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第九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一、能量的概念及单位,1.能量的概念 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机械能,也可以是化学能。 动物维持生命可以利用的能量只能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营养物质所释放出的化学能一部分被畜禽利用,用于新陈代谢,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2.能量单位,(1) 传统: 卡(cal) 1Mcal = 103Kcal =106 cal (2)焦耳(J): 1MJ = 103KJ = 106J (3)卡体系和焦耳体系的转化: 1cal = 4.184J 1Kcal = 4.184KJ 1Mcal = 4.184MJ,二、能量的来源,1.主
2、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单胃动物:淀粉、单糖、寡糖反刍动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脂肪次之:是高产动物的能量补充 蛋白质作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三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及其能值,饲料中的能量经过消化代谢,部分能量以粪、尿、气体、增热形式排出体外,剩余的部分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总能,粪能,消化能,尿能,甲烷能,代谢能,热增耗,净能,维持净能,生产净能,动物总产热,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总能:,即燃烧能,是饲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是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消化能:,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能中扣除粪的能量
3、,即为消化能。 消化能(DE)=总能(GE)- 粪能(FE) 按上式计算的消化能为表观消化能(ADE),影响消化能的因素, 总能 影响不大 消化能(Kcal /Kg)= (总能 - 粪能)/进食量(DM) 粪能 损失最大的部分 消化率取决于饲料中的粗纤维(CF)含量 DE(MJ/Kg)=17.15 - 0.41CF CF:粗纤维含量 动物种类,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分随粪便排出)。是饲料能量代谢的第一道损失,也是最大的损失。,代谢能:,指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之后的参与物质代谢的能量。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即:ME = DE-
4、(Eg+UE)= GE-FE-UE-Eg 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影响代谢能的因素,ME = 总能-粪能-尿能-气能 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CF) 粪能 碳水化合物含量 气能 蛋白质水平 尿能 AA含量及平衡状况平衡 尿能(5)饲料抗营养因子及毒素 粪、尿能,尿能(UE),UE: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气体能(Eg),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甲烷能占总能3%-10% (主要针对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消化道产气较少,Eg一项可以忽略不计。,净能:,指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纯净的能量,是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 体增热: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量增加的现
5、象。,维持净能(NEm),指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生产净能(NEp),指饲料能量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部分。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热增耗(heat increment,HI),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量。体增热 = 采食动物产热量 - 绝食动物产热量,产生热增耗的原因, 消化过程产热,消化道运动产热。 营养物质的代谢做功产热。 营养物质代谢增加了不同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肾脏排泄做功产生热量。 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
6、热。,HI是不可避免的以热的形式损失的能量,也是饲料ME转化为NE过程中的损耗。在寒冷环境中可用以维持体温,高温季节有害。一般是能量损失。,四、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1.环境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动物的热调节来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体温恒定 产热:饲料、体组织 散热:a.蒸发散热 呼吸、皮肤出汗 b.非蒸发散热 传导、对流、辐射 环境温度影响两个过程的强弱比例,也影响饲料的能量分配,2.等热区:在环境温度的某一范围内,动物不需要提高代谢率,只靠物理调节(蒸发、传导、对流、辐射),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通常将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等热区内动物的代谢率最低。 3.临界温度: 等热区的下限点温度为下限临界温度,或简称临界温度。 4.上限温度:等热区的上限点温度叫上限温度,五、日粮中能量水平在畜禽生产中的意义,1、饲粮能量水平不是越高越好 2、当日粮中能量水平不足、不能满足畜禽需要时,畜禽健康会恶化,繁殖能力降低,饲料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降低。 3、过高的日粮能量水平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