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抗原,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性能,概念能使人和动物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类物质,既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又能与之结合而出现反应。 通常是一种蛋白质,但多糖和核酸等也可作为抗原。,性能,1.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性能 2.免疫反应性: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抗原的两种性能,1.抗原:即完全抗原,是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蛋白质,各类病原微生物等) 2.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多为小分子的化合物,如多糖、内酯等) 半抗原一旦
2、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即可以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举例-半抗原,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一、异物性,抗原分为1.异种抗原(像细菌、动物血清);2.同种异型抗原(人类血液不同红细胞抗原:A、B、AB、O);3.自身抗原(像人体自身的物质:眼晶状体和精子,一般在人体内不会和血液接触,但是一旦与血液接触后血液会认为晶状体或精子是外来物质,与之产生免疫反应);,1.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是良好
3、免疫原,糖蛋白、脂蛋白和多糖类、脂多糖都有免疫原性,但脂类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核成分如DNA、组蛋白是难以诱导免疫应答。(2)分子量大小一般认为分子量在10 kD以上是免疫原,大于100 kD为强抗原,小于10 kD为弱抗原(有例外),甚至无抗原性。抗原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决定基越多,结构越复杂,在体内不易被降解,免疫原性强,(3)结构的复杂性明胶分子量为100 kD,但免疫原性却很弱,原因在于明胶是由直链氨基酸组成,缺乏苯环氨基酸,稳定性差。如在明胶分子中接上2的酪氨酸后,其免疫原性就大大增强。(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氨基酸残基在侧链的位置不同(A与B相比),其抗原性也不同;B与C相比,因侧链
4、间距不同,使BCR可接近性不同,故抗原性也不同。,2.宿主方面的因素,(1)遗传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MHC)控制的。因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故人群中对同一抗原可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应答。(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一般说青壮年动物比幼年和老年动物免疫应答强,新生动物或婴儿对多糖类抗原不应答,故易引起细菌感染;感染或免疫抑制剂都能干扰和抑制对抗原的应答。,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又称表位与抗体、BCR和TCR特异性结合,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按功能分 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
5、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医学上的重要抗原,一、异种抗原 1、病原微生物病毒性抗原: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细菌性抗原:外毒素 和类毒素 外毒素:是细菌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毒性极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破风外毒素、白喉外毒素。,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白喉类毒素、破风外毒素)。脚弓反张 动物免疫血清 :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
6、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马) 中和相应的毒素 异种蛋白(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嗜异性抗原,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以及某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性质相同的抗原。,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又叫forssman抗原,异嗜性抗原的医学意义:(1)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物质基础; (2)借助嗜性抗原辅助临床诊断。,三、同种异型抗原,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 血型抗原 -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23个系统 ABO(H)血型系统-A、B、AB、O,.自身抗原,自身物质对机体本身不显示免疫原性,但在下列情况下可成为
7、自身抗原,能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1)修饰的自身抗原:由于微生物感染、外伤、药物、电离辐射等作用,使正常组织细胞发生构象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自身成分合成上的缺陷或溶酶体酶异常的破坏作用,暴露出新的抗原决定簇,成为“异已”物质,显示出免疫原性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2)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组织成分,如脑、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在胚胎期没有与免疫系统接触,不能建立先天性自身免疫耐受。因此,一旦由于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被机体视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引
8、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晶状体蛋白和眼葡萄膜色素蛋白,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可引起男性不育等。,肿瘤抗原,: 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 : 是指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组织正常细胞表面的新抗原。这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目前只有少数肿瘤,如人黑色素瘤、结肠癌等肿瘤细胞表面证明有肿瘤特异性抗原存在。,肿瘤相关抗原 : 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上也可存在的抗原,只是在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
9、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A.胚胎抗原 :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在人类肿瘤中已发现多种胚胎抗原。甲胎蛋白 : 是胚胎期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出生后几乎消失,成年人血清中含量极微。患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时,病人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因此检查中AFP含量,可作为原发生性肝癌或畸胎瘤的辅助诊断。癌胚抗原(,CEA)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CEA水平极度低,细胞癌变时可升高。测定血清CEA,有助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胚胎硫糖蛋白抗原 (FSA) :是一种含硫的酸性蛋白;在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可高达96%。因此FSA的检查对排除胃癌有一定帮助。B.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人类某些肿瘤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鼻咽癌、Burkitt 淋巴瘤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免疫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