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基础知识梳理,课堂互动探究,文本预习必知,知能优化演练,课堂目标导航,第九单元,课堂目标导航,1以等待戈多为例,了解现代主义戏剧的产生及其主要特征。,2通过所选段落的欣赏和研讨,初步把握现代主义戏剧的一些表现技巧。 3通过该剧的欣赏初步了解西方现代社会中,“上帝死了”所带来的精神危机,感受剧中所描绘的“等待”的内涵和意味。,文本预习必知,一、作品简介 等待戈多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西方人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第一、二幕在时间(都是黄昏)、地点(都是空荡荡的四野)、内容(都是两人先出场,冗长的对话之后,是主仆二人出场,然后是男孩出场捎口信)几方面都相似.
2、,尤其是内容,到了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作者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凉而恐怖的.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二、点击背景 贝克特出生于20世纪初,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
3、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在此时创作出等待戈多是不奇怪的。 传说有一天,贝克特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迎面被一个陌生男子刺了一刀,他以为自己死了,醒来却躺在医院里。警察抓到了谋害他的凶手,贝克特痊愈后去监狱看望这个人,,他问凶手为什么要刺杀自己,那人回答他:我也不知道现实的荒诞性几乎在生死的一刹那让贝克特领悟了。于是,反映人生荒诞的等待戈多便酝酿在作者心中。1952年,等待戈多问世。他的小说中的哲学沉思就往往与叙述的无序、情节的重复、词语的含混难以分解,彼此一致。,三、资料链接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
4、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基础知识梳理,三、词义 (1)释义 祈祷:向神祝告求福。 耷拉:松弛地向下挂着。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窥视:暗中观察,偷看。,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趁热打铁: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
5、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2)辨析,四、典句 1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2反正机会均等。或者差不多均等。,一、问题探究 1戈多是谁? 【提示】 戈多究竟指什么?从剧中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对话中时时出现的“期
6、望”“祈祷”“乞求”“救世主”“得救”等词语,,课堂互动探究,可以看出,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这种希望的一种寄托物。但是,他们对戈多是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就说明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2为什么要等? 【提示】 既然是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但是两个流浪汉却在苦苦“等待”,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两个流浪汉是被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他们永远无休止地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这反映了西方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扩展开来说,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不少人心理特征
7、的写照。,3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内涵? 【提示】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对此,西方评论界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
8、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他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4怎样理解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性格特点? 【提示】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
9、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5等待戈多想表现什么? 【点拨】 剧本通过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等待情结”,深刻揭示了人类生活在荒诞世界中无所适从、无所作为的尴尬处境,揭示了西方现代人痛苦、焦虑而又悲观、绝望的畸型心态。,6.戏剧等待戈多真的荒诞、没有意义吗? 【点拨】
10、 本剧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两个流浪汉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对白,简直没“戏”可看,两个角色也似无个性特征,但看完整个戏剧又能使人感到它的意蕴。在贝克特等荒诞派作家的眼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反映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戏剧作品百唱不厌的主题。为了体现他的创伤意图,剧作完全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些荒诞怪异、语言颠三倒四的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戏,简直使观众倒胃。,然而,恰恰是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了荒诞的现实.从人物形象上看,两个流浪汉既已成为被社会挤压为“非人”的可怜虫,只是按动物的本能
11、生活,完全丧失了人性,因此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两人可互换角色而丝毫不影响演出效果,他们成了西方工业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是西方人在20世纪思想情感的代表符号.他们那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这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二、艺术特点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
12、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首先,欠缺逻辑的剧情。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既没有开场、起伏、高潮、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两个主人公重复、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对白,,也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性。话题常常是开了头却没有结局,胡言乱语中突然还会冒出一句至理名言,给人以强烈的突兀感。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等了许多天,幕终时他们还要等待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有无边的等待。,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幕布一拉开,出
13、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一方面渲染了全剧荒原般的气氛,另一方面,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三,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剧中人物的语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
14、社会里,人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没有了完整的语言。,第四,在剧作风格上,将喜剧与悲剧融合在一起。当看到爱斯特拉冈在精疲力尽地脱靴子,无聊地争食红萝卜与波卓吃剩的骨头的时候,读者或观众都不禁哑然失笑。然而这种笑决不是传统喜剧所引发的开怀畅笑,而是一种凄然的笑,悲在笑中。因为在其根本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痛苦境地。,剧中有个非常典型的场面: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久等戈多不来,异常绝望,打算上吊自杀,这当然是悲剧性场面,但两人又因体重不同而发生谁先谁后的争执,又赋予场面以某种喜剧色彩。正是在这种悲喜交融、凄苦的笑中,更好地表达了人生的悲惨。,知能优化演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