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导 论,“我们非常羡慕你,首次远航去经济学的世界从事激动人心的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你一生只有一次。因此,当你开始之时,我们要说:祝你一帆风顺!” (萨缪尔森经济学致全体经济学初学者)“不懂数学者,请勿入内”柏拉图,学习背景知识,前提要求,微观经济学 微积分 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关注 经济史知识 相关财经管理专业知识,引入,思考:微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题:资源总能得到有效配置而不会出现闲置吗?,学习背景知识,引入,古典经济学家的回答: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Says Law)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整个经济是完美和谐的进
2、行的 (参考: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109页)如果真是这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就是理想的,然而,学习背景知识,引入,事实打破了这种完美。1929-1933年的大萧条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引发了一场至今令人难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引入,结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历史将这个使命交给了一个英国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总量的角度对经济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史称凯恩斯革命。 这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凯恩斯的结论 政府不再是
3、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要主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引入,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不在于其结论是否正确,而是在于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事实上,凯恩斯最终失败了,但宏观经济学却一直在发展着。 凯恩斯的重大发现 宏观经济行为不是微观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书本425) 这是一种复杂性的思想,引入,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问题 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国家则比较慢? 中国与亚洲“四小龙” 为什么一个国家有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快,而有的时期则比较慢? 中国改革的前后,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经济周期问题 为什么一国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 中国经济曾在1988年和1994年出现高
4、通胀,而随后便是经济增长乏力。 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为什么一国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失业,有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有时又会出现二者并存的局面? 中国经济之谜:低通胀、高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内外均衡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政府预算赤字和外贸赤字? 中国的贸易顺差 汇率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率会发生显著的贬值和升值? 人民币的稳定与浮动压力,初级版本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中级版本1)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5、009)。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推荐教材,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
6、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导论,一、含义:,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Economic Agent)的行为及其后果。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等等。,导论,2、研究工具和方法: (1)微观经济学:以价格分析为中心,可称价格理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不仅要注意经济个体的数目,还要注意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
7、总体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存量与流量分析:此种区分有利于更清楚地理解有关变量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Q,O,P,E,存量(Stock):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值。一个时点,静态数值 。如水库蓄水量、资本存量、银行存款余额、货币流通量 流量(Flow):在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量值。至少两个有间隔的时点,动态数值。如泾流量、固定资产投资、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 两个时点对应的存量之差是流量。,事前的需求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事前的供给,只有在均衡条件下,即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上,二者才会相等。 而事后的需求与供给指的是已经实现或者观察到的需求与供给,在此意义上,二者是恒相等的。,(3)事
8、前(Ex-ante)与事后(Ex-post),以需求和供给为例:事前的(又称为Planned)需求指的是与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相对应,消费者计划或打算买进的商品量,是表格(Schedule)意义上的需求,用需求曲线来表示。事前的供给是指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相对应,生产者计划或打算生产并销售的商品量,也是表格意义上的供给,用供给曲线来表示。,O,Q,P,D,S,E,Pe,P1,Q1,Q2,Qe,(4)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均衡:相互作用的力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实际上包括: 存在性问题:各方有关力量在相互作用中是否趋向均衡 稳定性问题:该均衡是否稳定 达到均衡所需要具
9、备的条件,并非所有相互作用的力量都能形成均衡,如蛛网模型,有按一定幅度上下波动、以越来越大幅度波动的永无均衡的现象。针对此有非均衡分析方法,它描述有关变量相互作用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均衡分析的意义:非均衡在现实中是常态,但均衡是现实运动的方向,均衡分析有助于将非均衡和均衡作比较,从而理解运动规律。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均衡分析是运用理论进行纯粹化的抽象分析,其意义相当于物理学中对无磨擦力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真空等理想状态的假定或考察。,(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学(Statics)研究的是事物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及其所具备的条件。动态学(Dynamics)则研究事物在运动中所经历的具体过程。静
10、态分析(Static Analysis)与均衡分析方法相联系,它假定自变量是已知和不变的,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变量的均衡值。如:已知某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函数,求市场达到均衡时所具备的条件与变量的均衡值。,Q,O,P,E,当自变量之一或多个同时发生变化时,其因变量会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分析方法称为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它对两种、多种均衡状态的均衡值进行比较。如:当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采取几种形式的时候,市场均衡值也将会不同。如果论述的是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就是动态分析。如: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比喻
11、:静态分析像看一张照片;比较静态分析像看多张照片;而动态分析像把多张照片连续播放出来,像电影一样使我们看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6)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前者探讨或研究是什么(What is)或者说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被切实解决的。后者则探讨或研究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或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怎样解决。 有两种类型的实证分析(Empirical evidence):结构模型实证(Structural model)和简化形式实证(Red
12、uced form)。,结构模型实证:利用数据构造一个模型,以此说明一个变量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另一个变量,从而来考察一个变量是否会影响另一个变量。 简化形式实证:只是直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来考察一个变量是否会对另一个变量产生影响。,结构模型分析的优缺点,如果所用模型的结构正确,那么它在分析、预测等方面将优于简化形式方法。 此方法的优劣和它所依据的结构模型的优劣是一致的,只有全部传递机制都能被充分了解的条件下它才是最好的。如果漏掉一两个机制,就会使其作用大大削弱。,简化实证分析的优缺点,现实中许多机制是多种多样,并不断变化的。如果认清全部传递机制太困难,则依靠观察变量的相关变动就很可能能
13、够认出变量之间的绝大部分影响关系。 但是相关关系并不必然包含因果关系。,三、宏观经济学的简明历史演进,1903年,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剑桥大学设立经济学和政治学荣誉学位,在此之前经济学只作为历史和伦理学荣誉学位考试的一部分来讲授。,(1)早期宏观经济学(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1662年的赋税论中对人口、 财产、劳动收入同一国财政收 支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考察。 1672年的政治算术中,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对不同国家的国民财富的差异作了比较;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了第一次估算
14、。他把劳动收入、财产收入、租金收入之和作为国民收入,用国民消费之和表示国民收入的去向,被认为是总量分析方法的最早运用。 http:/ Smith (17231790),亚当斯密(Adam Smith) 国富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又译亚当史密斯、亚当史密夫,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这一年也是
15、美国正式宣布独立的年份,亚当斯密的著作还有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http:/ Richardo (17721823),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http:/ Maynard Keynes (1883.6.51946.4.20),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
16、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
17、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
18、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http:/ 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复兴。 凯恩斯学派对供给总量与规范经济学问题的强调。 凯恩斯与非凯恩斯学派宏观
19、经济学的互相渗透。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Paul Samuelson (1915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
20、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http:/ 理性预期学说的兴起及其影响的扩大。 非均衡理论的影响不断增加。 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大。 政府调节失效或“政府失灵”问题引起广泛的注意。,四、学科特点,1、内容丰富多样,开放,不断发展,各分支都可成学科或专业。2、论点性争鸣性强。不同学说代表不同阶层利益,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但也绝非不可知论,基本概念、原理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客观的。,3、与其他学科融合日益加强。心理学、数学是两大基本理论和工具的来源。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乃至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如实验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帝国主义”。,五、学习内容与要求,内容:概念、原理、理论、模型工具、案例实例。学习手段:习题、作业、讨论、阅读文章、考试。收获:知识、能力(分析评论、预测规划、建议创新)、观念、言行方式,Enjoy Economics Enjoy Learning Have Own Belief,六、过程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