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沅陵一中地理备课组,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历史中的楼兰,现实中的楼兰,楼兰在哪里?自然条件如何?,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塔里木盆地,罗布泊以西,孔雀河南岸,沙漠之中的古绿洲,气候干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史书中的楼兰: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消失?,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
2、,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想象中的楼兰,楼兰消失的传说 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较著名的论述有: 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政治军事,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气候恶化论,这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因为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
3、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一、全球气候变化,读课文P83第一段课文回答:气候变化的含义,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具体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间的差值。 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一、全球气候变化,读课文P83第一段课文回答:什么是冰期与间冰期?,冰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冰期时期最重要的标志是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在中、高纬(包括极地)及高山区广泛形成
4、大面积的冰盖和山岳冰川。,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大体估算其时间。,震旦纪大冰期:约6亿年前,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约23亿年前,第四纪大冰期:约200万年前,一、全球气候变化,读课文P83第一段课文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冰期间冰期交替气温波动较大,温暖寒冷期交替气温波动较小,气温波动上升,近代气温变化示意图,试从两曲线变化状况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但中生代以干旱为主,新生代以湿润为主
5、。,阅读教材P97回答: 什么是雪线?影响因素有哪些?,(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日本 富士山,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思考:影响雪线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雪线分布高度因素,阅读教材P97回答: 什么是冰盖?目前主要分布在哪里?,(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冰盖,又称大陆冰川,是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一般常见于高原地区),覆盖面积大于50000平方公里的叫做冰原。一般指大陆冰川,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大陆冰川的特点:面积大;厚度大 ,中央部分冰层最厚,外形呈盾状或表面有较大起伏的饼状覆盖.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
6、高纬度地区。 山岳冰川又称为“高山冰川”,发育于山地、并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与大陆冰盖相比,山岳冰川的规模很小。中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阅读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分析近5000年来,全球气候的两次较大波动情况。,温暖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温暖期,高34。C,15世纪以来,其中15501850年属十分寒冷的阶段,寒冷期,寒冷期,低12。C,你知道吗?,历史上三大战争高峰期,14世纪中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革命、17世纪中明末以李自成为首的暴乱及满族入侵,以及19世纪中夺得满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农民暴乱,均发生于冷期内。,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河南安
7、阳被发现。甲骨文中没有“冰”字,但却多次提到“象”,且记载了猎象等活动。,不同时期中国野象最北界分布图,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1、影响古人类文化和经济活动,2、影响生态环境,使动植物带分布变迁, 读上图,分析全球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 波动上升,(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活动,1. 找出20世纪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2. 上述气温变化造成了哪些影响?,1910年1945年 1976年2000年,冰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20世纪降水量变化较大的是什么纬度?变化较小的又是什么纬度?,中高纬度和副热带降水量变化较大,赤道附近变化较小,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陆地降水量显著变化雪盖
8、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总之从古至今气候的变化:,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有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想一想:为什么全球气温会升高?,气温上升的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为什么?,2018年1月4日,美国纽约遭遇暴风雪袭击,一名快递员正在雪地中行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天降暴雪,冷风刺骨这些把人冻得牙齿打架的天气往往会让人认为“地球平均温度上升”肯定是假的。,
9、进入2018年以来,北半球的各地居民在几天内就纷纷感受到了风雪交加的威力。1月2日起,中国中东部多个省份的暴雪导致交通受阻,积雪深度破纪录,部分地区降温至零下16摄氏度。在大洋彼岸,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出现30年来罕见降雪,北边的加拿大渥太华可能降温至零下40摄氏度,成为全球“最冷首都”。 鉴于此,一些人作出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的结论:既然冬天这么冷,全球变暖毫无疑问是一场“骗局”。 这种认识和说法对吗? 不对。全球变暖是与气候相关,它和几天、几周的天气情况没有直接联系。,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统计数据,有史以来最热的10年都发生在1997年以后。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局也报告说,最近几十年至少
10、是公元1000年左右以来最热的年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索贝尔表示:“除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外,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温度都比历史平均值高。最近三年2014、2015和2016年已连续成为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年份。” 尽管数据证明全球总体变暖的趋势不可否认,但冬天给人的直观感受确实越来越冷。 全球变暖与冬天的极寒天气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一定关系。北极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寒冷,冻土和海冰的融化速度正不断加快。使北极地区较暖的气流减少了它与低纬度地区的温差,因此削弱了极涡,(导致天气寒冷的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较弱的极涡更容易受到干扰,冷空气因此更容易向南偏移。这意味着冷空气会更顺利地逃离北极,转移到低纬度
11、地区。暴风雪的频发可能也与全球变暖有关。因为冬天平均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湖面不像往常一样结冰,因此有更多的湖水蒸发成潜在的降水,带来更多的降雪。,当极寒天气变得越来越普遍时,全世界的人们就会消耗更多的燃料,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形成恶性循环。在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下,气温和湿度都上升的情况下,暴风雪会变得更强,降水也会更多。,每当出现极寒天气时,就会有人对全球变暖产生疑问。一些人将此作为质疑全球变暖的“论据”,但他们可能不明白或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天气”和“气候”并不是一回事。天气指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状态,气候则是长时间里天气平均状态。因此,某个地方特定一天、一周或是一月
12、内天气寒冷,并不能用来否定长期的全球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那么,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哪些影响?,1)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若海平面持续升高
13、,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过去30年间,北极冰盖已经收缩15至20。,冰盖“缩水”的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融化的冰汇入海洋将在本世纪末使海平面上升10厘米,如果气温按目前趋势继续上升,北极熊在21世纪末前将消失。,2) 影响农业和工业,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
14、长。,3)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加剧了自然灾害,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4)改变生态系统,影响全球气候。,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人类占用的土地 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遭受损失;海水 温度的变化及某些洋流潜在的变化,使鱼类聚集的变化, 使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地 荒漠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恶化。,5)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环境
15、中心教授乔纳森帕茨在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平缓发生的,而是表现为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近年来,全世界厄尔尼诺、热浪、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全球变暖,-危害,6)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世卫组织在一份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研究报告中说,自世纪年代初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迄今仍没有减弱的迹象。据初步估算,全球的腹泻病例和的疟疾病例是由气候变暖引发的。,1)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3)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加剧了自然灾害;,4)改变生态系统,影响全球气候;,5)极端天气频发;,6)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危害,2) 影响农业和工
16、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讨论分析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多采用技术手段,小知识,所谓固碳也叫碳封存,指的是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的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生物固碳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适应气候变化,政府手段,加强国际合作,讨论分析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2009年12月7日至12
17、月18日,192个国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气候变化会议大会就是讨论有关碳排放的账单,聚焦哥本哈根会议,会上,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比美国承诺的17%要高很多,看到这个40%的数字,你有没有感到压力呢?,引领低碳生活理念,如: 废弃纸片、塑料、铁丝等物品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践行“低碳生活”,一度电等于:用电热水器15分钟电磁炉50分钟空调冷风1小时电饭锅1小时15分钟洗衣机2小时20分钟电脑2小时48分钟冰箱24小时玩PS3 3小时(含电视)四颗钨丝灯泡亮4小时看电视7小时。,如果每天只有1度电,你准备做什么?,全球气候变化,知识小结,
18、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回答1-3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是 (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A,B,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回答1-3题。 3.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
19、际情况的是 (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D,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下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增加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B高山雪线下降 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D
20、大陆海岸线变短,D,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最主要是因为(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7.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炎热难耐 B陆地面积缩小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A,B,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
21、单位:km2)。读图回答8-9题。8.造成该流域冰川总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风力侵蚀 B.地壳抬升 C. 流水搬运 D.气候变暖,D,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8-9题。9.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C,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据此完成10-12
22、题。10.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全面关闭高能耗产业部门 B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据此完成10-12题。11.下列因素,对该省碳排放量影响最小的是( ) A植被状况 B产业结构 C能源消费结构 D科技水平,A,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据此完成10-12题。12.关于该省2040-2050年的碳排放预测,正确的是( ) A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会影响碳排放曲线的走势 B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气一定会使碳排放高峰峰值降低 C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使碳排放量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使碳排放高峰峰值提高,C,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