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学习目标,1、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及死难的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掌握“桀骜、屠戮、洗涤、浸渍、喋血、菲薄、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意义。3、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思路。,学习重难点,1、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解题,题目中的“记念”我们现在写作“纪念”,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还不是很规范,所以这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
2、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毛泽东称其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年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月日,北京人民为
3、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时代背景,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 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时代背景,自主阅读全文,找出与刘和珍生平事迹相关的部
4、分,划出原文的句子,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看到的刘和珍的形象。,形象=性格特征+思想意识+社会地位(身份) (比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者、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呜呼三月一十八 敬献于死于是日者之灵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 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血吹颬 xi ! 地流赤血成血洼! 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 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
5、愿枭其首藉其家! 死者今已矣, 生者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刘半农呜呼三月一十八,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除了怀念刘和珍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批判之情。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作业),再次阅读全文,找出反映作者情感的部分,划出原文的句子,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读到的作者的情感。,梳理情感脉络的线索语句,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5、“我还有要说的话”,6、“呜呼,我说不出话”,1、“我也早觉得有写
6、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抒发对爱国青年的悼念之情,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和“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让作者愤怒到了极点说不出话来。,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撰文纪念烈士,警醒“庸人”,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面对发生的惨案以及惨案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悲愤到无话可言。,5、“我还有要说的话”,紧跟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揭示惨案发生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6、“呜呼,我说不出话”,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无话可说。,小结,说,痛悼,揭露
7、,激励,无话可说,悲愤至极,(情感元素,悲愤,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批判,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对反动派痛恨,对死难者痛悼,文章以作者悲痛感情为线索,对庸人批判,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品味重要语句:,“非人间”“浓黑的悲凉”指社会的黑暗;“最大的哀痛”指作者无法压抑的悲愤;“它们“指反动派和那些”学者文人“;”后死者“,作者自称。全句意思是:认清社会的黑暗,抒发自己强烈的悲愤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纪念死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
8、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对猛士的颂扬,对庸人的悲哀,对非人间的控诉,“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这句赞扬猛士勇猛面对残酷的现实,英勇清醒、永不回避的精神。,“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敢“
9、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世界”的作用。,庸人,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他们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走狗文人的阴险的论调。说“他们是受人利用”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为唤醒民众,作者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用这
10、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明确: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从容地转辗”赞颂了三个女子的临难不惧;“文明人”反语,指骇人听闻的罪行。“这”指反动派屠杀爱国青年的残酷情景。“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指骇人听闻的罪行。”屠戮妇婴“惩创学生“是把中外发动派的罪恶暴行与”三一八“屠杀女学生这事进行类比,加以揭露和讽刺。 “伟绩”“武
11、功”是他们的自夸。反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
12、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中国人,“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苟活者,被烈士的斗争勇气和牺牲精神所感召,从死难者的血迹中逐渐觉醒过
13、来,并且看到希望的人。,无恶意的闲人,一般庸俗是市民。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总结: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文章有对烈士痛心疾首的叙述,也有对烈士精神热情的歌颂;有对反动政府及无耻文人的揭露,也有对“三一八惨案”的深刻的思考和总结;有对庸人忘记历史的悲哀,更有对真的猛士的激励,对未来由衷的期望。,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三一八惨案”纪念碑,牢记历史,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