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能量流动渠道:,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特点:,太阳能,食物链(网),10%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 但不提供_,呼吸作用,能量散失形式:,热能,无机物,能量,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问题探讨:,Q: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学习目标:,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的过程 3、关注社会问题(温室效应),1. 碳在无机环境中 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3.
2、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2.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一、碳循环,6.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5.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4.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CO2,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O2和碳酸盐,有机物,小结:,(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网),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的文字图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摄食作用,碳的双向传递在?,辨图要点:,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碳循环图解的辨析:,1.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C为 ,D为 。 2.生物群落中碳以 形式存在,通过 渠道流通。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4、,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无机环境,含碳有机物,食物链食物网,CO2,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C、H、O、N、P、S等化学元素,1 这里的“物质”指的是什么?,2 循环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因此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带有 性, 所以这种物质循环又叫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3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全球性反复循环,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
5、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群落,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燃烧,(有机C),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群落,火山爆发 分解作用 燃烧,SO2:叶 SO4-:根,(有机S),大气中的氮气,群落,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有机N),氨化作用,硝化作用,进入群落可通过三者,温室效应,关注社会,冰 川 融 化,热带风暴,土地干旱,阿德雷企鹅在浮冰上漂流,1、温室气体:,CO2,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
6、料的燃烧 增大植被面积,温室效应,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温室效应,增加植被,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全球性、反复循环,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_; 2、物质是能量的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载体,动力,合成与分解,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巩固练习,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
7、物群落间循环的形式是A.CO2 B.碳酸盐 C.有机碳 D.碳元素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 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 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CO2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4、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D.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5、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光合作用 B.过
8、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C.代表消费者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6、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7、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8、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多选) A光合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呼吸作用 D动物的同化作用,9、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会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9、。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的CO2增加B.使大气中的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的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10、在南极工作的人员,形成的生活垃圾必须及时运走,主要是因为A.生产者少 B.消费者少 C.分解者少 D.人类活动少,11、(03广东)(8分)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为 ,为 。 (2)6为 ,7为 。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 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 。,分解者,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生产者,12、右图是生态
10、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 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 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B为 。,C 生产者,分解者,CO2,消费者,(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分解,光合,呼吸,(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一部分则 以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间的流动形式是 。 (5)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能量流动,化石燃料,CO2和碳酸盐,有机物,13.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
11、方向,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B和B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BCD,AB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BC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14.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 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 总能量C.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于过程,C,D,B,1、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
12、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巩固练习,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 绿色植物或微生物,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D,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