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堂探究1: 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答: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生产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 宙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课堂探究2: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答:没有,没有,3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课堂探究3: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4、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地一定条件和范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3、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呢?,想一想:,课堂探究4: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答:因为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
4、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以每秒800米一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由于空气的阻力,速度逐渐降下来,而在它的射程终点(跌落前)的速度只有每秒40米。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景: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则是静止的,或者只是略微有些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把它抓住自然没有丝毫困难了。(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
5、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1)材料中的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运动,B,课堂练
6、习,2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C,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C,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C,6克拉底
7、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意识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火山爆发,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为:,几种引力 的比较:,不是现象联系.,常言道:“龙生龙,
8、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不是偶然的联系.,规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遁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
9、规律,人们就会受到 规律的惩罚。,想一想 ()“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注意:规律与规则的关系,1、“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普遍的,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矛盾具有普遍性,2005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进入新一
10、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 1、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D,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C,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
11、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特点和方法论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小结:,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复习,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包括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哲学原理:,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分析题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
12、8时左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遇难者超过23万人,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材料二: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既是天灾,也有人祸的因素。近几年来,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砍倒了海边的红树林以换取外汇。并建起大量观景房,发展旅游业。这导致了海啸直接扑向陆地。,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证明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砍伐红树林,建观景房,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物质,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主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