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有多重在教学有多重这节数学内容时,由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称量过程中,了解称量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千克和克的含义,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恰当选择单位。因而在设计练习时,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千克鸡蛋约()个” ,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一千克,有的同学说:“一千克鸡蛋大约 15 个” ,有的说:“一千克鸡蛋大约 20 个”对他们的回答:我都予以肯定,这时有个同学把手举的高高的说:“老师,我认为一千克鸡蛋大约有 26 个。 ”这下教师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把目光一下集中到他身上,我当时也一愣,因为在我想来一千克鸡蛋大约有 1220 个,他突然说出这么多个,真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忙说:
2、“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因为有的鸡蛋大,有的鸡蛋小,特别小的鸡蛋,我想一千克大约有 26 个。 ”孩子说得也有道理,我又没有实际调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况存在,这时,我说:“这样,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去好好找一找这些资料,明天再来汇报,能找到这样的资料,说明这个答案是对的。 ”听我这么一说,刚才发言的那个男孩,显得特别高兴,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第二天早晨,学生一到校,我急切地等待孩子们的答案,一个说:“我跟妈妈去市场,让卖鸡蛋的阿姨给称鸡蛋,最大的鸡蛋 50 克,一千克大约 20 个。”一个说:“我回家查找书,在世界之最这本书中我知道最大的鸡蛋重340.2 克,同学说的一千克有
3、26 个,我没查到。 ”昨天发言说“一千克鸡蛋约26 个”的同学,极其急切地说:“老师,我和妈妈跑了好几个菜市场,终于在一家菜市场的鸡蛋摊上,发现最大的鸡蛋 85 克,一千克大约 12 个,最小的鸡蛋有 36 克,一千克大约 26 个”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这个男孩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彩。我想,在这看似小之甚小的事情中,我如果当时一语断定“错” ,那将扼杀这些孩子好学探究的积极性,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结果,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想到的。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沉思,我们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不要随意凭自己的主观而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因为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的思维会超越老师,出现新颖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捕捉,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