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P 229,(),(二)氧气疗法,2,学习目标,识记 说出氧气疗法的概念 理解 判断患者缺氧的程度和氧气吸入的适应症 应用 正确完成氧气吸入疗法的操作,做到动作 敏捷、熟练、有条不紊,3,由于患病或其他原因,机体在氧的摄入、携带、运输、组织利用,这4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使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这种情况称为缺氧。,缺 氧,4,供氧,用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供氧,用氧,缺氧,7,8,9, 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 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使动脉血氧含量,造成组织缺
2、氧,原因:, 提高吸入气体中氧分压纠正缺氧。,氧疗:,10,11,12, 组织血流量 组织供氧量也,原因:, 在加强病因治疗的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提高吸入气体中氧分压改善缺氧状态。,氧疗:,13,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原因:, 吸入高浓度氧或纯氧血浆中溶解的氧量,向组织供氧。,氧疗:,14, 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用氧障碍缺氧。(氧化还原酶受到抑制),原因:, 提高血浆和组织之间的氧分压的梯度氧向组织的弥散。但疗效有限。,氧疗:,15,2.缺氧程度判断, 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据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0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确定。,
3、16,氧疗指针,17,3.吸氧适应症,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客观指标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正常值: 95100mmHg(1)呼吸系统疾患(2)心功能不全(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5)其他,18,(1)低浓度氧疗 (2)中浓度氧疗 (3)高浓度氧疗 (4)高压氧疗 (5)长程家庭氧疗 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4.氧气疗法的种类,19,20, 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缺氧缺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呼吸抑制通气量 CO2潴留加重。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加重PaCO2进一步升高。,控制性氧疗的机理(氧浓度40%),21,(1)氧气筒
4、 (2)管道氧气装置,5.供氧装置,22, 氧气筒是柱形无缝钢筒 筒内可耐高压达150kg/cm2 容积为40 L 能容纳氧6000 L 顶部有总开关控制氧气的放出。,(1)氧气筒氧气表装置,23,氧气表部件有: 压力表 减压器 流量表 湿化瓶 保险活门(安全阀),(1)氧气筒氧气表装置,24, 压力表 指针可测知筒内压力,以kg/cm2为单位。, 减压器 是一种弹簧自动减压装置,将来自筒内压力减至23kg/cm2,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 流量表 测量每分钟氧的流出量, 单位L/min。,25, 湿化瓶 内装1/31/2的冷开水或蒸馏水,出气橡胶管与鼻导管相连。 急性肺水肿.湿化瓶内放 20
5、30的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扩大气体和肺泡壁接触面积,而使气体易于弥散,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保险活门 当氧流量过大,压力过高,过多的氧气自保险活门周围溢出,保证安全。,26,一般氧浓度与氧流量的使用,轻度缺氧: 2529% 1 2L/min中度缺氧: 2937% 24L/min重度缺氧: 3745% 4 6L/min,27,病例: 患者男,65岁,双侧严重肺炎。烦燥、出汗、口唇紫绀、自诉憋气、难受。血压:150/90 mmHg,心率:130/min, 呼吸:35/min 血气分析:pH7.52, PaO2 50mmHg, PaCO2 27mmHg 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
6、37)半小时后,症状缓解。血压:120/80mmHg,心率:100/min,呼吸:22/min 血气分析:pH7.45, PaO2 70mmHg, PaCO2 30mmHg。,28,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步骤:,29,将氧气表从氧气筒上卸下步骤:,30,由医院氧气集中供应站供应,设管道通至各个病区、门诊、急诊。供氧站有总开关控制,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此法迅速、方便,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2)管道氧气装置,31,(1)鼻导管给氧法,(2)鼻塞法,(3)面罩法,(4)氧气头罩法,(5)氧气枕法,6.氧疗方法,32,单侧鼻导管,双侧鼻导管,鼻塞导管,鼻塞法,面罩法,头罩法,33,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
7、垂的 2/3,单侧鼻导管给氧法:效果可靠,但不舒服,34,双侧鼻导管给氧法此法比较简单,患 者感觉舒适,容易接受,因而是目前临床 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35,(2)鼻塞法, 鼻塞是一种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有单腔的、双腔的,此法刺激性小、两侧鼻孔可交替使用, 适用长期吸氧的患者 鼻塞需每天更换,36,(3)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部,氧气自下端 输入,呼出的气体从面罩两侧孔排出。, 由于口鼻腔能吸入氧气,效果较好。 适用于病情较重、不宜用 其他方法者,氧流量一般 6-8L/min。面罩4-8h更换 一次,37,(4)氧气头罩法 患者的头部置于头罩里,罩面上有多个孔,可以保持罩内一定的氧浓度
8、、温度和湿度。主要用于小儿,38,为一长方形的橡皮枕,枕的一端连接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即可使用。 用于家庭氧疗、危重患者的抢救或转运途中,(5)氧气枕法,39,为一圆筒形耐压舱体,分手术舱、治疗 舱、过度舱三部分,舱内充满高压氧气。,(6)高压氧舱,40,1.双侧鼻导管给氧法,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促进新陈代谢。,评估 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治疗等情况。 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有无鼻中隔弯曲等。 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41,准备 1.护士准备 2.环境准备 3.用物准备 供氧装置(按需要准备)1套 治疗盘内备鼻导管、胶布、橡胶管、玻璃接管、
9、棉签、纱布、扳手、弯盘、小药杯(内盛清水)记录卡、笔、标志(空或满)。,42,吸氧法操作用物,43,实施 1)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核对、解释,备胶布,清洁鼻腔,接鼻导管,调节流量,测长度,润滑,插管,固定,观察,记录,备物,(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插管),评估,44,实施 1)操作步骤2,核对、解释,去胶布,拔鼻导管,关流量开关,关总开关,放余气后关流量表,氧气筒放回原处,取下氧气表,观察,记录,(拔管),评价,45,(管道氧气装置),操作步骤,评估三准备 备齐用物 核对解释 上表 开、关流量表 备用状态 摆体位 清洁鼻腔 接氧气导管 调节氧流量 湿润导管 插管 固定 记录 解释停氧
10、 去固定 拔管 擦拭 关流量表 卸表 记录 整理床单位 交代 床尾核对 用物处理 三擦盘台车 洗手脱口罩 评价 (根据病情,必要时进行氧流量的调节),46,评价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患者及家属了解用氧相关知识。 患者缺氧症状改善。 未见呼吸道损伤及其他意外发生。,47,(2)安全用氧做到“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事项,(1)用氧前,检查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48,(3)使用氧气时, 吸氧时,先调节好流量后插管。, 停吸氧时,先拔管后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分离导管,调节好流量再接上。,49,(4)用氧过程中观察,缺氧的症状是否改善,必要时测定血气分析。,定时测量生命
11、体征及皮肤的颜色、温度等。,氧压力降至 5kg/cm2,不再使用,以防再 次充气时引起爆炸。,(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50,(6)持续给氧时,空筒、满筒注明标志,分别放置。,(7)对未用完或以用尽的氧气筒,每日更换鼻导管两次以上,双侧鼻腔交 替插管。,51, 讲解氧疗的重要性 积极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健康教育,52,7.氧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当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小时,可能出现 氧疗的不良反应,(1) 氧中毒 原因:吸入氧气浓度过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特点:肺实质的改变,肺泡壁出血并增厚 表现:肋骨下不适、疼痛、呼吸加快、干咳、恶心呕吐等,在吸氧时PaO2仍下降 防治:
12、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经常动态观察疗效,53, 预防:监控吸氧浓度和时间,观察氧疗效果。,54,见型呼吸衰竭患者,因慢呼衰患者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改变的反应性差,其呼吸主要靠低氧对化学感受器的驱动。若高浓度吸氧,PaO2上升,减轻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呼吸抑制,造成CO2潴留 加重,甚至发生肺性脑病,(2)二氧化碳潴留,预防:关键是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0%)持续给氧,维持PaO2在60mmHg左右。,55,吸入高浓度氧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当有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内的氧即可被肺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产生吸入性的肺不张。,表现为:烦躁、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
13、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 预防:深呼吸、多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3)肺不张,56, 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支气管粘膜受干燥气体刺激受损分泌物粘稠、结痂、不易咳出,(4)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 关键是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57, 可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不同程度视力丧失或失明。,(5)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 新生儿给氧浓度要严格控制在40以下和吸氧的时间,并注意监测PaO2。,58,(1)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优点:1)制氧纯度高:99%2)供氧快3)易操作4)好携带(加水仅500g) (2)小型氧气瓶:安全、小巧、经济、实用 用于:冠心病、肺心病、哮喘、肺气肿等,8.家庭供氧,59,小结,1.缺氧分类 2.缺氧程度的判断 3.吸氧适应症 4.氧气疗法的种类 5.供氧装置 6.氧疗方法 7.氧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8.家庭供氧,60,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