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儿童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有价值的人!,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学会尊重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有尊严。如果我们要使孩子懂得自尊,就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但教育也不能一味地以尊重的名义盲目地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这就需要教育者学会顺应天性,顺应天性就是要帮助儿童建立社会规则。 规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遵守规则的社会成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机会实现个人的成长。,建立社会规则也就是让儿童学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会成为社会中的成员。,(二)理解儿童的
12、世界,和成人间的交往一样,教师要想成为儿童的朋友,必须学会理解儿童。 教师应该学会为儿童创设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只有当孩子有机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出来的时候,教师才有机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三)走进儿童的心灵,成人应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欣赏每个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表现;成人要学会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要真正了解孩子,成人就必须学会珍惜与孩子共同拥有的每一寻常时刻,珍惜与孩子每一次交心的机会,耐心、理智的倾听孩子的想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
13、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儿童时期的创造力更多地体现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无异是想象力的匮乏。而引起国人思考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创造性人才”,更为“教育儿童”的成人敲响了警钟。,教育如何保护和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如何使儿童的精神生活不致被枯燥乏味的理性教育所压抑,这无疑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当前尤其需要认真反思和改变幼儿园、学校等机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儿童权利是生疏而又不可思议的,成人世界仍然普遍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是教育呵护的对象,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和成人一样的权利主体,更没有把儿童权
14、利观念注入每个人的心田,成为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普遍升高,教育被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控制着。,所谓“教育改变命运”,教育成为获得权力、地位、金钱和改变身份的工具或主要途径。所谓“教育蕴藏财富”,将教育视为一种纯粹的功利性投资,变成今天投资金钱、时间、精力下去,明天考上好大学,找到好职业,然后把投资收回来,赚取更多的功利。,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成人滥用儿童学习能力,开展过量的读写算等过早教育和过度教育,使得儿童的兴趣、自信、潜能等逐渐消失。这一切不仅构成了我国当今儿童教育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端与问题,也透视出我们建立现代的儿童观还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教育的真谛,
15、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这意味着,家长和教师并不是要给孩子灌输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让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发现孩子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禀赋、爱好、特长,想方设法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焰,让他们尝试做不同的事情,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他找到真正的爱好。 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和教师的终极使命。,孩子未来过得幸福与否是判断教育成功的“试金石”。,周国平对幸福做过如下定义:“一个人要获得幸福,要做好两件事。即八小时内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且能够干好的事,八小时外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24小时都幸福。”,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它
16、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认识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儿童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的不同,会导致对构成教育过程的其他要素认识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策略、教育行为。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儿童教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儿童观,从儿童观那里,我们可以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刘延东: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谢谢大家!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