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扩张难易程度,顺应性(C)与弹性阻力(R)成反比:1C = R,总顺应性(C):1/C= 1/CL + 1/CT,肺顺应性(CL) = 肺容积变化(V) L/cmH2O 跨肺压变化(P)跨肺压指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单位肺容积下的顺应性为比顺应性。 比顺应性 = 肺顺应性 (L/cmH2O)/ 肺总量(L),胸廓弹性回缩力依所处位置,既可是吸气阻力,也可是吸气动力,肺和胸廓串联排列,总弹性阻力是两者弹性阻力之和。,气道阻力(占80%-90%)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30%) 粘滞阻力,气道阻力是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及气体与呼吸道间的摩擦力。,气道阻力 鼻50
2、% 声门25% 声门以下 25%,影响因素: (1)气流速度 呈正相关 (2)气流形式 层流阻力小,湍流时阻力大 (3)呼吸道口径 是影响气道阻力主要因素,气道口径影响因素:跨壁压、肺实质的牵引、自主神经、化学因素,肺容量,1.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400500ml。,2.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又称吸气贮备量 15002000ml,3.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又称呼气贮备量,9001200ml,4.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肺内仍残留气量。,5.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男3500ml,女25
3、00ml。是肺通气功能的指标。,6.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 尽力吸气后,以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数,分别为83%、96%、99%,是肺通气的较好动态指标。,7.功能残气量 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气体量,是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8.肺总容量 肺容纳的最大气量即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男5000ml, 女3500ml,1. 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C) A.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 C.胸膜腔密闭 D.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 E.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 2. 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减少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 B.
4、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引起肺水肿 E.由肺泡型细胞所分泌,1.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量。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min)。,2.最大随意通气量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最大气量。,3.通气储量百分比 平静呼吸时每分通气量与最大通气量比,可了解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通气储量百分比 = (最大通气量 - 每分平静 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100% ,其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内的气量。,从鼻腔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解剖无效腔,约150ml。,气体进入肺内而未进行交换的肺泡容量,称肺泡无效
5、腔。,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容积)呼吸频率,(500 150) 12 = 4200,(1000 150 ) 6 = 5100,(250 150 )24 = 2400,深而慢比浅而快呼吸更利于气体交换,评价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有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泡通气量等,最好指标是肺泡通气量,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与气体的分压差、溶解度、温度和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平方根和扩散距离成反比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为扩散系
6、数CO2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换气:肺泡内PO2高于静脉血, PCO2低于静脉血,O2由肺泡向静脉血扩散;CO2由静脉血向肺泡扩散,组织换气:组织内PO2低于动脉血, PCO2高于动脉血, O2由血液向组织扩散;CO2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扩散速率:与分压差、溶解度正相关,与分子量平方根负相关。CO2扩散速率是O2的2倍。,呼吸膜 与呼吸膜厚度负相关,与扩散面积正相关。,呼吸膜由肺泡液体层、肺泡上皮层、肺泡上皮基膜,间隙、毛细血管基膜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基膜6层构成,总厚度不到1m气体易于通过。,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为0.84
7、。,大于0.84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小于0.84意味着产生动-静脉短路两者均致缺O2和CO2潴留,主要是缺O2,肺扩散容量 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时每分钟经呼吸膜扩散的毫升数。,正常人平静呼吸时O2肺扩散容积为20ml/minmmHg,CO2肺扩散容积为O2的20倍。,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占1. 5 ,化学结合占98.5% 物理溶解是化学结合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1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调节,2. Hb与O2结合是氧合不是氧化,3. Hb与O2结合力强,1分子Hb结合4分子 O2,第三节 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Hb氧容量(血氧容量): 100ml血液中Hb能结合
8、的最大O2量,Hb氧含量(血氧含量):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量,Hb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百分比,发绀:血中去氧Hb达50g/L以上时,皮 肤、黏膜等部位呈紫蓝色,CO中毒时,CO与Hb结合力为O2的210倍,可抢先与Hb结合,使Hb不能与O2结合。HbCO呈樱桃红色。,红细胞增多症病人出现发绀,但不缺O2,氧离曲线,氧饱和度与PO2关系的曲线,呈S形。,1.上段(10060mmHg)较平坦 在该范围内,Hb氧饱和度90-97.4%,变化不大,是Hb与O2的结合部分。意义:PO2较低时,Hb氧饱和度仍较高,安全系数大;掩盖早期缺O2病情。,2.曲线中段(60
9、40mmHg)较陡 血PO2稍,Hb氧饱和度很多,代表安静时释放O2的部分。意义:Hb O2在组织处可释放较多O2 O2利用系数:释放O2占动脉血氧含量百分数,3. 曲线下段(4015mmHg)最陡 代表O2贮备。 意义:运动或劳动时Hb O2可释放更多O2。,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1.pH和PCO2 血pH或PCO 2,曲线右移,释放供组织利用。 波尔效应:PH降低Hb与2亲和力的效应。意义:促肺毛细血管内氧的结合和组织毛细血管内氧的释放。,2.温度 温度时,曲线右移,释放更多供组织利用。反之,使曲线左移。,3.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升高,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
10、;反之,曲线左移。,4. 其它因素: Hb的Fe2+成Fe3+,不能运O2 CO中毒,二氧化碳的运输,CO2物理溶解占,化学结合占95,其中碳酸氢盐占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占,. 碳酸氢盐 CO2在红细胞内经碳酸酐酶作用与H2O生成H2CO 3,再解离成HCO- 和H+。HCO-与K+结合成KHCO 3,在血浆内与a+结合成NaHCO 3进行运输。在肺部反应反方向进行。,.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CO2与红细胞Hb中珠蛋白的自由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HbNH2O2+H+CO2 HHbNHCOOH + O2 上述反应迅速可逆,不需酶参加。,1)CO2解离曲线 反映血CO2含量与PCO2
11、关系的曲线,2)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 称何尔登效应。,CO2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呼吸运动神经原的集中部位。,1. 脊髓 横切延髓与脊髓呼吸停止。表明呼吸节律不是脊髓产生。脊髓是联系脑和呼吸肌中继站和一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2. 延髓 呼吸节律基本中枢,脑桥与延髓间横切,出现喘息式呼吸,(1) 背侧呼吸组 孤束核腹外侧,多为吸气神经元,轴突下行交叉支配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引起吸气。 (2)腹侧呼吸组 疑核呼吸神经元支配膈肌和肋间外肌,引起吸气;后疑核神经元支配肋间内肌和腹肌,引起主动呼气;包钦格复合体,抑制吸气
12、神经元;前包钦格复合体是呼吸节律产生的关键部位。,3.脑桥上部 呼吸调整中枢 臂旁内侧核和KF核合称PBKF核团。促吸气向呼气转换,防止过深过长吸气。. 脑桥上、中部横切,出现长吸式呼吸。,正常呼吸节律依赖延髓和脑桥共同作用,4.高位中枢对呼吸的调节 呼吸受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等高位中枢调节。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二、呼吸节律的形成,起步细胞学说 前包钦格复合体中有类似窦房结细胞的电压依赖性起步神经元; 神经元学说 延髓有一吸气发生器,可产生渐增性自发放电引起吸气;延髓还有一吸气切断结构,兴奋时切断吸气转为呼气。其兴奋来自:吸气发生器;呼吸调整中枢;肺牵张感受器。其活动减弱时,吸气
13、活动再次发生。,(一)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的反射 肺萎陷反射: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反射,感受器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层中,阈值低、适应慢。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在延髓。,意义: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及时转入呼气。 平静呼吸时不参与人呼吸调节,病理情况加快呼吸频率,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二)化学感受器,1.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适宜刺激是动脉血PO2、PC02和H+,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前者比后者作用更重要。,意义:低O2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2.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 适宜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而不是O2和CO2的变化。 血C
14、O2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形成碳酸,再解离出H+,剌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兴奋。,3.CO2、H+和低O2对呼吸调节,(1). CO2对呼吸的影响 CO2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需刺激,其作用很强。,CO2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以前一途径为主。CO2含量超过一定水平时,肺通气不再增加,出现头昏、头痛、昏迷。,(2). H+对呼吸的影响 血H+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血H+不能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脑脊液H+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增加,不能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3). 低O2对呼吸的影响 PO2 引起呼吸加强,作用较弱。 PO2 对呼吸的作用完全依赖外周化学感受器,以颈动脉体为主 低O2对呼吸中枢直接作用是抑制,总结:氧外碳双氢分离,(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 喷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