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语交际习作七,广州黄埔港湾小学 叶丽芳制作,,,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口语交际,,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 到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 )的小兵张嘎,( )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 )的刷子李,( )的托德,( )的老板,请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物的特点。,回顾总结,,()的小嘎子,()的胖墩儿,,( )的严监生,,( )王熙凤,,( )刷子李,,( )托德、( )老板,,.其实,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这些人物,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苏七块,,钱学森
2、,居里夫人,,邱少云,,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焦裕禄,,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紧扣一例,领悟方法.,在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讲人物故事,1、讲出人物特点 2、讲出人物主要事迹 3、讲出你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你最
3、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习作,写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我们认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说说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形象呢?这些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呢?,,,题目 写一个人物(总写分写) 我的妈妈 总写 开头总写人物特点 分写 分写人物特点一(分写人物事例一) 分写人物特点二(分写人物事例二)分写人物特点(分写人物事例) 总写 抒情赞美人物 与开头相呼应,,写人: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
4、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一、抓住特点。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帮助别人,有的同学爱吃零食,等等。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等等。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二、选好事例。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两、三件事来写一个人)。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三、运用描写。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要运用动作、语言、心
5、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四、写出细节。要把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写具体,写生动。五、善用对比。,,习作要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习作写法指导,本次习作作为写人的练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外貌描写,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
6、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说说他们的性格,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2、她叫小花,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件红底白点小外套,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3、我的同学强强,他胖乎乎的圆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只要他一眨巴眼儿,准出鬼点子。在他那黝
7、黑的脸上,不论是鼓鼓的腮帮,还是薄薄的嘴唇,或是微微上翘的小鼻子,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害羞但天真、活泼),(文静),活泼、滑稽、逗人),,习作写法指导,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二.动作描写 1、要具体,抓住特征。 2、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彰显人物性格。 3 、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
8、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的或细致的描写。,,三,语言描写 准确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原)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修改后),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
9、,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习作写法指导,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帮你构思,1、 并列式结构我们在记叙人物时,有时会根据人物的特点、品质,采用并列式结构的方式进行记叙。所谓并列式结构,即
10、列举人物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几个并列的段落具体叙述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如在写我的老师一文时,小作者在文中通过三个自然段记叙了老师的三个突出的特点或品质:在学习上,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在生活中,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大伙伴在为人上,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样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层次清晰,印象深刻。,,帮你构思,2、 递进式结构我们在写人物时,为了使读者逐步加深对主人公的认识,在行文时,有必要分层次一步一步地展现出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即通过几个事例,在几个意思呈递进关系的自然段中,突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或精神品质。如在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可以通过三个自然段,一层进一层地写了三个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某
11、某同学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某某同学还是我们班体育健将呢某某同学“心中有他人”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帮你构思,3、 先抑后扬式结构我们在写人物时,为了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有时会采用先抑后扬的结构方法。所谓“先抑后扬结构”,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先有意将人物的优点写成缺点,然后在文章的后面逐步让读者体会到人物精神的可贵、伟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如在写我的叔叔一文时,先写叔叔在为别人帮忙时,收下了别人送给他的钱,从此,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敬意;接着写我对叔叔的误解,最后写知道叔叔将别人送的前代他交了税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发自心灵深处表示对叔叔的敬佩和内疚,,例文欣赏,我的叔叔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
12、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
13、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
14、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先抑后扬结构的文章,小作者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习作的好材料。文章的开头部分,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叔叔的误解,让人读了心生悬念,极大地引起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一步步地揭开其中的缘由,等到自己明白真相时,一种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显得水到渠成。,,评评改改,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想:“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
15、有什么建议”。,,(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文章评价标准,,再见,,日积月累,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日积月累,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比较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
16、有礼貌,与外貌好不 好看关系不大。 仪表堂堂:形容人的外表好看。,,考一考,1、文质( )( ) ( )( )堂堂 ( )背( )腰 身( )力( ) 2、神采( )( ) 满( )( )风 ( )头( )气 目( )口( ) 3( )( )如飞 活( )乱跳( ) 大( )大( ) 点( )哈( ) 4、低( )细语( ) 巧( )如( )( )( )动听 ( )重( )长,,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成语?,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贼眉鼠眼 豹头环眼 瘦骨嶙峋 肥头大耳 眉清目秀,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趾高气扬 愁眉苦脸 憨态可掬,大步流星 手忙脚乱 前仰后合 大打出
17、手 手舞足蹈,快人快语 口若悬河 伶牙俐齿 笨嘴拙舌 唇枪舌剑 大吹大擂,,成语故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成语故事,张芝: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
18、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释 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cm) 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成语故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表示像云一样很轻盈。,表示同盘旋舞动的龙一般敏捷有力。,课文第几自然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用入木三分造句。,这部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情节也很感人。,,拓展延伸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
19、,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喜否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喜否,伯喜否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喜否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
20、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 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闻鸡起舞
21、,晋代的祖逖t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kn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
22、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爱屋及乌,“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
23、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
24、,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
25、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
26、,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
27、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安然无恙,,安然无恙,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28、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安如泰山,,安如泰山,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
29、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
30、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
31、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安步当车,,安步当车,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
32、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
33、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
34、,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成语故事,,囊萤
35、映雪,,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人。他好学不倦,却因家境穷困,往往没有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书,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便捉了几十只,装在白夏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呵!光亮还不小呢!便打开书本,埋头学习。囊萤苦学的故事是很有名的。宋登春诗:“学书夜囊萤。”李申寄刘明府:“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杜甫题郑十八丈著作故居:“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都用的是这个典故。杨弘贞、赵蕃等人,都作过萤光照字赋。 和“囊萤”并传的是“映雪”的故事。 孙康,晋代京兆人。他和车胤一样,酷爱学习,常常感到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很想以夜继日,
36、却点不起灯。特别是冬季,昼短夜长,让黑夜的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 有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看见窗户缝里透进白光,还以为已经天明了;及至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山、水、树木、屋宇,无一不银装素裹,闪闪发亮。他欣赏了一会雪景,忽然灵机一动:映着雪光,不是可以读书吗? 从此以后,他每夜都映雪读书,不觉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读书到鸡叫。,,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
37、,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
38、苏秦的锥刺骨。,,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
39、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 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 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 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 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