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界航母”的沉没,亚细亚的故事,案例介绍,新华社2004年6月15日披露了这样一条消息:郑州亚细亚商场要卖“亚细亚”商标,各地的各类媒体相继转载。因为拖欠银行贷款,曾风光一时的郑州亚细亚商场的商标将被公开拍卖还债。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河南拍卖行业务二部主持此次拍卖活动,对“亚细亚”注册的20类34个商标进行公开拍卖,拍卖的这些商标可以用于家具、保险、建筑、教育等100多种商品。,案例介绍(续),“亚细亚”商标被拍卖的原因是,1999年,日薄西山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在郑州一家银行贷款460万元,到期后无力偿还本息。多次催要未果,银行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诉讼。法院
2、依法查封了由亚细亚商场注册并仍在生效的“亚细亚”注册商标。郑州亚细亚商场风光无限时,国人几乎无人不知,其无形资产更是被评估机构估价为数亿元。但拍卖预告发布后,这些昔日曾被评估高达数亿元的“亚细亚”商标并没引起多少企业的关注。拍卖预告发布后,企业反应平淡,只有三四家企业表示有兴趣参与拍卖。但是媒体热情高涨,已有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纷纷与河南拍卖行联系采访事宜。随着拍卖会上的锤起锤落,“亚细亚”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一、“亚细亚”的辉煌,1988年的秋天,在商业局家属院长大的32岁的转业军人王遂舟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下海出任一家正在筹建中的百货商场的总经理。风华正茂、心比天高的王遂舟仅
3、领了40万元开办费便毅然上任,而且只用了198天就完成了商场建设、筹备开业的各项工作,创下了河南商界的历史记录。1989年5月6日,拥有1.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从登台亮相的第一天起,亚细亚就以一种崭新而不凡的形象让人眼睛一亮。,商业活动策划高手,一、“亚细亚”的辉煌(续),走进亚细亚,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明亮、豪华的星级宾馆,四处是鲜花绿草,一切都那么的井井有条,那么的清新宽敞。王遂舟还把人工瀑布引到了营业大厅,清水叮咚,平添了无限乐趣。商场里不但有营业员,还有闻所未闻的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演员,中厅设置了琴台,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最具创意的是,每天清晨,商场
4、门口还有仪仗队升国旗,奏国歌,为围观的顾客做队列表演,这一场景一度成为郑州最著名的观赏景点。,企业形象塑造高手,一、“亚细亚”的辉煌(续),开张前夕,王遂舟在郑州各报纸投放了数十万元的广告,这是当时所有郑州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一句“星期天到哪里去亚细亚”(日后,王遂舟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时又将之修改为“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传遍了大街小巷。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亚细亚就获得了消费者极大的认同。商场开张当天,郑州城万人空巷,顾客如潮水涌来,保卫人员分批往里放人,共放了十几批。下午6点营业大厅提前关闭,90以上柜台的货物一售而空。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
5、商场第35位,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营销活动执行高手,一、“亚细亚”的辉煌(续),1992年10月,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稍后,王遂舟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嘉奖令,对郑州亚细亚商场及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亚细亚曾取得过几个“全国第一”:全国商场中第一个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设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当年的亚细亚以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亚细亚现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要
6、员来到亚细亚参观学习。,“被”杰出了,二、并非意外的转折,正当王遂舟带领“亚细亚”人全力打造“商界航母”、实现宏伟蓝图时,其个人荣誉也达到了顶峰,真可谓红极一时。也正在这时,一些当时还难以被人察觉的危机已经开始萌芽了。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二、并非意外的转折(续),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管理却显然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日后,亚细亚内部高层人士曾坦言:开业9年的亚细亚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在这9年中,亚细亚先后换了4任老总,却没一次审计,没一次交接。商品部的经理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也没审计,没交接。一件事便很有典
7、型性,1993年,有人向亚细亚借了800万元,却只是跟王遂舟口头打了声招呼,既没有合同也没有借条,随后几年,他一点一点地最后只还了300万元,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严重缺乏内控机制,二、并非意外的转折(续),在鼎盛时期,亚细亚每年的营业额一个亿、一个亿地往上翻,可是企业的纯利润却从来没有突破过1000万元。王遂舟对场面热闹、宣传轰动乐此不疲,可是对每年到底能赚多少钱却看得很淡。一帆风顺时,有人说他这是“战略家风范”,不争蝇头之小利,可是到了穷途末路,这无疑成了最致命的缺陷。,战略决策方面缺乏有力监督,二、并非意外的转折(续),1993年9月,王遂舟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
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五家(后增加至六家),新入伙股东均为此前在海南发迹的金融商及房地产商。他们几乎是簇拥着王遂舟,走上了“连锁经营”的不归路。,二、并非意外的转折(续),在不长的四年时间里,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其中,省内六家,均以“亚细亚”命名,省外九家均以“仟村百货”命名。这家自有资本总额不过4000万元的企业却进行着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随着北京店、上海店、广州店的相继开张,从表面上看亚细亚帝国版图的疆域似乎在一天一天地延伸着。,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突出,二、并非意外的转折(续),可是,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王遂舟正在奔跑着的这条通往“中国零售连
9、锁帝国”的康庄大道竟是一条失败之路。一个十分让人震惊的事实是,亚细亚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惨状竟无一例外。,三、大败局,1996年6月14日,郑州亚细亚集团召开了有史以来最沉闷的一次董事会。王遂舟逐一介绍各地连锁店经营情况;北京一天只卖七八十万,上海只有三四十万;省内几个店每月亏损400万,北京、上海、广州每月的亏损达2000万。他检讨说,我们当时年轻,没有考虑到那么多困难。,三、大败局(续),当时,各个分店的货款其实都已极度缺乏,根本无法达到使供货商满意的程度。以上海“仟村百货”总经理的话说:“商厦总经理学会了骗钱,配货总经理学会了骗货。”上海分店开业半年,拖欠货款3800万元
10、。“当时怎么想的先把货弄来再说!这些货的销售款大部分被我们自己花了,付款连45都不能达到。”这种不算高明的骗术一旦被供货商识破,其后果肯定不会太好。,怎么办?!,骗,一年后,上海“仟村百货”关门,总经理被厂家软禁数日,脱身后久未露面;一位留守的郑州籍干部,被愤怒的供货商围殴,打至吐血、昏迷不醒,上海的同事将他送到医院,正当输液时,另一拨供货商闻讯赶来,到病床前拔掉针头,将他架到黄浦江边,再打至半死,方才弃下,骂骂咧咧而去。1996年末,暴风雨终于倾盆而至。这年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哄抢一空。,三、大败局(续),此时,亚细亚河南公司还依靠着强大的惯性运行着:各分店礼仪队员每天按时升旗
11、、上操,经理们仍然每天在门口列队迎接第一批入场的顾客。郑州中心店每天都在闹市区的高音喇叭做广告:“亚细亚,河南人的骄傲!郑州人的荣光!”声调锵铿,异常刺耳。10月26日,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开业。当天的销售只有100多万元,以致购物广场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数字。王遂舟心情沉重地参加完“五彩”开业典礼后,离开郑州。当地传媒记载,他走的那天,天阴沉沉的,深秋的郑州,凄风苦雨,寒意袭人。,三、大败局(续),1997年3月5日,王遂舟召集亚细亚部分高层干部,正式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他说:“我们遇到了一些暂时困难,但是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商业趟出了路,没有白干。我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教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经
12、验和教训。”王遂舟离职后,亚细亚先后有数位总经理上任企图挽救败局。然而败局已定,“亚细亚”这艘郑州的“商界航母”终于沉没了。,四、 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亚细亚失败的探索,表面原因内部监督缺乏,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得到监督,而郑亚集团从未真正设立独立的监事机构。在亚细亚内,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在偶尔进行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了。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属下全无发言权,当然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可见内部监督极度缺乏是既成事实。,本质原因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问题,导致亚细
13、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致命的有两点:一是缺乏学习精神,妄自为大,一味地求“新”求大,盲目扩张,花样翻“新”,管理观念、知识、手段和方法严重滞后和缺失;二是没有建立合理稳固的治理结构,大权独揽,没有相互制衡和必要的监督。治理结构是企业的核心和顶层制度,它是在相应的控制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而企业控制环境又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1.董事会,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正监督引导的作用。在郑亚集团公司内部,董事会一致处于瘫痪状态。郑亚集团公司的注册日期是1993年10月,但直到19
14、95年6月才最后确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集团公司决策层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之中,没有按章程规范化运作,董事会从未召集过董事们就重大决策进行表决,凡事都由总经理一人拍板。1995年初,亚细亚的主要股东中原不动产公司董事长易人,新任董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表示,股权纠纷问题不解决就不参加董事会。由此,郑亚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监督机构陷入瘫痪。比如,冠名权属于无形资产,其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亚细亚”,如许昌、安阳、洛阳、商丘的亚细亚都是他签字同意的。在郑亚集团,总经理成了国王,董事会如同虚设。,筹资
15、过程中的中原不动产事件当时市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时期,法制环境不完善,也是造成郑亚集团内部治理不完善的一个原因。,2.企业产权关系及组织结构,郑州亚细亚商场是由河南省建行租赁公司和中原不动产公司共同出资200万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其中,租赁公司出资102万元,占51%的股份;中原不动产公司出资98万元,占49%的股份。由于郑州亚细亚计划在19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股东必须在5个以上才具备上市资格。由于种种原因,改建的郑州亚细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未获成功。于是,亚细亚上市未能做成,但虚拟的股权转让已被河南省体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认定,即河南建行租赁公司
16、51%的股权转让给海南大昌事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广西北海巨龙房地产公司10%;中原不动产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海南三联企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海南汇通信托投资公司18%。由于股权受让方未按协议及时把购股资金兑付,从此埋下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隐患。特别是后来中原不动产公司新任董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郑亚集团产权关系混乱局面就此形成。,3.经营者的品行、操守、价值观,1993年9月,经河南省体改委批准,仅仅有过渡意义的郑州亚细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亚集团”)。郑亚集团的法人代表是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郑亚集团董事会19
17、95年6月28日的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董事会同意公司经营者(海南商联)按销售额1%的比例提取管理费”。于是就形成了海南商联受托经营郑亚集团的运作模式,并与郑亚集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总部设在广州。从此,总经理在外地遥控实施对郑亚集团和商场的管理。总经理既是海南商联的法人代,表,又是郑亚集团的总经理,可以随意抽调人员与资金。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是,亚细亚的商誉和人员被海南商联利用,亚细亚的经营利润被海南商联占有,而这一切都是无偿的。1992年11月,亚细亚商场总经理就在海南注册了“海南亚细亚商联总公司”(简称“海南商联”)。又如,南阳亚细亚商场借到贷款2000万元,一位股东却要了600万元,拨到
18、成都给其一位朋友做房地产生意,结果全亏,以两栋楼房抵押。抵债手续尚未办妥,这位股东却对欠债人说,你不要向南阳还债了,你把两栋楼房给我,南阳的钱,由我还。最终,南阳亚细亚分文未得。这只是郑亚集团暴露出来的极小一部分,但已能说明郑亚集团经营者的品行与操守状况。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在本案例中,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暴露的十分彻底。,4.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虽然亚细亚商场初创使其在用人方面也有一些独特之处,但郑亚集团的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总体上却是:以貌取人。1995年底,广州
19、、上海、北京三地大型商场相继开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亚细亚从西安招聘了几百名青年,经过短期培训后,准备派往三地。由于不了解个人情况,只好对面观相,五官端正、口齿清楚的派往广州、上海或北京的商场当经理或处长,其他人员则当营业员。,随意用人。亚细亚商场艺术团的一位报幕员不懂管理不会看账,被任命为开封亚细亚商场的总经理。任人唯亲。亚细亚某领导的一位表弟原是郑州市郊的农民,也被委以重任;就连他家的小保姆也被任命为亚细亚集团配送中心的财务总监。排除异己。亚细亚曾有四位年轻的副总,因他们不附和总经理的意见,在1990年借故派往外地办事处。1991年夏,亚细亚驻外办事处撤销,四位副总返回商场时,他们的位置已被别人取代,接着半年赋闲,被调离商场。,5.信息沟通不顺畅,在郑亚集团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据称,集团内部一不需要成本信息;二不计算投资回报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资金被大量挪用,却不知去向何方。在郑亚集团,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上层管理人员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