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亚马逊河。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以凶猛闻名,又称“水中狼族”。不能与其它鱼共养,喜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为22-28。,食人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草,兔,鼠,狐,鹰,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 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草鼠蛇鹰,5,草鼠鹰、草兔鹰,消费者,【讨论】如果在上述食物网中人类大量捕杀蛇、鹰、狐,该食物网中的什么会大量增加,后又减少?请说明理由。,【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鼠数量增加,【思考】上述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3、。,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例如:欧洲移民刚到澳大利亚时,发现那里青草茵茵,于是大力发展养牛。后来牛粪成灾,造成牧草退化,蝇类滋生,只得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才使牧场恢复原貌。,【讨论】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单纯),生物种类 越多(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弱)。,【讨论】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
4、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成分简单。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但一旦破坏想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要难得多。,罗布泊的变迁,蓝色的梦幻般的月亮泉,沙漠包围下的月亮泉,月亮泉到如今变成了沙漠,小结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这也是与生态平衡的区别;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能力稳定性和恢复能力稳定性等方面; 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生
5、态系统成分的多样性,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1. 在一条“植物雷鸟猛禽”食物链中,全部猛禽若消失了,则雷鸟的数量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2. 天然森林较少发生松毛虫危害,而人造马尾松林却危害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人造马尾松林抗病能力差 B.人造马尾松林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繁殖 C.人造马尾松林成分单一,植物种类少,天敌动物也少 D.人造马尾松林叶柔嫩,松毛虫爱吃,C,C,练习,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根据_作为分类依据,可将图中的消费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食虫鸟、蛇、兔、鼠、青蛙、狐和猫头鹰,另一类是蜘蛛、食草昆虫。,.图中共有_
6、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 .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变化是_的数量将会增加,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会被破坏。,有无脊椎,9,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人类:请与我们和谐生活吧!,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2004年08月13日,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印度洋海啸,中国的主要自然致灾因子(P57),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筑坝修堤、
7、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讨论: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防风固沙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2)、措施: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讨论:,、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后,原来生活在森林里的动植物会受到什么影响?植物减少,同时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易造成水灾或旱灾,从森林中获取的资源量减少、在你周围有哪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例?,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
8、漠化,藏羚羊的呼唤,垃圾成灾,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黄土高原过去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茂密的草原。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盲目砍伐森林和滥垦草原,结果植被破坏殆尽,引起水土流失,因而成为一片荒山秃岭。,青山绿水,穷山恶水,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2003年8月26日,坐落于长江三峡库尾的重庆一家化工总厂排放的废水排入龙溪河,河水顿时变色。由于排污口距长江干流仅200米,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2004年5月初,四川省一家造纸企业违规偷排、超标排放造纸黑液,致使长江上游美丽的沱江遭到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2004年5月6日,养鱼户黄晓明拎着污染致死的鱼。,鸟兽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比海水高
9、出百万倍。鸟兽的运动和人类的食用,使得DDT全球都有,连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都发现有DDT的存在。,浮游生物鱼鸟、兽,农药(DDT),使用农药,会使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分析并思考:,(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资料:日本的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 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 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 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 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 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 汞废水进
10、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 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 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石斑鱼 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 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日本的水俣病患者,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捕 猎等,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因素,物种的无节制捕杀和物 种的盲目引进,生物种类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3)环境保护:,A、自然保护,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
11、要手段,(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请善待地球!,练习: (1)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河水的这种变化说明河水遭到破坏,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工厂的污水对河水的影响超过了河水的生态系统的。,(2)要使河水恢复原来的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自动调节能力,处理污染源,植物,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 ) A、黄河的凌汛 B、三江平原的沼泽 C、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D、我国鱼类资源锐减 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 A、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B、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C、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D、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D
12、,B,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了大批黄牛,但没过多长时间,千万头黄牛每天排除的几亿堆牛粪污染草场,使绿色草场出现一块块秃斑,苍蝇滋生,危及家蓄,草原生态平衡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生态学家立足于改善食物链,从我国引进了若干屎壳郎,这些屎壳郎将牛粪滚成球,推到地下,清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生长,几年后,草场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 人们盲目引进新物种,使原有的遭到破坏。 引进屎壳郎后,重新调整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恢复了。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任何生产活动必须按办事,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平衡,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规律,生态,创新应用,读下图回答,请将青蛙、害虫、老鼠和蛇填在下图方框内,组成一个食物网 (1) 数码所代表的消费者既是级消费者,又是级消费者. (2)图中食物网有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级消费者. (3)课后思考: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和蛇,其后果是.,次,三,四,老鼠和害虫大量繁殖,生态平衡遭破坏,四,调节规律: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弱。,练习1我省某一地区,有一片林木,如图所示,其中a为针叶林,b为落叶林,c为混合林。则这片林木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较强的地方是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