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81707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李凯,一、恶性肿瘤的脑转移发生率及部位癌肿的各器官转移中,脑转移瘤居第三位、自然生存期仅一个月。原发肿瘤中以肺癌最多,占脑转移瘤的40%-70%;其次为乳腺癌、肾癌、消化道 肿瘤及原发灶不明的肿瘤等。转移部位:多位于额、颞、顶叶等,以多发性居多,单发仅占1/3。 二、促进脑转移瘤发生的因素已发现可能促进转移的分子生物基础因素和标记物有: (一)促进肿瘤增殖类:如EGFR。EGFR-2(HER-2)的高表达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危险之间有密切联系。多因素分析发现,HER-2高表达、肿瘤直径大于2cm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等是导致脑转移发生的独立危

2、险因素1。 (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浸润类:研究发现,STAT3通路活化可以通过上调bFGF, VEGF, 和MMP-2促进恶性黑色素瘤发生脑转移2 。 (三)与血凝和纤溶系统相关物质类:研究发现,血纤溶蛋白溶酶可活化纤溶系统、使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易透过血脑屏障、促进其发生脑转移3。类肝素酶也可促进肝素降解而导致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4。,脑转移的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的各种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常危急患者生命,预后极差。,二、脑转移瘤的诊断: (一)临床症状:好发于40-60岁,男性 女性;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后可出现局灶性症状。Eric L统计了乳腺癌脑转移的症状为共济失调及步态不

3、稳(24)、癫痫发作(23)、认知障碍(14)、恶心,呕 吐(11)、颅神经机能障碍(10)、小脑症状(2)及语言障碍2。一些患者以脑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CT和MRI检查是常用检查手段,强化MRI检查能够发现CT难以发现的 隐蔽病灶,精确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及肿瘤周围水肿带的情况。有人观察62例晚期肿瘤患者, MRI检出22例脑转移、其中16例无症状;经CT检出的5例单发脑转移中的4例经MRI检出多发转移5。PET-CT有助于检出位置深、体积小的病灶,如小脑桥的转移;单光子体层摄影术则有助于区别脑出血及转移。 (三)其他:脑脊液检查可提示

4、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可降低。某些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可查到肿瘤细胞。只是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此方法, 所以难以广泛实行。,三、脑转移瘤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原则:同时脑转移瘤和原发瘤的病人,一般先切除原发灶、后切除转移瘤,颅内症状明显可先行颅脑手术。对不能切除原发灶的病人,为缓解症状也考虑先切除脑转移瘤。对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则极少考虑手术。对抗放射线肿瘤如肾癌等,手术几乎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单发脑转移瘤适应症6:肿瘤位于可切除部位、原发肿瘤控制良好且无其它脏器转移、卡氏评分70、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等;对诊断不明、肿瘤4cm、囊变明显、或脑水肿致颅高压严重者也适用;以往多发性脑转

5、移瘤大多使用激素与全脑放疗联合应用,现在在病灶危及生命、多个病灶可一次手术切除或者明确诊断时,可以考虑手术。Bindal等分析了50例手术切除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达14个月,明显较激素加全脑放疗的治疗方法的存活期长。但肿瘤深、转移灶多则为手术禁忌。,(二)传统放射治疗的方法及其发展:一线放疗:经典方法曾是全脑2侧野对穿照射、然后对单发转移灶缩野局部追加肿 瘤吸收剂量1500 cGy -2000cGy/1-2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示短疗程方案(3000cGy/10次/2wks)姑息效果好于长疗程方案。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3000 cGy/10次/2wks的方案7,缩 短了治疗时间、

6、 降低了费用,达到较好效果。术后辅助放疗:认为手术加WBRT放疗是单发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但Eric L 比较了单纯手术和术后放疗,二者复发率有显著差异(70与18,P0.001)、 而总体生存率无差别。因此,术后辅助放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仍需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阐明其是否能延长患者生存。预防性脑放射(PCI):用于恶性程度高、生物行为活跃的肿瘤。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脑预防性照射后脑转移率下降了5倍。但这一疗法仅限于手术根治或化、放疗达 到完全缓解者8 。全脑照射中心平面剂量为30GY/10次/2W。,脑转移瘤的再放疗:KPS评分70分、年龄60分、一个或 多个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肿瘤、 D

7、max3CM、无明显的颅内压升高、预计生存期2个月。SRS对位于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难以切除的病变有明显优势;对常规放疗敏感性 差的脑转移瘤也有效,能延长生存期;可一次可治疗多个病灶、损伤小。但D3CM不宜行SRS治疗。在超过3个病灶的患者中,影象上除所见明确病灶外,有时尚有一些可疑的散在病灶,难于一一根治。,(三)化疗的优势与应用共识:对放射线不甚敏感,或无法接受手术和/或放疗的病人,化疗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卡氮介,环己亚硝脲,替尼泊苷等。Temozolomide(替莫唑胺)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11。有人认为化疗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另有学者认为脑转移瘤在形成转移灶的过程中,

8、自始至终就没有形成完整的血脑屏障、CCNU、DDP、VM-26、MTX、5-FU均能通过。放射线作用在脑组织时,可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神经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且屏障功能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减弱。如在照射20- 30GY后开始应用,可使颅内转移灶的血药浓度达到较高水平 。有人认为 放疗加化疗是首选方法。有效的化疗可以消除全身各处的微小转移灶及脱落的癌细胞,防止转移,放疗加化疗的中位生存期高于单纯放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影响化疗效果的因素:1. 原发肿瘤的性质:某些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如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仍可将化疗作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或全身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9、2. 化疗药物的种类和给药方式:某些脂溶性化疗药物可以透过BBB、在脑 组织中达到治疗水平。例如:CCNU、BCNU、VM-26等;使用动脉灌注治疗往往可提高药物浓度。Koshiishi H等 12 CPT-11+PDD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多发颅内转移,所有病例均达到SD,中位生存时间达12个月。,(四)靶向治疗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靶向药物尚无治疗脑转移瘤的大宗临床试验观察结果。小范围病例观察结果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潜力。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脑转移腺癌可获得2年以上生存13,14。因此,对于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人群、特别是高龄、体弱者,可以试用靶向治疗药物。(五)其他治疗:1. 125I粒子植入:

10、Boogart等报告15以其治疗15例脑转移NSCLC,MST14个月、其中单发转移且无其他部位病灶者26个月。其适应症为瘤体小、边界清楚、原发病灶被有效控制、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年轻患者。2. 免疫细胞治疗的可能?观察表明16,在NSCLC的脑转移灶周围可观察到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聚集,而它们被脂多糖激活后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存在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提示了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3. 对症治疗:激素是脑转移瘤的基础治疗,对70%的病人有效。但单用激素治疗的平均生存只有2个月,故通常与其它治疗联合应用。控制颅内高压症状时还应使用脱水及利尿剂,控制癫痫采用苯妥英纳,安定等药物。四、

11、影响综合治疗预后的因素:17,18预后与年龄、KPS评分、原发灶是否控制、有无其它颅外转移灶、转移灶的数目及治疗方法等均可能有关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与年龄和卡氏评分无关。另有人提出脑转移瘤的预后与颅内转移灶的体积有关 ,体积3cm3的肿瘤局控率高。,泰欣生联合放疗治疗未经治疗 的初发肺癌脑转移患者,未经治疗的初发脑转移肺癌患者 (n30),1:1随机,泰欣生(200mg/周6周) 低剂量放疗(40Gy,3周),5周行影像学及神经学评估,无巩固治疗用药,低剂量放疗 (40Gy3周),疾病控制情况,试验组5例患者,4例SD(80),对照组4例患者,3例SD(75)。,中位PFS,Median PF

12、S:4.53 vs 2.03m log rank p=0.064,血脑屏障会妨碍大分子单抗药物向脑部病变部位的传递 但手术、放射线以及肿瘤本身可以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药物可被肿瘤有效吸收,免疫显像法检测99mTc标记的泰欣生颅内分布情况显示,原肿瘤部位放射性活性选择性集聚,血脑屏障?,Tania Crombet Ramos, et al. Cancer Biology & Therapy(2006),参考文献1. Gabos Z, Sinha R, Hanson J,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

13、r receptor positiv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after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06, 24(36): 5658-5663 2. Xie TX,Huang FJ,Aldape KD,et al. Activation of stat3 in human melanoma promotes brain metastasis. Cancer Res. 2006, 66(6): 3188-3196 3. Perides G,Zhuge Y,Lin T,

14、 et al.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facilitates tumor cell migration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experimental melanoma brain metastasis. BMC cancer. 2006, 6: 56 4. Murry BP, Blust BE, Singh A, et al. Heparanase mechanisms of melanoma metastasis to the brai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brain slice mo

15、del.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2006, 97(2):217-25 5. Ozgul MA, Uysal MA, Kadakal F,et al. 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diagnose brain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uberk Toraks, 2006, 229-34 6.王业忠,刘祺,彭心宇.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1):75. 7.

16、 Zabel A,Debus J.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diotherapyJ. Lung Cancer,2004,45(suppl 2)247-252 8.储大同.肺癌.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9.贺铭言.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2):184187。 10. Bhatnagar AK,Flickinger JC,Kondziolka D,et al.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four or more i

17、ntracranial metastas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4(3):898-903.,11. Lauren E. Abrey and Christos Christodoulou. Temozolomide for Treating Brain Metastases. Seminars in Oncology, 2001, 28(4): 34-42. 12. Koshiishi H,Okamura T,Takahashi M,et al. Evaluation of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BAI)

18、for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is. Gan To Kagaku Ryoho, 2006, 1860-1862 13. Matsuoka T, Morikage N, Kuga T,et al. A case of complete response in a primary lesion treated by gefitinib for two years after surgery of brain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Gan To Kagaku Ryoho, 2006,33(4): 497-500 14. Tw

19、o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ultiple brain metastasis treated with Gefitinib and surviving more than 2 years. 15.Boogart JA, Ungureanu C, Shibadeh E, et al. Resection and pemanent I-125 brachytherapy without whole brain irradiation for 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from non-small cancer cell carcinoma. J Newrooncol, 1999,44(1):53-57 16. He BP, Wang JJ, Zhang X,et al. Differential reactions of microglia to brain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Mol Med, 2006, 161-170 17.王晓光,刘群,李鹏等.脑转移瘤的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4):286287. 18.李卫红,张霞琴,成静等.脑转移瘤的预后分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5):362365.,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