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联: “ 狂风大作雨淋淋 ( 雨霖铃 ) ” , 对联对对碰 : 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 解 题 雨霖铃 词牌名,也写作 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 哀伤 的成分。 柳 永 雨霖铃 柳永(约 987 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与兄三复、三接并有文名 ,时称 “ 柳氏三绝 ” 。 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才情卓著,但
2、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 写作背景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 有 乐章集 。 聆 听 课 文 朗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此去行程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离别难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凄切悲凉 难分难舍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实)
3、 (虚) 上阕 :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男女主人公此时分别的情景 .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来自水面的视觉迷茫 暮霭:来自天空的视觉迷茫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烟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 A、“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
4、何联系?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思念苦 今宵酒醒 此去经年 杨柳 晓风 残月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酒醒伤情 惨不成欢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因情造景 情景交融 下阕 : 下阕 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 典型意象: 酒、柳、 月、 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登高 (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愁 象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5、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征 离愁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个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名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今宵酒醒何处?
6、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 “酒醒 ” 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更何况是“酒醒”之后? 名句赏析 杨柳、风、月都象征着什么样的离别感情? 凄凉 悲苦 孤单 酒醒愁醒 难以排遣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 别时 寒蝉、长亭晚、骤雨歇 景语 情语 无绪、留恋 无语凝噎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杨柳岸晓风 残月 良辰美景虚设 千种风情枉然 渲染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 景色暗淡,衬托离别时黯然的心情,且更添前途茫茫的愁绪; 清冷、惆怅 离别难 (实写) (虚写) 思念苦 伤 离别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别后 小结 : FLASH歌曲欣赏 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写作特点二: 情景交融 点染结合,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 哀怨缠绵 体味情语不能脱离作品的情境。古典诗歌有 点染之法 , “ 点 ” 是用情语指点 ,“ 染 ” 是用景语渲染 ,点染结合,虚实相生,可以增强抒情意蕴,深化作品主题。 “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这两句用情语指点;接下去用景语渲染,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渲染出一幅清秋羁旅图,以凄清的意境烘托出清秋节的离别之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