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第1节,雨 巷,第1、2、3、4节,雨 巷,第5节,第6节,第7节,(一)教学目标:1、朗读作品,使学生了解雨巷这首诗的格调;2、联系当时社会背景,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运用画面,营造丁香氛围,让学生体会丁香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要求,听朗诵,戴望舒(19051950),戴望舒与夫人杨静及子女合影,戴望舒故居,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让我们听一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2、?,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思考:,一共是6个,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丁香姑娘、篱墙。主要是油纸伞、雨巷、丁香三个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第二个是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
3、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课前自学答案,3、支撑(chn) 彷徨(hun) 寂寥(lio) 惆怅(chu) 颓圮(tu p) 彳亍(ch ch) 4、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不知往哪里走,犹豫不决。 彳亍:指走走停停的样子。,课内导学:一,“我”雨巷 一段写:雨巷阴沉悠长 彷徨 二段写:美丽哀怨傍徨 理想三段写:冷漠凄清惆怅 “我”想象 四段写:如梦凄婉迷茫 丁香姑娘 五段写:默默走尽雨巷 象征六段写:消散颜色芬芳 彷徨希望 七段写:期盼丁香姑娘 现实
4、,课内导学:二,“独自” 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 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悠长” 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 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 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课内导学:三,1“像梦飘过”、“身旁飘过” 象征美好事物转瞬即逝 2“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 3“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 4“消了”“散了”“消散了” 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课内导学:四-1,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
5、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课内导学:四-2,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子如第四大题;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散了,散了,消散了”。,课内导学:四-3,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象征性的意象,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课内检测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俯卧撑(chn) 彷徨(hun) 寥寥无几(lio) 惆怅(chu chn) 风流倜傥(t tn) 枸杞(q) 颓圮(tu p) 2根据读音,写出汉字。 yu(忧愁)愁 tu(颓废)废 lio(寥阔)阔 3、雨巷诗人 D 4、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愁绪中,合作式学习,品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你”是位什么样的人? 一个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思妇形象。,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