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教学目的】,掌握 常见症状体征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熟悉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 了解 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3,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消化腺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及腹膜、肠系膜、网膜 消化系统疾病:很常见包括: 器质性 功能性疾病,4,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与消化、吸收(最重要)与排泄 尚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有一定清除有害物质和致病微生物的能力。,5,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2、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全长约25cm,管腔有三个狭窄段舒缩功能:使食物下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6,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分四部分贲门、胃底、胃体、幽门胃壁分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胃的功能暂时储存食物-食糜-十二指肠食物停留46小时分泌腺体,7,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8,外分泌腺:(黏膜层),壁C盐酸和内因子,主C胃蛋白酶原,粘液C碱性粘液,内分泌细胞(幽门部),D细胞生长抑素,G细胞促胃液素,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3、与疾病的关系,9,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组成 (最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功能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停留38小时 腺体:十二指肠腺碱性粘液肠腺分泌肠液1-3L/d,10,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组成盲肠及阑尾、结肠、直肠功能-吸收水分和盐类,分泌粘液,-肠细菌合成维生素B、K-食物残渣暂时储存场所,停留10余小时,1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4、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是机体代谢枢纽,12,主要功能: 代谢功能: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代谢激素灭活 合成功能:清蛋白、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 分泌功能:分泌胆汁600ml-1000ml/日,助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解毒作用:分解、氧化、结合,将毒物(代谢或外来)转为无毒 吞噬及免疫功能:kupffer细胞具吞噬作用 其他: 参与造血、储存微量元素 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 门V提供营养 肝A提供氧气,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13,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
5、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14,为腹膜后器官:分头、颈、体、尾四部 胰管与胆总管合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功能: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 外分泌:胰液含碳酸氢盐、消化酶 内分泌: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15,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胃肠神经调节自主神经、中枢神经、肠神 经系统(脑-肠轴)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分泌起调节作用,16,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
6、病的关系,(一)胃肠道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 (二)肝 (三)胰 (四)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五)胃肠道免疫结构,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集合淋巴结, 富含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 T淋巴细胞等。对入侵肠道的病原 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线。,17,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包含器官多,且与外界沟通,发病率较高 病因非常复杂,可有一种或多种病因 多数呈慢性病程,易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急性变化如出血、穿孔、肝衰、急性胰腺炎等可致死 与其他系统、器官密切联系,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病变等,18,护理要点,发病与不良情绪密切相关:强调整体,关注心理护理。 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饮食护理为重点之一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肝
7、有损害,应注意药物适应症、副反应和禁忌症 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19,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恶心与呕吐(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腹痛(疼痛:腹痛) 腹泻、便秘(腹泻、便秘) 吞咽困难(吞咽障碍) 反酸嗳气 食欲不振(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腹胀 呕血与黑便(组织灌注量改变),20,一、恶心与呕吐,恶心: 是上腹部一种紧迫欲吐的不适感 是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到刺激的结果 严重时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皮肤苍白、头晕、流涎和心动过速。 呕吐: 胃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 利:排出胃内有毒物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弊: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
8、营养障碍等不良后果,21,胃肠源性呕吐反射性呕吐中枢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肠梗阻、急性阑尾炎; 急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肾、心衰、内耳迷路等; 颅内病变、前庭神经病变 代谢性疾病 胃肠神经症,病因,22,护理评估,恶心与呕吐 发生时间 原因或诱因 与进食的关系 呕吐的特点 呕吐物性质、量、 伴随症状,23,护理评估,呕吐时间 晨间呕吐慢性胃炎、妊娠、早期尿毒症、鼻窦炎等; 傍晚或夜间呕吐幽门梗阻 停经后呕吐早期妊娠 服药后不久呕吐药物反应或中毒 不洁饮食后呕吐急性胃炎、食物中毒 与进食的关系 无关中枢性呕吐 有关胃源性呕吐: 食
9、后不久即吐:胃十二指肠炎 食后6小时以上:幽门、肠道梗阻 呕吐特点 中枢性呕吐:无恶心,喷射状,顽固,呕后不感轻松。 胃源性呕吐:恶心,吐后轻松感,可暂缓解。,24,护理评估,呕吐物性质 量:大幽门梗阻、急性胃肠炎少神经性呕吐 气味:带发酵腐败气味幽门梗阻、胃潴留 粪臭味低位小肠梗阻; 胆汁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下梗阻 鲜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颜色: 咖啡样溃疡病绿色十二指肠梗阻棕黑色急性胃扩张 伴随症状: 伴腹痛、腹泻、发热、黄疸、头痛、喷射性呕吐、眩晕等。,25,主要的护理诊断,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呕吐导致的 失水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反复呕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频
10、繁呕吐有关。,26,护理措施,有体液不足的危险,1、生命体征 2、有无失水征象 3、呕吐的特点、量、性质、气味等记录24小时出入量好实验室结果 4、补充水分和电解质,27,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1、生活护理 2、安全护理,焦虑:,1、时进行心理疏导 2、应用放松技术,28,二、腹痛,原因 1、急性腹痛(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2)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3)腹腔内血管阻塞 2、慢性腹痛(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2)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3)消化性溃疡(4)胃肠神经功能紊乱(5)肿瘤压迫及浸润,29,护理评估腹痛的 原因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30,护理评估1、胃、十二指肠疾病
11、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畏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 2、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 3、大肠病变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4、急性胰腺炎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5、急性腹膜炎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31,二、腹痛,常用的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腹腔脏器或腹外脏器的炎症、缺血、梗阻、溃疡、肿瘤或功能性疾病有关。 2、焦虑 与剧烈腹痛、反复或持续腹痛不易缓解有关。,32,二、腹痛,护理措施 1、腹痛监测 2、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行为疗法局部热敷针灸止痛 3、用药护理观察止痛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急性剧烈腹痛诊断
12、未明时,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4、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注意病人安全。,33,三、腹泻,定义: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并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小肠病变腹泻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含未完全消化食物成分.大量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大肠病变腹泻粪便呈脓、血、黏液 累及直肠里急后重,34,三、腹泻 diarrhea,护理措施:,1、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及刺激性食物急性腹泻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为主,2、肛周皮肤护理,3、补液,4、活动和休息,5、用药护理,35,第二节 胃炎病人的护理 (Gastritis),36,【教学目的】,了解: 急性胃炎
13、的常见病因慢性胃炎的临床分类与病因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熟悉: 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点 掌握: 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37,定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各种原因,胃粘膜炎症 常伴上皮损伤、细胞再生,发病缓急、病程,38,一、急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胃炎类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急性胃炎 急性胃肠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常见,少见,急性腐蚀性胃炎,39,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药物 应激 乙醇 胆汁返流,胃粘膜损伤 充血、水肿、糜烂、出血,(二)临床表现, 轻者大多无明显症状 突发呕血和(或)黑便,40,(三)辅助检查, 粪便检查:隐血(+) 急诊胃镜检查:2448
14、小时内(确诊的方法),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41,(四)处理要点, 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祛除病因 抑制胃酸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保护胃黏膜:米索前列醇 积极预防,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护理,一般护理: 休息,避免紧张疲劳 注意饮食卫生 病情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用药护理: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刺激药物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 健康指导:预防复发、做好自我护理:用药、饮食、生活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43,小 结,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临床常见, 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要表现, 急诊胃镜检查可确诊, 病程短,去除致病因素后可自愈,44, 新悉尼系统分类,浅表性胃炎
15、 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多灶萎缩性 自身免疫性,分类,二、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Chronic Gastritis), 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45,流行病学,发病率:常见病,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性别:男性稍女性,46,病因与发病机理,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 最主要的病因 增加胃黏膜对环境的易感性 鞭毛 粘附素 尿素酶 空泡毒素A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 菌体胞壁,在胃粘膜定植,诱发组织损伤,47,幽门螺旋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棒状形态,大小0.6x3.5微米 一端有带鞘膜的鞭毛,具备高度活动性 主要种植于消化道粘膜下,20
16、05年诺贝尔医学奖: 澳大利亚科学家- 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48, 证据,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可检出HpHp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根除Hp后胃粘膜炎症好转健康志愿者和动物实验可复制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49,病因与发病机理,1、Hp感染:最主要 2、自身免疫 壁细胞抗体(PCA)+壁细胞总数胃酸分泌减少/丧失 内因子抗体(IFA)+内因子VitB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50,病因与发病机理,1、Hp感染:最主要 2、自身免疫:PCA、IFA 3、饮食:高盐、缺乏新鲜水果,51,病因与发病机理,1、Hp感染:最主要 2、自身免疫:PCA、IFA 3、饮食:高盐 4、理
17、化因素: 十二指肠液反流 药物 酗酒,52,病理,胃粘膜损伤与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 病理特征: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炎性细胞浸润局限于粘膜表层,腺体完整无损 慢性萎缩性胃炎深层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可伴有肠腺化生或假性幽门腺化生 异型增生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53,临床表现,进展缓慢,多数无明显症状 部分: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 无明显体征,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伴贫血,54,辅助检查,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最可靠、最有价值,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55,辅助检查,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2. Hp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
18、临床常用,13C-UBT 14C-UBT 血清学检查等,根除后随访常用,56,辅助检查,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相关检查,抗壁细胞抗体检测 抗内因子抗体检测 血清VitB12浓度、 VitB12吸收试验 血清胃泌素、胃液分析,57,处理要点,根除Hp治疗 三联灭菌疗法,58,根除Hp治疗 对因治疗 NSAID引起者,停药并予制酸剂或粘膜保护剂 恶性贫血:VitB12 500ug im 每周2次,处理要点,59,处理要点,根除Hp治疗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制酸药或胃粘膜保护药 抗胆汁反流: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比利,60,根除Hp治疗
19、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轻中度异型增生定期随访 重度异型增生予预防性手术,处理要点,61,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疼痛:腹痛与胃粘膜炎性病变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胃酸缺乏、消化不良,反复少 量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关 焦虑与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及担心恶变有关,62,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饮食:监测营养指标 2、病情监测 3、腹痛护理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原则: 营养丰富、易消于化,无刺激性。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进餐定时、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的不易消化食物; 避免过酸、过辣、过冷、过热食物 忌暴饮暴食、饮烈
20、酒、吸烟及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 高胃酸者 避免引起胃酸分泌(浓缩肉汁、酸性食物) 低胃酸者 食用刺激胃酸的食物,63,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饮食:监测营养指标 2、病情监测 3、腹痛护理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定期测量体重,监测Hb、血清白蛋白等,胶体铋剂抗菌素,64,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指导病因、诱因及预后 2.生活指导休息与饮食、戒烟、禁酒、情绪 3.用药指导按时服药:名称、剂量、方法、疗程,65,预后,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为主,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感染Hp,胃窦炎症为主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痊愈,癌变,66,小 结,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Hp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自身免疫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 大多数无症状,部分表现为消化不良 诊断依赖于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对症治疗+根除Hp 预防重在纠正不良饮食卫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