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 子 论 君 子,孔 子 论 君 子,一、孔子人格体系的结构,孔 子 论 君 子,圣 王,圣 贤,君 子,狂 狷,小 人,乡 原,狂 狷:“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篇注释:狂: 任性,不受拘束狷:洁身自好,不屈从于人,孔 子 论 君 子,狂 者:“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孟子尽心下注 释:嘐嘐: 志大而言夸夷:此字不可解,前人有疑其为语首助词而无义者,孔 子 论 君 子,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之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
2、语阳货篇注 释:肆: 不受拘束,不被限制荡:放纵,放荡廉:人的行为有威不容触犯忿戾:老羞成怒,无理取闹,孔 子 论 君 子,狷 者:“不屑不洁之士” ,“踽踽凉凉” 孟子尽心下注 释:踽踽: 孤独无助的样子,孔 子 论 君 子,“狂者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孟子尽心下,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论语宪问,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
3、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孔 子
4、 论 君 子,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孔 子 论 君 子,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下,孔 子 论 君 子,“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5、 孟子尽心下注 释:阉然:掩蔽,屈意迎合的样子,孔 子 论 君 子,“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 “乡原,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朱熹论语集注注 释:原:通愿,谨慎拘谨的样子,孔 子 论 君 子,孔 子 论 君 子,孔 子 论 君 子,孔子仁学构建的主要着眼点是从人自身开掘出主体道德之所以可能的内在资源,其礼学则是从社会伦理规范的主体内化的角度来成就主体德性,这一内外结合的双向努力,落到实处,就是要培养一种新的君子人格。,“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注 释:野:粗鄙,少文采史:形容文辞繁多理解:“文” 指主体的外在行为符合礼
6、的要求“质” 指主体内在的仁德,孔 子 论 君 子,“君子”本来是贵族的称号,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无逸 “君子,谓大夫以上。”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君者何也?曰:能群也。” 荀子君道 “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白虎通号,孔 子 论 君 子,由于周代宗法世袭制的推行,构成“君子”的主要条件已不再是君子产生时的才能与德性,而是血统,可以说是“血而优则君子”。,孔 子 论 君 子,三、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孔 子 论 君 子,1、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 “君子固穷,小人穷
7、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1、君子义以为质,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 释:执鞭之士:根据周礼,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古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人让路;二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维持秩序。此处应指第二种。,1、君子义以为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疏食:两种解释,一为粗粮,(古代以稻梁为细粮,以稷为粗粮)。二是糙米。水:古代常以汤和水对言,汤指热水,水指冷水。,1、君子义以为质,子曰:“士
8、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1、君子义以为质,“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1、君子义以为质,“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论语学而,1、君子义以为质,“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骄,气盈,吝,气歉。愚谓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实常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 朱熹论语集注,2、君子礼以行之,儒家所说的礼,是指作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一
9、套生活行为准则。守礼,社会才能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第十二)的局面,实现上下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遵守“礼”是君子最首要的要求。,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2、君子礼以行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注释:葸:胆怯,害怕绞:尖刻刺人偷:淡薄,这里指人与人的感情而言,2、君子礼以行之,子曰:“君子无所争,必
10、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1)辞让谦和,“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 “和而不同”、“泰而不骄” 论语子路 “矜而不争” 论语卫灵公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1)辞让谦和,“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泰伯 注释: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约合今日138厘米。身长六尺的人还是小孩,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2)恪守本分,(3)仁德风范,君子的追求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仁”作为君子最根本的品德,它的实质就是爱人 ,即爱亲人、爱他人、
11、直至爱一草一木、天地万物。行“仁”要从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做起,进而推广到他人和社会。,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3)仁德风范,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仁德风范,“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3)仁德风范,3、君子孙以出之,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
12、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君子孙以出之,体现在他注重做而不说或先做再说。,3、君子孙以出之,“敏 于 事 而 慎 于 言” 论语学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3、君子孙以出之,“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注释:立:指立于礼,即依礼而行。危:正也。,3、君子孙以出之,“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论语宪问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13、,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4、君子信以成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释:輗、軏: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上的横木叫鬲,小车上的叫衡。鬲、衡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鬲的关键,軏就是衡的关键。,4、君子信以成之,“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4、君子信以成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