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 ,概括文章内容,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2014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书包 秦文君 20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与此同时,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
2、这样的红书包。,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妈妈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
3、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就在这时,店要打烊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又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
4、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擦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喜欢上这红书包的,竟没有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三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已换了一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
5、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在何处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 注 打烊(yng):关门停止营业。旖旎(yn):柔和美好。,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1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3分) _ _ 2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捂只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只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只眼 D退远点 捂只眼 凑近着,红书包很美;有了红书包,“我”就很快乐;大家
6、都认为红 书包漂亮;别人有,我也要有。,C,3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6分)() _“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_“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_,我急切想买到红书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我珍藏用旧的红书包,我羡慕别人的红书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4文中画线句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4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
7、: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_ _ _ 5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6分)() _ _ _ _,把“妈妈”改成“爸爸”,使情节合理顺畅。“爸爸推着自行车”这一情节承接上文爸爸答应女儿去买红书包的情节,兑现了给女儿的承诺,也与正文妈妈给爸爸擦松节油的情节相吻合。,要关注和热爱生活中的美,但不要攀比(或“心存妒意”);不因急于获得而焦躁不安;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关心别人;能体会到美又懂得美,存着爱美之心是世界上最美的;要体悟父母的爱;人是在经历和感悟中成长的。,解 析 该题考查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答题时要树立“中心意识”,答案不能跳出文章中
8、心的范畴,通过把握全篇内容,分点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怎么写),方 法 总 结,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
9、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模式 以为线索(明线、暗线),串写了,表达了情感,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题型2: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找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总分总(掐头去尾)。 题型3:某句话(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点面结合) (1)内容上的作用。(点) (2)结构上的作用: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10、等。(点) (3)对文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面) 答题模式 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在结构上(内容上),表达了(联系中心)。,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记叙要素,我们在概 括文章大意的时候,可以从记叙文的要素入手,找出各个记叙要素合并,组织语言。 2题目扩展法:就是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或对文章题目扩展充实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虽然文章有8个段落,但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只需在题目“散步”两字上给予适当的扩
11、展即可主要写了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因为这个题目本身交代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考点二:概括文章内容(写什么),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阅读时先将每段的大意明确,再将各段的大意串联、合并。 4提取主要信息法: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提取和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对于写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总结“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时,就可采用提取主要信息法,从文章第12段到结尾,提取到的主要信息分别为:提问“怪哉”一虫的事;到三味书屋后边的园子里去
12、自寻乐趣;写师生读书的场面;写学生做游戏、画画儿。,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5抓关键句段法:有些文章的关键句段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要关注开头句(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和结尾段落以及抒情、议论等关键句子,答题时直接将这些句子加以整理即可。比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在梳理哪些事情主要表现了男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形象特点时,就要重点关注文章中的5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既写出了一个男孩子的成长过程,又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通过细细品味,前两个小标题写出了一个男孩
13、子的个性特点;后三个小标题既写出了个性特点,又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男子汉”的形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随 堂 演 练,【2014合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在水中的爱 徐立新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中,很少有机会吃上鱼肉。有一年暑假,我从镇里垃圾场上捡回一本书,里面说只要准备一根鱼竿和一个鱼钩,再放上点诱饵就能很容易钓到鱼。 对鱼肉的本能渴望,使我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上所说的,偷偷地将一根母亲平时用的缝衣针烧弯做成一个鱼钩。然后,便在村口唯一的一个死水潭里有模有样地钓起鱼来。 一天下来,毒辣的太阳几乎晒脱了我一层皮,但没有一条鱼肯上
14、钩。我伤心极了,认为书上说的都是骗人的,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晚上我回到家,满脸的不高兴,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走到我身边,说:“明天再去试试,哪有刚一钓就能成的?鱼儿都在观望呢!” 于是,第二天我又去了死水潭,依旧没有收获,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嘲笑我,说:“我们这儿是连鸟都不愿落脚的山区,死水潭怎么会有鱼?祖祖辈辈都没人见过,只有像你这样的傻娃才会认为有!” 我不服气,委屈地跑回家,向父亲哭诉。父亲说:“那你怎么看?”我说,可能是我的鱼钩出了问题,鱼儿不愿上钩。父亲点了点头,说,那就重做一个吧。随后,父亲便在煤油灯下做了起来。,
15、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第三天临近中午时,死水潭里的第一条鱼儿终于被我拉上了岸活蹦乱跳的,大得很。听说我钓到了鱼,村里人都来围观,对我不停地夸赞,我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大英雄。紧接着,我又钓到了第二条、第三条 到第六天时,我已经能钓到很多鱼,父亲都可以拿着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去卖了。用卖鱼的钱,父亲还给我买回好多棒棒糖,我分给同村的其他孩子,差点把他们都甜疯啦! 那个暑假我一直都在钓鱼,非常快乐,仿佛空气里都长满了我的骄傲和自豪,再也没人敢嘲笑我傻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
16、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多年以后,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有一年,我回去看望独自生活在乡下的老母亲,其间,我心血来潮,突然想再去死水潭钓钓鱼。没想到,母亲却连连劝阻道:“别去了,那里面哪会有鱼,你以为你父亲还在世呀!”我一愣,随口问道:“为什么,小时候我不是钓到过很多鱼吗?”母亲叹了一口气:“你还真认为潭里有鱼呀,你钓到的那些鱼都是你父亲放进去的。既然事情都过去了,那我不妨告诉你吧!”母亲说道。原来,为了不让我被村里人嘲笑,丧失做事的信心,父亲在帮我做好鱼钩的当天晚上,向一个亲戚借了几十块钱,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父亲便带着一只木桶,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的菜市场买回了十几条鱼,然后放进死
17、水潭里,好让我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但是,那十几条鱼很快便被我钓完了,于是,父亲又去四处借钱买鱼,整整忙活了一个暑假。母亲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鱼贩子呢!“只是这个鱼贩子只赔不赚,欠了不少债,好几年后才还清了!”母亲的话,我懂。我无法还原父亲当年买鱼时的具体细节,但有一幕似乎立即浮现在我眼前:炎热的酷夏,一个男子来来回回翻山越岭地走十几里的山路,并努力地保持着木桶里的鱼不死,为的是好将它们放进死水潭。而这一切,他做得滴水不漏,将儿子整整骗了几十年。 (有删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1本文
18、以“藏在水中的爱”为题,有何妙处?(3分) _ _ _,以“藏在水中的爱”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 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本文题目“藏在水中的爱”突出了本文的新颖性和悬念性,而且暗含了父爱如山的内容和情感,作为文章的暗线贯穿了全文。,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2小的时候,“我”在死水潭钓鱼的前后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分)() _ _ _,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伤心(不高兴)不服气,委屈高兴骄傲和自豪。,解 析 此题
19、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其实也就是考查学生通过把握感情变化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通读全文,然后通过分析“我”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即可得出答案。,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3赏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色。(3分) 一天下来,毒辣的太阳几乎晒脱了我一层皮,但没有一条鱼肯上钩。 _ _ _,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对当时钓鱼的自然环境进行描写,烘托了“我”没钓到鱼的伤心之情。,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解 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角度分析,考生必须分清各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一般
20、先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而后指出其相应的修辞效果,再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句子的语境谈内容和感受。,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4文中第B12B13段采用了何种写作顺序?有何作用?(4分) _ _ _,插叙。既解开了“我”当年能够在死水潭钓到鱼的原委,又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 析 此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及其作用。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这种写作顺序属于插叙。这样写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有曲折性,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5请你结合文章,发挥想象,把“但有一幕似乎立即浮现在我眼前”的一幕情景补写出来。(4分) _ _ _,示例:炎热的酷夏,一个男子来来回回翻山越岭地走十几里的山路,并努力地保持着木桶里的鱼不死,然后将它们放进死水潭。,解 析 此题考查学生拓展想象的能力。回答该题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想象的情景一定要合乎文章的内容,答案要在情理之中。,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10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