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小儿保健和生长发育,学习目标,第一章 绪论,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 Nursing,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概述,提供“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增强小儿体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儿科护理的任务,年龄范围,青春期结束 (约1820岁),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 出生至满14周岁,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内容范畴,单纯对疾病的护理 “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整体护理 单纯对患儿的护理 所有小儿提供生长发育等全面护理 单纯的医疗保
2、健机构 全社会都来承担小儿保健和护理 单纯的住院护理 小儿发展的全程护理,儿科护理的特点,解剖方面,生理方面,病理和临床 表现方面,心理行为 发育方面,免疫与预防方面,预后方面,解剖方面,外观上,小儿身材大小、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与成人明显不同,而且不断变化。各器官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托其肩颈以保护头部。,下肢畸形“O”形或“X”腿,与过早、过久的站立和学走路有关,生理特点,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善,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不全,如肝、肾功能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及
3、体液平衡的调节能力差等。,病理和临床表现方面,小儿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与成人不同,机体会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如同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则为大叶性肺炎;缺乏维生素D时,小儿患佝偻病,成人则为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症。,型:原发型肺结核,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浸润型肺结核,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儿童好发,预后方面,小儿患病虽然来势凶猛、变化多端,但治疗及时、有效,护理恰当,好转较快,后遗症少,愈后大多较好;但年幼、体弱,病情危重的患儿可能存在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疏于监护,可能病情急剧恶化而迅速死亡。,免疫与预防方面,特异性免疫未成熟,产生抗体能力差,可从母体获得lgG(出生
4、半年后渐消失),可通过母乳获得SlgA。母体的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开展计划免疫、加强传染病管理可有效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并加以干预和矫治,可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小儿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已成为儿科护理的重点,心理行为发育方面,小儿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心理应对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合作性较差,心理行为发育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老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心理行为发育特征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特点及保健,胎儿期,新生儿期,学龄前期,婴儿期
5、,学龄期,青春期,幼儿期,胎儿期 Fetal Period,个体发育(胚胎阶段),精子穿卵受精卵6周胚胎8周胚胎12周胎儿4月胎,胎儿在妈妈腹中摆V字剪刀手pose,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婴儿期 Young Infancy,界限,从出生至满1周岁。,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热量、各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但消化器官的尚不成熟,容易发生营养障碍和消化紊乱。婴儿6个月后,被动免疫渐消失,易发生感染。,保健,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幼儿期 Infancy,学龄前期 Preschool age,界限,从
6、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问,个性开始形成;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力强;开始出现免疫性疾病。,保健,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学龄期 School Age,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青春期 Adolescence,界限,特点,体格发育明显加速(第二个生长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日趋成熟;生理上成熟而心理上不成熟,情绪、情感及日常行为等易出现问题。,保健,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加强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及法律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女孩 1112岁至1718岁 男孩
7、 1314岁至1820岁,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你们想象中的儿科护士是怎样的呢?,第二章 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growth) 指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 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完善,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一、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顺序性,个体差异性,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连续不断,但有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的发育速度不平衡 (先后、快慢不一),4、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由上到下
8、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多种因素影响),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 遗传 种族 家族 性别,环境因素:决定发育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 营养 疾病和药物 孕母情况 生活环境,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体重,概念,是评价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生长规律,平均出生体重3kg 35个月是出生时的2倍(6kg) 1周岁是出生时的3倍(9kg) 2周岁是出生时的4倍(12kg),估算公式,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体重(kg)=6+月龄0.25 体重(kg)=年龄2+8,
9、16月,712月,212岁,一、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第一高峰在婴儿期(尤其6个月内) ,第二高峰在青春期。,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测量方法,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身高(长),概念,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衡量小儿骨骼发育的指标。,生长规律,出生时平均为50cm 1周岁是75cm 2岁是85cm,估算公式,身高(cm)=年龄7+75(cm),212岁,身长= 头部长度+脊柱长度+下肢长度 =上部量长度 + 下部量长度,头部至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10、,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3岁以下测量身长,3岁及以上 测量身高,身高测量方法,头围,概念,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圈的长度为头围。 衡量脑和颅骨的发育。,生长规律,出生时平均为34cm 3月40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15岁54-58cm(接近成人),头围测量,胸围,概念,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胸廓、胸背肌肉及肺的发育程度。,生长规律,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 1周岁时胸围头围 46cm 1岁后胸围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cm,胸围测量,
11、腹围,上臂围,概念,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长度。反应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皮肤的发育。,生长规律,筛查15岁营养状况,评估标准: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囟门,概念,前囟:双侧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对边中点连线长度。,生长规律,前囟:出生时1.52.0cm11.5岁闭合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经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前囟门测量,前囟的临床意义,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脑积水。,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极度营养不良。,牙齿,乳牙萌出顺
12、序,4.十八个月,恒牙(共32颗) 6岁:萌出第1恒牙(六龄牙) 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萌出第2磨牙 18岁以后:第3磨牙(智齿),亦有人终身未出 2030岁:出齐 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愚型等。,颈椎前突 (3个月),胸椎后突 (6个月),腰椎前突 (12个月),脊柱 Spine,反映脊椎骨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快于四肢。,轻微后凸 (新生儿),脊柱发育,长骨,长骨的生长:长骨干骺端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作用使之增长、增粗。 骨化中心出现的数目:反映长骨生长成熟程度。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
13、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干骺端骨骼融合:标志长骨生长结束。 骨化中心计算方法(腕部):出生时无,3个月出现,19岁数目年龄+1,10岁时出齐,共10个。,(一)神经系统发育 大脑皮层形态发育先于功能。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存在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 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完善。 脊髓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1. 大脑形态发育,大脑皮质沟回的形成,newborn,脑重的发育,大脑皮层兴奋性低 对外界刺激容易疲劳 抑制 睡眠状态为主,2.大脑功能发育,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蠕动动作肌张力高,大
14、脑功能发育:3岁时接近成人8岁时达成人水平,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3.先天性非条件反射,4.神经纤维髓鞘发育,出生时神经纤维少、轴突与树突少,神经细胞的连接少 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善,5.脊髓发育,胎儿:脊髓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 4岁:脊髓下端上移至第1腰椎,(二)感知发育,视觉发育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月6岁新生儿:视觉最佳焦距1520cm,2个月:头眼协调可注视物体 3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追寻活动的人或物体 45个月:认识母亲、奶瓶 67个月:目光可垂直移动,喜鲜艳明亮的颜色 89个月: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小物体 1.52岁:区别各种图形 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5岁:
15、区别颜色 6岁:深度视觉充分发育,视力1.0,听觉发育 听觉发育对语言发育有重要意义出生:鼓室无空气,听力差出生37天:听力良好34个月:定向反应67个月:区别父母声音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能区分不同高低音,听懂简单吩咐。3岁:更精细区分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味觉发育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可对不同味道产生不同的反应。 45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 婴儿早期的味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用。,嗅觉发育 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早已发育成熟。 12周可辨别母亲和其他人的气味。 34个月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气味。 78个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皮肤感觉
16、发育触觉发育 触觉是引起小儿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眼、口周、口腔、舌尖、手掌、足底的触觉已非常敏感,痛觉发育新生儿痛觉已存在,但因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全,故对痛不敏感,2月后才逐渐敏锐。 温度觉发育新生儿温度觉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如出生是遇冷则啼哭。,(三)运动发育,平衡和大动作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会走。,精细动作 约3个月:握持反射减弱、消失。 67月:出现换手及捏、敲等动作。 910月:用拇指、示指拾物,喜欢撕纸。 1215月:学会用勺,乱涂画,多页一起翻书。 1.5岁:能叠23块积木。 2岁:能一页页翻书,叠67块积木。 3岁:临摹简单图形。 5岁:能学习写字。,34月 吃/玩,5
17、6月 伸手抓物,68月 物体换手,812月 拇食指钳小丸,11.5岁 自发乱画,2岁 叠纸,23.5岁 搭桥,精细运动发育(口诀),三玩手 五抓 七换手 九月对指 一岁乱画 二岁折纸 三岁搭桥,(四)语言发育,1.发音阶段2月发出和谐喉音7-8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10月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2.理解语言阶段6月听懂自己的名字9月听懂简单词意,如“再见”等 3.表达语言阶段12个月能说单词18个月能指认、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呼3岁能指认常见的物品、图片等,会唱短歌谣,(五)心理活动的发展,1.注意的发展婴儿期无意注意幼儿期逐渐出现有意注意,但稳定性差,易分散、转移5-6岁后能较好的控制注意力 2
18、.记忆的发展1岁以内只有再认,没重现婴幼儿时期以机械记忆为主,精确性差 3.思维的发展1岁以后产生思维幼儿的思维为直觉活动思维,(五)心理活动的发展,4.想象的发展新生儿期无想象力1-2岁想象萌芽学龄前期想象力有所发展,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学龄期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 5.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个体生理或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和表现。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物关系的体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五)心理活动的发展,5.情绪情感的发展新生儿不适应宫外环境,常表现不安、啼哭等6个月后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和分离性焦虑9-12个月依恋达到高峰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时间短暂,反
19、应强烈,易冲动,易变化,外显而真实,但反应不一致。,(一)屏气发作 是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发怒、悲伤、剧痛、剧烈叫喊等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5岁前逐渐自然消失 发作时常有换气过度,使呼吸中枢受抑制,哭喊时屏气,可导致脑缺氧而出现昏厥、口唇发绀、躯干及四肢挺直或四肢抽动等。 持续时间一般0.5-1分钟。,三、小儿发展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二)吮拇指癖与咬指甲癖 3-4个月婴儿生理上有吸吮要求(安定自己)。 有时儿童由于心理需要未得到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或未得到父母充分的爱,而又缺少玩具等,便会吮指或咬指甲自娱,逐渐形成习惯,直到年长还不能戒除。,(
20、三)儿童擦腿综合征 儿童通过摩擦引起兴奋的一种运动行为障碍。 多发生在入睡前、睡醒或独自玩耍时。 发作时儿童双腿伸直交叉加紧,手握拳头或抓东西使劲,女孩喜欢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男孩多伏卧床上来回蹭。 此习惯动作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行缓解。,(四)遗尿症 2-3岁儿童多已能控制膀胱排尿。 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为夜间遗尿症。 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遗尿症:多由于控制排尿发育迟滞,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有家族史,男多于女(2-3:1),多发生于夜间,频率不一。约50%儿童可于3-4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也有部分持续遗尿到青春期或成人。,(五)注意
21、缺陷多动障碍(ADDH) 也称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可有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学龄儿童发病率为3%-6%,男孩高于女孩(9:1-4:1)。 症状多在学龄前出现,9岁时最为突出,可合并破坏性行为、学习障碍、焦虑障碍等。 行为治疗与指导对ADHD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六)学习障碍 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学龄儿童发生较多,小学2-3年级是发病高峰,男孩多于女孩。,四、游戏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游戏的作用 促进儿童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22、。 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及自我认同。 促进儿童的创造性。 治疗性价值,游戏的特点 婴儿期:单独性游戏 幼儿期:平行性游戏 学龄前期:联合性或合作性游戏 学龄期:竞赛性游戏 青春期:因性别有差异,同学们,谁知道4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计划免疫 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第三节 计划免疫,免疫方式,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疫苗的免疫程序,疫苗免疫程序,注:1. 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g/ml。 2. 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预防接种常见的禁忌对象,对疫苗中某些成分过敏者
23、发热者 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各疫苗还有其特殊禁忌对象,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环境准备 心理准备:消除家长和儿童的紧张、恐惧心理 严格掌握禁忌证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其他:2个月以上婴儿接种卡介苗前应做PPD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冷开水送服,且服用后1小时内禁热饮。接种麻疹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使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一般反应 发热和局部红肿、疼痛等 多数持续 2-3 天自行消退 适当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 如局部红肿持续扩大,高热不退,应到医院就诊,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异常反应 晕厥、过敏性休克或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旦发生,应立即抢救或治疗,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偶合症 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 处理原发病。,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