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类型化学专题----实验鉴别与推断.ppt

  • 上传人:tangtianxu1
  • 文档编号:3501343
  • 上传时间:2018-11-07
  • 格式:PPT
  • 页数:46
  • 大小:28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化学专题----实验鉴别与推断.ppt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溶液中离子共存,1.实质,多种离子的共存,实质就是离子之间不能 发生化学反应.,2.条件,二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等生成,这二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3.规律,(1)酸性溶液(H+)中不能有OH-,CO32-, HCO3-. (2)碱性溶液(OH-)中不能有H+, NH4+, Mg2+,AL3+,Fe3+(3)能结合生成难溶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共存,(4)在溶液中存在时,致使溶液有颜色 的有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 MnO4-呈紫红色,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 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 A. NaOH NaCl CuSO4

    2、HCl B. KNO3 Na2SO4 NaOH KCl C. KCl Ba(NO3 )2 HCl CaCl2 D. Na2CO3 Ba(OH )2 KNO3 Na2SO4,B,专题二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物质检验的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利用特殊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即能够产生明显现象如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2 .物质检验的步骤,(1)取被检验物质的溶液(如是固体,一般先取少量配成溶液)少量 (2)加入某试剂充分反应 (3)观察实验现象 (4)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归纳: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

    3、结论,3.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检验固体物质时,先要将其溶于水,同时取出少量试剂进行操作,根据现象和结论对其进行鉴定,既要鉴定阳离子,也要鉴定阴离子。,4. 常见气体的检验,物质的鉴别 1.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CaCO3、NaOH、CuSO4、NaCl。(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HCl、NaCl、NaOH。,(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溶液中有酸,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如HCl、Ca(NO3)2、NaCl;若溶液中有碳酸盐时,可选用酸;若

    4、有含Ag+的化合物时,选用盐酸,如NaCl、AgNO3;若含有Ba2+的化合物时,选用硫酸,如Na2CO3、BaCl2、NaNO3;无试剂鉴别(不用任何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鉴别的方法一般有三种:a. 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等)不同,通过观察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剩余物质连环鉴别出。例如:鉴别NaOH、Na2SO4、CuSO4、NH4Cl四种溶液,观察发现,只有CuSO4溶液为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我们就以CuSO4溶液为已知的试剂,来鉴别本组另三种物质,鉴别顺序为CuSO4NaOHNH4ClNa2SO4。,b.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采

    5、用两两混合的方法,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即可加以区别。例如:鉴别溶液Na2SO4、Na2CO3、BaCl2、HCl,用两两混合反应的方法分析。,c. 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一种或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例如:鉴别MgCl2、HCl、NaCl、NaOH四种溶液时,HCl和NaCl溶液的鉴别是利用MgCl2与NaOH的反应产物Mg(OH)2来实现的,能使沉淀溶解的是HCl溶液,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NaCl溶液。,d.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可选用强酸为试剂来鉴别,如Fe粉、C粉、CuO粉末。,常见物质的

    6、鉴别()纤维的检验与鉴别一般考查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别将纤维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动物纤维)或烧纸气味 (植物纤维),且燃烧后的残留物为黑色,能捏碎的是天然纤维,燃烧产物通常是黑色硬球,捏不碎的是合成纤维。,(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3)化肥的鉴别 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加水: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加熟石灰研磨: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在生活中,用所学化学知识的火眼金睛同 假劣商品做斗争,其中不正确的是 ( ),B

    7、,【方法指导】物质检验题与物质鉴别题的相同点:都要借助一定的试剂(或方法);不同点:物质检验题关键在“定”,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有没有”的结论,而物质鉴别题关键在“别”,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谁是谁”的结论。,专题三 物质的推断,物质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原题,审析,明显条件,隐含条件,抓关键,(找突破点),现象特征,结论,1、颜色上找突破囗黑色:MnO2、CuO、Fe3O4、C、铁粉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 Fe(OH)3(红褐色)、P红磷(暗红色) Cu2O。,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8、 的溶液(棕黄色) ,金(Au) 绿色: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铜绿Cu2(OH)2CO3 紫红色:Cu、KMnO4和K2MnO4。白色:较多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BaSO4、AgCl。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2、状态、气味特征上找突破囗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HCl、SO2有毒气体:CO、SO2、 Cl2 。 无色液体:H2SO4、H2O2、H2O、C2H5OH。,3.特征反应中找突破口 (1)能使的带火星

    9、木条复燃_O2_的特征(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CO2_(3)能使白色无水CuSO4变蓝。H2O_(4)使CuO由黑转红、Fe2O3由红变黑的物质_(5)在空气中燃烧有H2O、CO2生成的物质:_,4.反应条件中找突破囗(1)高温:高温煅烧CaCO3;C和CuO高温反应;CO(或H2)高温下还原Fe2O3。 (2)通电:通电分解H2O。 (3)催化剂:H2O2的分解、 KClO3的分解。 (4)点燃:点燃条件很容易确定反应物之一多半是O2,加热条件的反应较多,无典型特征,不易准确确定具体物质。,5.物质的用途中找突破口 (1)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CH3COOH (2)发酵粉主要

    10、成分:NaHCO3。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Mg(OH)2、Al(OH)3、NaHCO3。胃部钡餐透视检查:BaSO4 (5)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 (7)食品干燥剂:CaO、Fe粉。,6.化学之最 (1)地壳中、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4)产量最高的金属:Fe。 (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最常用的溶剂:H2O。,7.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 H2O2和H

    11、2O。 CO2和CO。 KMnO4和K2MnO4。 Fe2O3和Fe3O4。SO2与SO3,例1 在生活中,用所学化学知识的火眼金睛同 假劣商品做斗争,其中不正确的是 ( ),B,【解析】,模块五 科学探究,【方法指导】物质检验题与物质鉴别题的相同点:都要借助一定的试剂(或方法);不同点:物质检验题关键在“定”,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有没有”的结论,而物质鉴别题关键在“别”,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谁是谁”的结论。,专题四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提纯) 1. 除杂原则 ()“不减”:即非杂质的成分不能减少。 ()“不增”: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易分”:即得到的物质要容易分开。( 4

    12、 )“复原”:如除杂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 【注意】物质除杂时应优先考虑物理方法,其次再考虑化学方法。,38,2.主要方法,39,常见物质的除杂 气态物质的除杂 (1)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2(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再通过浓H2SO4 (3)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4)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H2SO4 (5)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6)H2(HCl、H2O):通过盛有足量的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7)O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8)O2

    13、(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 浓H2SO4 (9)O2(H2O):通过浓H2SO4 (10)N2(O2、H2O):先通过灼热的铜网,再通过 浓H2SO4,固态物质的除杂 (1)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2)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3)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4)CaO(CaCO3):高温灼烧 (5)CaCO3(CaO):加入大量水,过滤 (6)KCl(KClO3):加热,液态物质的除杂 (1)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2)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3)NaCl

    14、溶液(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蒸发 (4)NaCl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5)NaCl溶液(KNO3):蒸发结晶 ()KNO3 溶液(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7)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8)CaCl2溶液(HC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 (9)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CaCl2,过滤 (10)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11)NaOH 溶液Ca(OH)2:加入适量的Na2CO3,过滤 (12)KNO3溶液(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13曲靖)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KCl固体(MnO2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Cu粉(CuO粉末) 通入过量的氢气并加热CKNO3 溶液(K2CO3 溶液)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DCO气体(CO2气体) 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B,【方法指导】除了遵循“除杂原则”,还应遵循“三必须”原则。“三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会带入新的杂质);杂途径选最佳。基本思路:把杂质变为沉淀、气体或水,最佳原理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化学专题----实验鉴别与推断.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35013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