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五 快速判断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正误 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常见古诗歌鉴赏选择题的五大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对词语的孤立理解,容易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 第一,对于词语理解,要分析诗歌蕴含的感情,要注意结合主旨和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第二,对于题干一定要读懂读明白,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第三,强化“三读”读题目,读作者,读注释。 误区二:对诗句内容
2、的理解太片面。弄懂诗句的内容是理解文章情感的前提。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大多都有对诗句的赏析,有的考生根据各选项解析片面理解诗句,导致选择失误。 应对策略:,第一,抓住句子的意象和句子描绘的画面,弄清诗句的表面意思。 第二,扣住关键词语,结合语境概括诗句内容。 第三,分析诗句所用手法,弄清诗句深层内涵。 误区三:对人、事、景、物的形象特征理解错误。对诗歌塑造的人、事、景、物的形象特征不是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使用的手法等归纳概括,而是主观臆断,对诗歌形象特征判断错误。试题也常按照这种方法随意联系,给出似是而非的形象特征,要求考生判断正误。,应对策略: 第一,注重诗歌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相关内容。
3、 第二,从这些内容中把握人、事、景、物的特点。 误区四:对表达技巧的理解错误。 应对策略: 第一,答题的时候,凡是有表达技巧的地方要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依据,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第二,抓关键句,关键句抓炼字,炼字抓修辞,这是考生鉴赏诗歌的法宝。 第三,考表达技巧也是考对内容的理解,所以切不可脱离诗句,只看选项,以选项里的分析代替自己的理解。 误区五:对主旨以及感情基调把握不当。 应对策略: 第一,应抓住意象,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把握诗歌内容和中心主旨,不要只关注选项。 第二,找诗眼,它常常是感情总基调。 第三,找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1.(2018山西45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
4、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秋登城北门 陆 游,【注】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
5、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 ,并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项,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没有议论。,【答案】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