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西魏北周,东魏北齐,隋,581,589,第1课 隋的统一和大运河,隋的统一,背景:,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长期的割据分裂,人民渴望统一 陈朝政权腐败,时间:589年,影响:,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凿原因:,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目的),开凿条件:,二.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中考重点),1.大运河开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大运河的概
2、况:3 + 4 + 5 1 (三点)(四段)(五大水系)(一条运河),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陈朝,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隋炀帝曾率20万人船队从东都洛阳到江都巡游,船队经过的运河沿岸的百姓可遭了殃。船队走的两段运河是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3、 A B C D,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A.以长安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 B.沟通了中国的南北水路交通 C.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 D.连接长
4、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是通济渠,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拉开序幕,其中东线工程将把长江水从江苏调运到河北与天津,大运河今后将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的输水河道。请回答: (1)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时期?,隋炀帝,(2)大运河以何地为中心,北至何地,南至何地?,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多,如统一南北,创立科
5、举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隋朝大运河经过那几个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今年发觉出来的大运河文物。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材料一: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 汴河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汴河怀古,(1)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河应该是?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2)结合材料一,说说当时能够修建
6、大运河的条件是什么? 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有利于国家统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运河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7、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贞观
8、之治的表现,1、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魏征),选用贤能。,2、改革,改革赋役制度,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完善科举制度,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新政,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忘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减少农民服劳役的天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对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政策,如派兵消灭了东突厥2.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为安定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
9、.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证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是谁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唐朝时,“六部”是由哪个机构领导的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内史省,唐代哪个部负责考核官吏 A.户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10、”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 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C.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D.唐太宗创立三省六部制,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11、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1、科举制的目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中考重点),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3、科举制隋炀帝诞生,完备于唐朝,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影响)(P21页)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 。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 。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和创造精神。,科举制对唐朝教育事业
12、的影响(补):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3、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13、,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崇明经考试,“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青年
14、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
15、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2分)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 (2分),答:(1)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007年扬州历史中考第28题,(2)“长策”指科举制度。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第5课 “和同
16、为一家”,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仰慕中原文化,(2)和亲的重大意义:,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突厥,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第6课 开放与交流,对外友好往来的条件:(补) 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文化: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 其他
17、:交通发达,长安、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印章和拓印刻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雕版印刷,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二、火药,唐代“药王”孙思邈(mio)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纪录下来。,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般了解),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人称赞“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郾城大捷:1140年,岳飞带
18、领宋军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岳飞抗金,岳家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a岳飞抗金是正义的,是符合人民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本原因) b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比较强。c其他抗金将领对金的斗争,支援和配合了岳飞的抗金斗争。,影响:,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请回答: (1)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向金求和,维护宋高宗的统治。 (2)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经过十年抗金斗争,南宋收复了许多失地,抗金斗争
19、顺利发展(3)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被宋高宗解除了兵权,之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4)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吗?为什么? 答案之一:不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为了国家、黎民百姓不能班师,要坚持到底。 答案之二,会的,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突出,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皇帝命令高于一切。,三、宋金南北对峙:,标志:,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转移,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开始(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1、原因:,_战乱,经济遭破坏 _相对稳定,2、基础:,_以来 经济重心
20、已有_趋势,3、含义:,全国经济重心 由_转移到_,4、影响:,促进了_的发展, _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北方,南方,魏晋南北朝,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太湖流域,五代开始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南迁,经济萧条,经济发展,经 济 重 心 南 移,纸币的出现,南宋纸币,金朝纸币,北宋交子,元帝国的巩固,政治,经济,意义,行省制度,重农政策,融合、巩固、发展,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一代天骄”的崛起,成吉思汗铁木真组织了一支强大军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各部落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召开大会,推举铁木
21、真为蒙古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成吉思汗时,创制了蒙古通行的文字.,元朝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行中书省,目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管辖,内容(巩固统一措施),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作用:,宣政院:管理西藏; 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北宋毕昇,第15课 推进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一、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
22、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传播: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我国在唐代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宋代加以改进,制成了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的应用于军事战争。,三、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其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09 恩施州)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 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造纸术 A. B. C. D.,(09 耒阳市)下列关于四
23、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纸被耒阳人蔡伦发明于东汉年间 B.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是指南针的雏形 C.雕版印刷术成形于活字印刷术之后 D.火药运用于军事,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
24、世纪中叶,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使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材料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允许引用或摘录原句)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指南针) (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州的传播顺序。 (3)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四个世纪) (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战争) (5)从材料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
25、文明交流的使者。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实战演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圆形方孔钱 C、蚁鼻钱 D、刀形币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是哪一个人物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下列成就发明于北宋时期的是 (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关于资治通鉴,不
26、正确是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1、概况:_史学家_编写;是我国第一部_。 2、宗旨:“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统治者提供_经验。 3、内容:4、意义:,一、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治国,1)按_顺序记述了_ 到_共1362年的历史。 2)记述与历代_相关的_、_、_。,年月日,战国时期,五代末年,朝政兴衰得失,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 清 时 期,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
27、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清朝是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时期;明清时期我们统一的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但这一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正走向没落,社会出现危机。,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 书礼易 春秋 答题形式:“八股文”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八股取士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影响:,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皇帝:雍正 作用:军机大臣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代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 军机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
28、物。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反映了君主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雍正,军机处的设置,(09 揭阳市)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东厂 C增设军机处 D设立锦衣卫,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扫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收复国土是正义的事业,得到了士兵和台湾人民的广泛支持,军队有战斗力,有战胜敌人的决心。 意义: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台湾是中
29、国的土地,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它归还原主” 请回答:(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2)此人在历史上最大贡献是什么?如何评价他?(3)材料中“你们”指谁? 什么时候占领台湾的?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多少年?(4)清军何时进驻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有何意义?,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荷兰军队,1624年;38年之久,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其意义为: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开放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台湾经济繁荣,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
30、重大贡献。郑成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俄文),尼布楚条约,回顾唐朝和元朝时,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吐蕃与唐朝保持着长期联姻、经济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元朝时,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赐与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与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派驻藏大臣,1、确立册封制度
31、,2、设置驻藏大臣,意义:稳定西藏政局,密切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作用: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驻藏大臣的令牌,一、明朝开放外交郑和下西洋,1.西洋的概念,明代把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2.为什么要下西洋? (目的),为了加强对外友好往来,宣扬国威。,下西洋的条件,经济条件: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客观 原因,主观 原因,郑和具备相当的政治、军事、航海、 外交方面的才能 郑和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技术条件
32、: 造船技术宝船航海技术罗盘和航海图,政治条件:政局稳定,政府支持,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意义: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特点: 时间早,规模大,路程远,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3、,意义2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意义3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原因 害怕西方殖民势力的殖民活动和沿海人民的抗清力量。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具体表现:,.具体表现有哪些?,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
34、只的载重量。,.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请回答: (1)此话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2)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008年春天发生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以及“藏独”分子骚扰奥运火炬传递事件,暴露出达赖集团仍然“独”心不死,妄图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
35、。上世纪80年代,叛逃国外的达赖曾公然宣称“西藏不是中国一部分,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请你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对达赖的这一言论进行驳斥。,(1)唐朝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 (2)元朝将西藏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 (3)清朝时,规定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藏作为办事大臣辖区,是全国二十五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4)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藏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放西藏民主改革50年纪录片,回顾了西藏的沧桑巨变。下列哪些史实有力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 元朝设置宣政院 清朝初年确定达赖、班禅册封制度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A. B. C. D.,2008年2月26日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编写历史短剧郑和下西洋时,同学们在道具配制时出现了错误。请指出 A.参阅海国图志了解沿途情况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以火药武器威慑海盗 D.带有大量丝绸、瓷器等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