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第6课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并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的主题思想。,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张若虚:真隐士,隐于心张若虚出生于初唐的扬州。江南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养分,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礼、腹有诗书的青年才俊。唐朝是唯才是举的开明朝代,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未必受人尊敬,写得一手好诗的大才子却能潇
2、洒走天下,处处被人善待。张若虚立志要成为这样的才子。渐渐地,江南的吴依软语满足不了他想去看世界的心,他希望结识更多有才华的人,同时也是为了完成父亲希望他出仕的心愿。,品赏作者,之后,他去了长安。诗情才华俱佳的他用一首代答闺梦还为自己博得了长安人的好感,成了众人争相结交的对象。人们无法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书生竟能写出这样不事雕琢却美出锋芒的诗句。 唐中宗神龙年间,他因文辞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等并称“吴中四士”。随后,他又被任命为兖州兵曹。 至此,他的人生翻开了华丽的新篇章。他开始有名气、有权威、有地位,还见到了欣赏他才华的皇上,富贵自不必待言但同时也有了奉承,有了逢场作戏的浮躁,还有了被压制
3、的烦扰,他开始不安。他害怕自己也变成那样的人,这不安让他恐惧,让他开始想念江南,想念他巴掌大的小酒壶,还想念与他同样热爱文学的好朋友下一个重阳日一同去看菊花的约定,于是,他坚定了终生归隐的心,从此,真正放下。 与王维、孟浩然的终南捷径相反,张若虚最终做到了真正的归隐,真正的不求闻达,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被世俗所牵绊。而作为伟大的哲学诗人,他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完全陶醉于向着宇宙、向着未知发问,倾听着诗行间那迷人的回响。 在漫长的诗史中,他不能不说是寂寞的。尽管他曾以“文辞俊秀”而名闻当时,但从同代诗人中,竟寻不到一首与他唱和的诗作。这一罕见的情形,印证着他彻底的孤独,而正是这种孤独,让他
4、不仅以自己的“孤篇”盖全唐,他本人也已成为一种象征。,张若虚的诗歌却仅仅流传下来两篇,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张若虚是真正的隐士。他连比较高尚的“要求就求万古名”这样的想法都放弃了,更不用说去用诗来换酒、换金印了。他充分体会着作为一个诗人的无穷乐趣,而其自身也必然离世俗的世界愈来愈远。,勤 奋 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赏读: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赏读: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修身名句,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
5、荀鹤题弟侄书堂 赏读: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打下基础,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年华。,返回,1.作家作品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 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 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 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 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6、知识卡片,一,2.背景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答案,1.字音识记 扁舟( ) 滟滟( ) 衣砧( ) 霰( ),
7、预习作业,二,纤尘( ) 碣石( ) 青枫浦( ) 汀( ),pin,yn,zhn,xin,xin,ji,p,tn,答案,2.辨形组词,宛( ) 婉( ),纤( ) 歼( ),皎( ) 姣( ),浦( ) 蒲( ),徘( ) 悱( ),碣( ) 谒( ),宛转,委婉,纤尘,歼灭,皎白,姣美,江浦,蒲草,徘徊,悱恻,碣石,拜谒,答案,3.词语解释 江流宛转绕芳甸:_ 皎皎空中孤月轮:_ 可怜楼上月徘徊:_ 愿逐月华流照君:_ 汀上白沙看不见:_ 落月摇情满江树:_,开满花草的郊野,月光明亮的样子,可爱,追随月光,沙滩,摇荡情思,4名句默写 春江花月夜中,形容月光照耀着江面,随波闪动的阔大景观的两
8、句诗是:_,_! 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两句诗是:_?_? 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答案,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中,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的两句诗是:_?_? 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 春江花月夜中,能体现“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意境的两句诗是:_,_。,答案,返回,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案,提示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紧扣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答案,在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
10、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以及长夜不眠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间的相思之情等,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而在这种神话般迷离优美的艺术气氛中,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赞美,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探索以及对人间纯真爱情的歌颂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收到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月”之意象 古人对“月”情有独钟。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抒情。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
11、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表现美好的、纯洁无瑕的感情。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高考考点链接,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
12、,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朦胧迷离的艺术氛围。 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二、赏析“人生代代无穷
13、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答案,提示 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源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这里“代”的叠用、“年”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三、请你结合诗句谈一下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答案,提示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
14、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短短几句诗中,诗人把人类与大自然进行对比,寓深刻的哲理于其中,反映出前人对自然、人生的探求。大自然是永恒的,而人生易变,人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匆匆过客。,答案,“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路迢迢,情无限,何时距离缩成零?
15、唯有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此时此景此情,有谁不为之动容?有谁不为之深思?有谁不为之遐想?,分析“意境” 解读: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指津: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高考考点链接,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16、(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自测自评中的第12题。,返回,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阅读延伸张
17、若虚的月亮乍暖还寒时候。这样的夜里,我竟然久久思念着张若虚和他的那枚月亮。那是唐朝的一枚月亮,高高悬挂在有江水有落花的夜里,俯瞰潮涨潮落,迎送人来人往。不喜不悲,不忧不惧。盛唐的喧嚣、热闹、繁华和气度,都在这枚月亮的沉静中如碎羽般卸落。天地澄明,一片开阔,一片清朗。张若虚迎着他的月亮走来。在夜里,在江边。,他选择了夜。这样的夜里,人才最真实,心才最宁静;这样的夜里,才可以褪去身上层层的华衣,褪去心上层层的俗尘;这样的夜里,才可以和自己轻轻说话,才可以对自己的灵魂低语。 他的灵魂一定是洁白的,就像他的那枚月亮。所以他可以摒弃一切的虚妄和世俗,用心去描绘他理想的世界。 那个世界里有的是纯粹而美丽的
18、自然。 月光,潮水,花草遍生的芳甸,沙滩,天空,原野,莹洁如雪的花林,飞霜,白云,闲潭,落花,湛湛江畔的青枫,扁舟,高楼,镜台,玉帘,砧石,可寄相思的鱼雁,你只需闭上眼睛,你只需放自己在这样的夜里,让心灵自由飞去,然后沉静,然后沉醉,然后灵泉洗过般轻盈自在。这,就是张若虚给你的天地。 你自可以随意去想象它的美丽,但你又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它的美丽。 你不是张若虚,我们都不是。 春光流远,逝者如斯,花落,月缺。我们怅然着生命的短促,我来了,我在了,我走了,我没了。谁可以在自己之上俯视生命的光华?谁可以跳出自己的圆?谁可以想着你不过是另一个我,而我只是另一个他?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
19、相似。” 不知道第一个人什么时候来,不知道最后一个人什么时候离开。就如月亮,没有最初,没有最终,只是不离不弃,照着江边的人。一个,再一个;一年,再一年;一代,再一代。 张若虚就像他的月亮。 看着江潮,看着人世,也看着人间的爱情。 明月楼上,妆镜台边,是谁相思无眠?是谁长夜徘徊?而那月光,竟是要陪着还是要惹更深的愁情?卷了不去,拂了还来,恼它还是谢它?谢它还是恼它?,扁舟子,青枫浦。梦里花落,春半了,归期却无尽头。山高水长,竭石潇湘,不能乘月归家。此情,何以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愿逐月华流照君。照他的她,照她的他 张若虚,此刻羁旅天涯吗,或者客居他乡?或者,他只是借了月亮的眼睛看人间的离情?
20、 我们无法知道。 我们无法回到千年前去寻觅他的踪迹,纵使寻到,我们又如何能够接近他明洁如月的心?,他当然也不会让我们寻到。 所以,我们遍寻史料,也难以看到更多关于他的文字。所以,我们翻烂全唐诗,也再不能找到他的第三首。 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是那个月亮一样的背影和千年传唱的绝篇。,二、写作迁移,角度,请模仿春江花月夜描写月亮的相关技巧,写一个描写月亮的片段。,答案,返回,月 光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领悟到人的情感波动与月光波动的相通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过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返回,写作示例,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