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基础知识梳理,课堂互动探究,文本预习必知,知能优化演练,课堂目标导航,第五单元,课堂目标导航,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文本预习必知,一、作品简介 三幕话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它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
2、、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的控诉书,是一篇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为了不让重病的父亲为她担忧,曾伪造父亲的签字向别人借钱,触犯了当时的法律.,剧本开始时,海尔茂即将担任银行经理,打算辞退一个名叫柯洛克斯泰的职员.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来看她,海尔茂答应把这个职位让给她的女友.但是被辞退的柯洛克斯泰正是娜拉从前的债主,为了报复,他要挟娜拉,并将娜拉假冒签字一事写信告诉海尔茂.,一方面,娜拉不忍心牵连自己深爱的丈夫,准备自杀以
3、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她又盼望着“奇迹”出现:丈夫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己,承担责任。但是她的梦幻破灭了。海尔茂看过信后,勃然大怒,斥责娜拉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还扬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正在此时,柯洛克斯泰受到娜拉女友的感化,退回字据。海尔茂看到危险解除,又转怒为喜,巧言哄骗。至此,娜拉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现实,毅然决定离家出走。,二、点击背景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
4、,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三、资料链接 作品评价 易卜生出生于一个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周围弥漫着小资产阶级社会所固有的以妥协、投机为能事的市侩气息.对这一类庸俗、虚伪的政治和政治家,他是深恶痛绝的,甚至如他自己所说,不惜与之“处于公开的战争状态”.,但是,这里也相应地产生了挪威小资产者易卜生的悲观主义.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5、这位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颂“人的精,神的反叛”,把具有这种反叛精神的主人公当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他限于环境和阶级,看不见革命的政治和政治家,更不信仰他根本无从接触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也就不能在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生活基础上为他的主人公开辟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妇女解放的着眼点当然不在于仅仅摆脱或打倒海尔茂之流及其男权中心的婚姻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
6、.”娜拉在觉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正由于海尔茂首先在经济上统治了她.因此,娜拉要挣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而必须首先在经济上争取独立的人格.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她所梦想的“奇迹中的奇迹”,即她和海尔茂都“改变到咱们在一起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也只有在通过改造社会环境而改造人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曾经被称为“一个伟大的问号”.这个“问号”至今仍然发人深省,促使人们思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被摧毁之后,还应当怎样进一步消除和肃清易卜生在玩偶之家等剧中所痛斥的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市侩意识及其流毒。在这个意
7、义上,易卜生的戏剧对于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正是一宗宝贵的精神财富。,基础知识梳理,三、词义 (1)释义 饶恕: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 撺掇: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究竟:到底. 勉强: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捉弄,戏弄.,信仰: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2)辨析,四、典句 1你一向待我很好
8、。可是咱们的家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在这儿我是你的“泥娃娃老婆”,正像我在家里是我父亲的“泥娃娃女儿”一样。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你逗着我玩儿,我觉得有意思,正像我逗孩子们,孩子们也觉得有意思。托伐,这就是咱们的夫妻生活。,2.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3.我也听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4.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
9、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5.我真不了解.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6其实你的话没说错。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你没资格帮我的忙。我一定得自己干。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7我是说,我从父亲手里转移到了你手里。跟你在一块儿,事情都归你安排。你爱什么我也爱什么,或者假装爱什么我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也许有时候真,有时候假。现在我回头想一想,这些年我在这儿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托伐,我靠着给你耍把戏过日子。,一
10、、问题探究 1.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围披肩”“拿手提包”的作用。 【提示】 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课堂互动探究,2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 【提示】 娜拉为了给丈夫治病,又不想让重病缠身的父亲增加烦恼,在百般无奈之下,瞒着丈夫,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全家到意大利去了.海尔茂病愈后,全家回到挪威.娜拉为了还清债务,除了节省家用,还找零活干,默默地分担家庭责任.海尔茂到银行上任,因为不满柯洛克斯泰而解雇了他.,柯求娜拉劝海尔茂把他留在银行,娜拉认为自己难以做到,柯为此怀恨在心,把娜拉瞒着丈夫并伪造父亲签名向他
11、借钱一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娜拉本以为,丈夫爱她,说过“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之类的话,现在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挺身出来,独揽罪责.可是这一“奇迹”没有出现.,海尔茂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训斥娜拉下贱无耻,是个罪人,撒谎的人,毁了他前途的人.甚至对娜拉要寻死也不表同情,反而指责她装腔作势.后来债主自动退回借据,海尔茂知道自己没有风险,才又恢复往常对娜拉的温存.娜拉由此认清了丈夫自私、虚伪、渺小和怯懦的本质,认识到自己在家中8年来没有一天做过同海尔茂平等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泥娃娃,一个玩偶.,她觉醒了,再也“不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也不相信过去崇拜的偶像宗教、法律、家庭
12、和伦理道德。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她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为了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娜拉毅然走出了这个“玩偶之家”。,3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娜拉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意识到她面前摆着一个“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的严重问题.觉醒了的娜拉要争取做一个独立、平等的人,这种思想支持她勇往直前.她终于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4说说“戏剧事件”对
13、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提示】 易卜生的戏剧情境虽然平凡,并不意味着戏剧没有波澜起伏和戏剧冲突.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的“事件”在戏剧性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5怎样解读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 【提示】 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据说,该剧近年在美国演出时,海尔茂、娜拉的有些台词常引起观众的哄笑,觉得太过时、太滑稽了;还有的观众质疑娜拉抛开三个孩子出走是否道德.还有,如果灾祸降临时海尔茂采取“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慨然担当的态度,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14、?,在中国,男人要求女人顺从是以男子在危难时对女子的保护作为交换的.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男权主义是否就变成了好东西?这些问题令我们深思。中国有的剧院上演时曾将海尔茂改成中国人,娜拉嫁到了中国,结尾是娜拉离开中国返回挪威。这一改动将原剧本的女权与男权社会的冲突转换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这样做是否妥当值得讨论,但剧本也提出了中国的男权主义是否比西方更甚的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还出现丈夫抛弃妻子、儿女、不负赡养责任的“海尔茂出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其结果是“娜拉”(妻子)生活艰难、孩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指导,这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也很值得讨论.,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
15、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作为恋爱的双方自己都活在对方的身体里和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对方,不说是最大的不幸也得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剧中的娜拉也是这种爱情观念的笃信者.由这种信念出发,娜拉认为,在海尔茂遇到生命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不惜生命,同样,在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刻,海尔茂也会挺身而出,慨然把责任承担起来,就像自己对待他那样。但是,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梦想她自己所醉心的那种“奇迹”并没有出现,海尔茂一连串的怒骂,不仅使娜拉从所谓“爱情”的幻象中苏醒过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曾令她舍身、使她快乐的生活观念,她不再相信“奇迹”。,这个社会中,包括自己的家庭中自己所倾
16、心的那种爱情已经没有位置.所谓奇迹,也只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幻象.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娜拉而言,几乎是致命的,这是精神支柱的崩塌.娜拉没有去自杀,但是她的灵魂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却已死亡.当娜拉准备离开海尔茂时,再次提到“奇迹”:海尔茂问:“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娜拉答道:“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海尔茂问:“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拉说:“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哦,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海尔茂在娜拉已经走出门后依然念叨着“奇迹中的奇迹”但是海尔茂显然不懂也无法领会这种浪漫的观念,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社会观念消灭了这种“奇,迹”。玩
17、偶之家结局,看起来是娜拉的胜利,其实,是海尔茂的胜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是一剂“毒药”,它妨碍人们理性地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容易给感情带来伤害,因此,它的“死亡”是好事。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实际上是人的理性和性欲之间的“中介物”,,它一方面把性欲提升为一种美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得理性带上感情的柔性色彩。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消亡,使得人们在处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只剩下实用理性和性欲这样两极。这种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很值得深思的。,6
18、娜拉出走是觉醒还是幻灭?她真的觉醒了吗? 【点拨】 不,她的出走脱离现实,不太真实。她只是内化了父权主义。她不具备出走的条件。就如她从父亲的泥娃娃变成了海尔茂的泥娃娃一样,,她只不过是卸去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本质是相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娜拉无论在哪里,还是处于玩偶之家,她只是离开了对女性定义确立的环境,7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你对这句话有何看法?,【点拨】 她的出走脱离现实,不太真实.娜拉无论在哪里,还是处于玩偶之家,她只是离开了对女性定义确立的环境.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
19、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二、艺术特点 1作者善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使观众从容地进入戏剧的高潮处,也使整部作品情节紧凑,毫无拖沓之感。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他常常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然后运用回溯手法,把前情逐步交代出来,使得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全剧始终围绕着一条线索展开,即海尔茂和娜拉如何对待八年前的一张借据,对推动主人公夫妻关系的发展和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多面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运用对比手法。作者把剧情安排在
20、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借以突出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他以柯因被海辞退,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为主线,引出各种矛盾的交错展开。,两封信的出现,两种表现的对比,使得剧本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也展示出海尔茂自私卑劣的灵魂。同时让女主人公在这短短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3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全剧矛盾冲突不断,高潮迭起。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知能优化演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