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 会 心 理 学,你不幸被冤枉入狱,你的上诉也被驳回。你决计要逃出监狱报仇。 这时,狱长来了,告诉你:“你被判了十年徒刑。但你可以在四间牢房里面选一间你喜欢的:第一间里面有纸和笔。第二间有一面墙是整块的玻璃。第三间里面有一把生锈的钢锉。第四间牢房门口挂着那间牢房的钥匙。, 选择纸和笔的相信人性、相信沟通。但沟通往往是靠不住的。 选择玻璃窗的人容易被环境或气氛感染,从而落入对方的圈套。在充满浪漫气息的音乐声 中、花园里或派对上,你可要小心一点。 选择钢锉的人只相信自己的努力,因此是最难欺骗的。 选择钥匙的人最容易受骗。因为钥匙虽然挂在门口,但当你伸手去拿的话,却正好够不着它。,主要内容,第一节
2、 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五节 态度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节 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社会心理学简史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08年,罗斯社会心理学与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的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与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 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PSP与 SSP的区别,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阶段,1、社会心理学孕育期-哲学思辨阶段 (古代-19世纪初) 2、社会心理
3、学的初创期-经验描述阶段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3、实证分析阶段,1860年拉扎鲁斯和斯坦塔尔 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 ; 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 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 邦的群众心理学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莫德开创了 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 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 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 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 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1928年 ,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1934年 ,莫雷诺 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 问题。 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 个人生
4、活空间或场的概念。 50年代,阿希等人开展 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 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 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 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 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场论 B=f(P,E),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系统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征得同意 保护 退出自由 保密 只是研究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法。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参与观察:观察 者与被观察者之 间存在互动关 系。,访谈法 问卷法,访
5、谈法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相互影响 的过程。 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访谈的技巧:准备、接近、应对拒绝提问、追问,问卷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分类: 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问卷的构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与备选答案、人口学资料、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性、非暗示性、适度规模,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1、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2、强调认知因素 3、强调观察学习 4、强调自我调节过程,华生奥尔波特班杜拉, 社会交换论
6、, 成功命题(行为受到奖赏会重复出现)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回引起相同的反应) 价值命题(行为结果的价值影响行为的出现) 剥夺-满足命题(相同奖赏越多,价值越小) 侵犯-赞同命题(行为没有得到奖赏会出现侵犯行为;行为得到超出预期的奖赏,会采取赞同行为),霍曼斯 埃莫森 蒂博特 凯利, 符号互动理论,理论假设: 1、人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 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 于事物本身; 3、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与修正这些意义的。,米德布卢默林德史密斯,基本观点:人们之间是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 这种相互信用与相互影响是通
7、过人们创 造出来的符号进行的。因此,人们心理 上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实际就是符号 的交互作用,研究人的心理首先就要研 究人的语言符号活动。,精神分析理论,弗罗伊德 荣格 弗洛姆 埃里克森,休息一会,说说悄悄话吧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 二、社会角色与理论 三、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就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生活基本技能 行为规范 生活目标、人生理想 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人类有长期的生活依存期,四、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 学校 参照群体(同辈群体) 大众传播
8、媒介,1、家庭环境 2、父母文化素养 3、父母教养方式 4、父母间的冲突,社会控制系统,警察,教育,社区,同辈,家庭,个体,五、社会化的分类,1、语言社会化 2、性别角色社会化 3、道德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 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 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三、角 色 扮 演, 角色期待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四、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第三单元 自我 、身份与自尊,一、自 我,自我(自我意识
9、、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理想自我 反思自我,二、身 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 位决定的自我认同。,三、自 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成功/抱负,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行为表现的反馈 选择参与与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休息一会,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与对自然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相对应。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和对群体的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
10、 动机与兴趣 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 是按照个体已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 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 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 为印象形成。, 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在交往中人们一 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 的信息,而在最初的 印象形成之后,人对 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 视的现象,称为首因 效应。,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比 原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较大,称近因 效应。,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 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 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 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 初的倾向性印象
11、好似一 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 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 彩。,刻板印象,人们通过经验 形成的对某类人 或事物比固定的 看法,称之为刻 板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 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 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 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 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 符合个体期待 。, 印象管理的策略,1、按照社会常规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 3、按照社会期待管理自我,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投其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归 因的 概 念,归因就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
12、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过程。,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与易变性 可控性,控 制 点 理 论(罗特),内控者 外控者,归因的原则,不变性原则 折扣性原则 协变性原则,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五、 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我不比别人差,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 行为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差别 自我服务倾向 自我损害偏向 归因的拟人化错误 一致性信息忽略,给你一些人生的忠告,“所谓幸福与快乐,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家庭的融洽氛围是最
13、难能可贵的 。,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摘起话筒时请微笑,因为她能感觉到。,要和不同的人交朋友,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你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方法。,多看点书, 少看点电视。,当你和别人吵架时,试着就事论事。,找点时间单独呆会,用一种明确的方法解决争议,不要冒犯。,永远不要 以貌取人,和别人分享你的智慧,那才是永恒之道。,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一、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二、 社会动机的功能, 激活 指向 维持与调节,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一、亲和动机,亲和即合群,是个体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并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 动机,它是人际吸引最低
14、的层次。,亲和动机的作用,1、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 2、获得信息 3、减轻心理压力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一个好汉三个帮,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 2、情绪因素 3、出生顺序,乘虚而入,成 就 动 机,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 风险与成功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权利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人类的七类行为,宗教行为-人类个体精神生存的方式 利他行为-有利于人,有害于己 礼貌行为-有利于人,无害于己 合作行为-有利于人,有利于己 自为行为-无害于人,有利于己 自私行为-有害于人,有利于己 病态
15、行为-有害于人,有害于己,四、 侵犯行为(攻击行为),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的构成, 伤害行为 主观意图 社会评价,侵犯行为的种类, 愤怒性攻击:由于愤怒或怨恨而产生的对怨恨源的 工具性攻击:为满足某一需要而产生的 无聊性攻击:没有特定对象和方式的 控制性攻击:为达到控制的目的而进行的 模仿性攻击:没有明确目的的 反抗性攻击:受到攻击后的还击 变态性攻击:如施虐性攻击、人格异常性攻击,从方法和手段上:言语的攻击和肢体动作的攻击 从性质上:反社会性攻击行为、亲社会攻击行为、 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从策略上: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从方式上: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从攻击对象:对别人的攻击和对自己的攻
16、击,侵犯的原因, 本能论 挫折-侵犯学说 社会学习理论, 目标受阻 惩罚的强度 预期惩罚,联想 强化 模仿,侵犯的影响因素, 情绪唤起水平 道德发展水平 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角色与群体 大众传媒的影响,利他行为,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的分类, 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职责性利他行为和非职责性利他行为 求回报性利他行为和不求回报性利他行为,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一、冷漠行为的旁观者效应 1他人起观众作用 2他人起榜样作用 3他人在场起责任分散作用 二、产生冷漠行为的原因 1干涉的代价:时间、精力、安全等; 2他人受伤害的严重性; 3受害者的求助线
17、索; 4当时的情景。,利他行为的原因, 社会生物学观点 社会规范论的观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情境 时间压力 利他对象的特点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 内疚 人格 利他技能,三、社交情绪,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基本的社交情绪, 社交焦虑 嫉妒 羞耻与内疚,针对性 持续性 对抗性 普遍性,休 息 一 会,第五节 态 度,态度的特点, 对象性 稳定性,态度的成分,态度由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 行为倾向性(behavior),即知、情、意三个成 分组成,故称为态度的ABC模型。以上三个因素可能
18、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也可 能是不一致不协调。,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改变认知 增加新的认知 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改变行为,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谁?,宣传说服者变量,什么?,信息变量,方式?,渠道变量,对谁?,信息接受者变量,如:可信性吸引力,如:恐惧引起的单方面信息双方面信息,如:面对面传媒,如:智力性格原有态度,偏 见,偏见是人们不以事实为根据或以有限事实为依据对人对事所作出的以偏盖全的偏好或偏恶。大多指偏恶,情感多于认知。, 偏见的特征,1、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或过时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 2、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 3、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4、偏见含有先入
19、为主的判断,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 没有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拥有爱情,却不能拥有你,沟 通,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包括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沟通的结构,信息源,障碍,反馈,信息,信息接受者,通道,背景,体
20、语 沟 通,目光与面部表情 身体运动与触摸 姿势与服饰 身体间的空间距离,人际距离 (物理距离),亲密距离(0-18英寸,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亲密者之间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个人距离(18英寸-4英尺,约122厘米)-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约122厘米-370厘米)-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公众距离(12英尺)以上的距离-与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人 际 关 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人性直接性 情感性,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 3、感情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注意、抉择、初步交流
21、试图留下好印象 绝不涉及隐私问题 所需时间长短不一, 已有情感卷入 交流的内容增加 行为仍具规范性, 双方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安全感确立 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 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隐秘 的个人领域 ,可分享财产与生活空间等。 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水平,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兴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隐私,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包容的需要 支配 情感的需要,舒茨 1958,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人 际 吸 引,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状态,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积极
22、)形式。,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接近性-熟悉与临近 相似性-价值观、兴趣、社会地位、经验 互补性-需要、社会角色、人格 仪表(外貌) 才能- 人格特征,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 际 互 动,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合作与竞争,合作及其基本条件竞争及其基本条件,目标一致 共识与规范 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目标冲突 结局(零和冲突、双赢) 竞争有理性、规范,第七节 社 会 影 响,从 众,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的类型, 真从众 权宜从众 反从众,从众的原因, 寻求行为的参照 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
23、群体规模 群体凝聚力 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情境因素信息的模糊性 从众行为的公开性 权威人士的影响 个人因素自我评价 性别,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社会助长) 是指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个体的 工作效率的现象。 社会惰化(社会逍遥)是指由于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减少社会惰化作用的方法, 在公布群体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公布个人 的工作量; 让个体自己将他的工作量与标准水平进行 比较; 能让个体完成的工作,尽量让个体去完 成,每一项能使个体负责的任务,尽量由个 体负责。,去 个 性 化,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是指 处于群体之中的人们往往会丧失个人的
24、身份 感,表现为无自知性、自制力低,可能会加 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甚至是破坏性的 行动中。,三、模仿、暗示、社会感染,模 仿, 概念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 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使自己的行为与 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律”1、下降律2、几何级数律3、先外后内律,暗 示,暗示是指一种对人对己的非逻辑非说理的影响作用。受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接受别人和自己的手势、语言和行动等形式的影响作用,从而使自己的态度、情感和信念发生改变的过程。,暗示的种类, 暗示的方式不同言语暗示 行为暗示 表情暗示 符号暗示 暗示信息的来源不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 暗示影响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积极暗示 消极暗
25、示,暗示心理治疗,1、放松训练 2、减轻疼痛 3、消除症状,社 会 感 染,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的迅速性,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 爱情的特点, 相异性 成熟性 高级性 生理性 利他性, 爱情的发展阶段, 取样与评估 互惠 承诺 制度化, 爱情的形式, 浪漫式 好朋友式 游戏式 占有式 实用式 利他式,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腾伯格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边的完美组合。,(喜欢),(迷恋),(空洞爱),完美的爱 亲密+ 激情+ 承诺,浪漫爱 (
26、亲密+激情),伙伴爱 (亲密+承诺),愚蠢爱 (激情+承诺),激情,亲密,承诺,婚 姻,夫妻关系的类型,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离婚,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 需求不满 价值观念不一致 远离的“自我” 夫妻的性差异, 利益相异 只想得到 互不相让 无付出 心理调试缓慢,离婚的原因, 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 因未婚先孕而结婚的夫妻 结婚前了解少而婚后发现共同点也很少 父母离婚 有婚前性经验的人 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夫妻 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夫妻易离婚,“在这个世界上, 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 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五十次掐死 对方的想法。”,一位78年婚龄的老妇人的心理话,婚姻之所以是成年人的事情, 除了生理原因外,还因为它需要 成熟的心灵,需要心理上也具备 结婚能力,比如能够为自己的行 为负责任、愿意承担未知的风险等。,幸福婚姻法则,爱,责任,尊重,包容,家 庭,家庭的功能, 经济功能 性的功能 生育功能 抚养与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 感情交流功能 休闲与娱乐功能,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家庭的结构模式,1、核心家庭, 家庭的结构模式,2、主干家庭, 家庭的结构模式,3、联合家庭,家庭生命周期,痛快地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