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2)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 的原则,提出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3历史意义(1)十一届
2、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权力下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以 为中心、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中国农业集体化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一些地方的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经济建设,新时期,(2)进程 出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农民自发实行联产到组、包产到组的责任制;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率先取消 ,挂出乡人
3、民政府的牌子。 推广:在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下,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 的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3)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 和社会面貌。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 的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生产责任制,包干到户,经济形势,城市,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方针: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 的决定。内容:把增强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历史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 。(2)内容:按照政企分开、 和经
4、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国营企业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在企业内部实行 (经理)负责制。(3)历史意义: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效益显著提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城市,所有权,厂长,三、实行对外开放 1重大举措(1)创办经济特区设立:1979年,我国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自主权。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 、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珠海,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概况:1
5、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 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意义: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沿海港口,环渤海,(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概况: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 地区的决策,提出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意义: 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历史意义: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
6、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海浦东,多层次,浦东,问题思考 1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最伟大转折?提示 (1)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2)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
7、大起点。(4)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提示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特点:首先,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3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提示 (1)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其中心环节为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此全面展开。(2)19841992年为第
8、二阶段,其中心环节为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中不断增强。(3)1992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其中心环节是实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的阶段。,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提示 (1)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2)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3)离港澳台较近,便于学习先进经验。(4)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5)资源较为丰富。,知识网络,互动探究 探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
9、片。请回答:(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第(1)问直接回答;第(2)问应注意从中国、世界、21世纪三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中国自身的变化,中国融入世界大潮的表现、中国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等的内容展开分析;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但应符合题意。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
10、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 (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言之有理即可。,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解析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注意历史唯物主
11、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这也是吸取“文革”教训的结果。,C,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出现这种巨大变化,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3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12、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解析 该对联通过改革前后的对比,反映出改革取得巨大成绩,从横批“已经过去”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D,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 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压抑了企业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呼吁为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A,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
13、,“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 (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A,6上海某企业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来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一个章盖完了,夏天也过去了。这个例子主要反映的问题是 ( )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解析 材料反映出在原有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企业买降温设备,竟然需要11个部门批准。,A,能
14、力提升 7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中“弓”、“箭”、“弦”是指 (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 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 小浪底工程如“箭”A B C D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A,8下列关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覆盖:国内所有地区逐步对外开放B多层次:形成“点、线、面”的
15、对外开放格局C全方位:中国向所有国家开放D宽领域:对外开放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说法错误。,A,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材料二 “一五”到“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从“一五”(1953年至1957年)到“二五”(1958年到1962年)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个变化的原因,并参考材料二的有关内容指出其教训。 (2)材料二中“六五”(1976年至1985年)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六五”时期前国内生产总
16、值的增长相比,其增长有何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提供从“一五”到“九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经济发展原因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从时间上结合好本单元所学知识,明确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原因。解答(1)问时要注意从生产总值构成上总结特点,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成因,结合五六十年代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分析教训,解答(2)问时要注意从增长的速度上总结其增长特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建设方针来分析成因。,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不变。 原因:国
17、民经济发展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特别是在“左”倾路线指导下,1958年开始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训: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执行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2)特点:“六五”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现出成倍增长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歌词“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的城市和地区)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解析 第(1)问比较
19、简单,根据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可知“老人”是指邓小平,“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第(2)问从“一九七九年”和“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即可得出是指国家在此设立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继续开放其他地区。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逐一填写即可。第(4)问根据教材知识说明特点,再抓住题眼“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本质区别”,紧扣题意不难看出是自主与被迫的区别。,答案 (1)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天。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格局。这首歌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 (3)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E:福州 F:闽东南地区 G:海南 H:上海浦东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开放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被迫的,无独立自主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