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6246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 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隆 中 对,陈 寿,下对上回答 此为“对策”,节选自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陈寿(233297)字承祚(zu) 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 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 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出处、作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史学,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

2、 、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关于三国志,史记,汉书,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汉室后裔刘备想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但苦于势单力薄,无力与曹操、孙权抗衡。于是,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壮大力量。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西)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就先后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兴复大业的意见。,背景介绍,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读准下列红字的音。 陇亩 倾颓 猖蹶 存恤 夷越 胄 殆 沔 诣,lng,tu,chngju,x,y,zhu,di,min,y,第

3、一部分(第1段)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埋下伏笔。,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否太狂?作者这样写是什么意图?,并不“狂”。实际上诸葛亮的才能远高于管仲、乐毅。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非凡。,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将军直枉驾顾之”,暗示诸葛亮有大才,不会轻易投靠刘备; “就见”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意,才有可能感动诸葛亮并赢得他的信任。,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这是全文的重点,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

4、才预见。(这部分可分为三层。),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明之士思得明君”);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仅仅是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吗?,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 “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奸臣”指曹操;“主上”指汉献帝。 这句话指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 具体是指什么?,

5、兴复汉室,统一中国。,对曹操为什么“不可与争 锋”?,曹操占有“以弱为强”的“天时”与“人谋”。 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对孙权,为什么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为什么要先“跨有荆益二州”?,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地利天时,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属于什么描写方

6、法?起什 么作用?,侧面描写。 烘托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理清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抱负。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劝说关张信任诸葛亮。,隆中对被史家称为“千古奇策”,请指出这一 “奇策”分为哪几个步骤。,先消灭割据势力中最弱的刘表和刘璋,跨有荆、益两州建立根据地,形成鼎足之势。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积蓄力量。 从荆、益二路伐曹兴复汉室。,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记叙了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为刘备规划的一条完整而又明确内

7、政、外交和军事路线,预见了三足鼎立之蓝图,充分展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课文小结,诸葛亮是根据什么 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 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 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课后练习一 1,正面写不凡抱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侧面写清高品格:“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课后练习一 2,刘备处境:“汉室

8、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隆中对策,总的形势: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靠人谋取胜,不可与争锋。,江东国险民附,人才济济,不可谋取。,荆州可取。,益州也可取。,刘备的有利条件。,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可以图霸业,不忘兴复汉室,刘备全部采纳了诸葛亮的意见,“今操已拥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其主不能守将军岂可有意乎”,“刘璋闇弱。”,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课后练习一 3,诸葛亮的分析总分总思路。总的形势:“自董卓已来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能与曹操争锋:

9、“曹操比于袁绍此诚不可与争锋。”应以孙权为援:“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阐明荆、益可取的理由:“荆州此据汉、沔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刘备夺取荆、益应具备的条件是:“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贤如渴。”得荆、益之后应采取的策略:“若跨有荆、益内修政理。”要达到的目的:“天下有变汉室可兴矣。”分的部分可分三层:回答三个问题:谁不可取?谁能够取?取后怎么办?,1.谓为信然,练习三 归纳下边词语的义项和用法,信,2.欲信大义于天下,3.信义著于四海,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确实;副词,对客观情况的真实表示肯定,通“伸”,伸张;动词,“信大义”是动宾短语,信用;名词,作主语,诚实可信;形容词

10、,作宾语,1.羽、飞乃止,练习三 归纳下边词语的义项和用法,乃,2.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陈涉乃自立为王,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才;副词,作状语,本来是;副词,起强调作用,表示判断,就,于是就;副词,表示事理相因,竟然;副词,表示出人意料,1.谓为信然,练习三 归纳下边词语的义项和用法,然,2.然志犹未已,3.杂然相许,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如此;代词,代客观实际,然而,但是;表示转折,相当于“的样子”;用作形容词词尾,与“若”组成“若然”短语,可译为“像似的”,1.此诚不可与争锋,练习三 归纳下边词语的义项和用法,诚,2.帝感其诚,3.诚如是,则

11、霸业可成,4.今诚以吾众作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的确;副词,表示事情的确凿,诚挚;形容词,作宾语,果真;连词,表示假设,假如;连词,表示假设,1.此弱为强者,练习三 归纳下边词语的义项和用法,以,2.皆以美于徐公,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4.此诚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由;介词,表示起点,认为;动词,作谓语,而;连词,表示结果,把;介词,其后省略的“之”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赞诸葛亮的诗:,开阔视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 相 杜甫,【简析】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诸葛亮用兵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的锦囊 诸葛亮隆中对策 诸葛亮弹琴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返回,上页,下页,他是我国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返回,上页,下页,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