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例胃癌术后并发DIC患者的护理个案,魏钰 葛建柳 史菀灵 张婷婷,病例简介,患者王某,男性,45岁,主因上腹不适伴呕吐2月余,于2014年2月10日入我院,诊断为胃癌,患者既往患有急性胰腺炎病史。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显示高脂血症、D-二聚体高,给予对症处理。 于2月28日全麻下开腹后,因该患者肝多发占位,胃小弯侧肿瘤侵出浆膜,侵犯胰头,多区LN肿大、质硬、融合,术中诊断:胃癌(T4bN3M1),无法手术切除,遂行胃空肠吻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腹腔置入术。,病例简介,患者于术后第四天,胃管引出200ml血性液;术后第六天拔除胃管后,腹腔引流管引出700ml暗红色血水液;术后第十一天患者排出黑便
2、500ml,进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DIC。 患者因胃癌晚期、DIC、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肝功能不全、肺炎、胸腔积液、高脂血症、伤口液化出血,病情危重,经家属同意于3月11日进行转院治疗。,护理问题及依据,发热:白细胞23.61*109/L 体温39度 出血:胃管及腹引均引出血水液 贫血:血红蛋白75g/L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9.84 mmol/l甘油三酯8.22 mmol/l 伤口感染:伤口液化、 渗血 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9.8g/L,血常规变化,血常规变化,血常规变化,血脂变化,血脂变化,肝功能变化,血凝常规变化,护理,饮食护理 术前护理 口服药护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管
3、路护理DIC 并发症护理 出血发热感染贫血,术前护理,1、患者术前高脂血症(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二聚体高,指导病人进行膳食结构的调整,进食含脂类物质尤其是甘油三酯、胆固醇比例较少的食物,素多荤少,多果蔬、少肉”的低脂饮食,遵医嘱给予降血脂药物(非诺贝特、易善) 2、做好胃部手术的相关知识教育:戒烟,胃癌手术饮食相关知识教育,胃管(营养管)及腹腔引流管相关知识教育,床上排尿及早期活动的方法与步骤的宣教,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应对方法。 3、术晨禁食水,为病人置胃管(营养管),输入抗生素。,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全麻清醒后
4、,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抬高床头15至30度。 2、管路效能维护: 锁穿管的护理:每周一次换药并更换可来福接头一次,观察无红肿、分泌物,妥善固定防脱出,给予患者有关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 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严密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做好详细记录。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包扎牢固,减少牵拉,防止打折,指导患者床上活动适度,防脱出,随时观察有无渗液、阻塞、压迫、扭曲、打折等,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日更换引流管,并做好相关记录 尿管的护理: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每日会阴擦洗Bid,防尿道口感染,防打折等。,术后护理,3、给予雾化吸入bid后协助病人拍背咳痰,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4、指导和协
5、助病人床上活动,病情稳定后早期下床活动。 5、胃癌术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掌握胃癌手术后的饮食原则;戒烟酒;胃癌术后有关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教育等。 6、心理护理:我们通过与患者交流,耐心解释,尽可能消除其焦虑,恐惧,绝望的心里,使其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疾病。,并发症的护理,1、DIC: (1)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出入量。观察意识状态,皮肤、粘膜出血范围,若有呕血,便血、咯血时,详细记录出血量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警惕脑出血。 (2)症状护理:皮肤避免受压及治疗时尽量采取静脉用药,不用肌肉注射,严密观察肺部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胸廓运动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急
6、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者应给予吸氧及立即通知医生,咯血、呕血需随时清理。,并发症护理,(3)化验检查的护理:遵医嘱及时为患者抽血检查,定期测凝血时间(C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便了解病情,调整用药。 (4)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加重DIC,快速输入大量各成分血,掌握输血知识,合理控制输血速度,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并发症的护理,2、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 (1)安慰病人,使之卧床,尽量保持镇静,告知病人禁食水。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适当加快补液速度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减慢速度,以免输液量过大引起肺水肿或再次出血。补液过程注意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搭配。
7、 (3)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意识,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等 (4)遵医嘱正确使用止血药,并及时输悬浮红细胞及各种成分血,护士要掌握输血基本知识, 合理控制输血速度, 正确的加压输血方法, 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注意保暖,加盖棉被。,并发症的护理,3、感染: (1)患者肺感染,给予雾化吸入后鼓励及协助其有效咳嗽。 (2)患者术后发热,体温39度,白细胞升高,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特治星Q8h)。 (3)患者伤口液化、渗血,随时观察伤口情况,每日伤口换药。 4、纠正低蛋白血症: 遵医嘱给予患者人血白蛋白及静脉营养液的输入,并详细记录出入量。,SO WHAT IS DIC?,一、DIC的概念,弥
8、散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理状态。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一、DIC的概念,二、病 因&诱 因,二、病 因&诱 因,在DIC发病过程中,病因是必备要素,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促进DIC的发生、发展,这些因素就是DIC的诱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障碍,肝功能严重障碍,妊娠,酸中毒,微循环
9、障碍,处理及清除活化凝血因子能力降低,合成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物质减少,对凝血物质灭活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到妊娠末期最为明显,血液凝固性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及内皮细胞损伤,血浆成分外渗、血细胞聚集、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瘀滞,. . .,. . .,三、发病机制,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处于平衡状态,三、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凝血机制,三、发病机制,抗凝血系统,体液抗凝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类 蛋白C系统 肝素 纤溶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 VEC的抗凝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肝脏合成抗凝物质AT-III, PC,Plg 灭活凝血因子IXa , Xa , XIa 等,三、发病机制,抗
10、凝血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三、发病机制,抗凝血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包括:抗凝血酶III(AT-)、肝素辅因子(HC-)蛋白酶连接素1(PN-1)等,其中AT-最重要。AT-由肝脏、VEC合成, 主要作用: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灭活。灭活凝血因子Xa、XIa、XIIa和 VIIa。 能抑制因子Xa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三、发病机制,抗凝血系统PC系统,PC系统包括: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S、补体4b结合蛋白及蛋白C抑制物。PC系统对凝血系统活化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三、发病机制,抗凝血系统肝素,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11、,生理情况下血浆含量甚微。抗凝机制为:肝素与AT-或HC-结合,大大增强抗凝蛋白的抗凝活性。肝素可刺激VEC释放TFPI及其他抗凝物质。,三、发病机制,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n)纤溶酶原激活物(PAs)和纤溶抑制物组成。抗凝机制为:纤溶酶可以水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物碎片,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血液可有凝胶状(凝固物)重新转变为溶胶物(液太)。,三、发病机制,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与胶原结合,激活,血小板伸出伪足、脱颗粒结合,相互之间结合,释放ADP、5-HT、纤维蛋白原、
12、等粘性蛋白产生蛋白激酶C、TXA2等,血管收缩、血凝块硬化,止血过程更加牢固,悬浮在血浆中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表面,三、发病机制,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vWF VEC损伤 暴露胶原 血小板粘附胶原 Ca2+ Fbg、 a、ADP 活化GPb/a 与Fbg结合 膜糖蛋白GPb/a激活 血小板“搭桥”、聚集 骨架蛋白再构建 微血栓形成 激活血小板 PL表达 凝血因子被集中、激活 释放Fbg 、 F、ADP 促进局部血凝和Fbn网形成,三、发病机制,异常情况下凝血与抗凝血失衡,DIC即血液凝固性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后转化为出血的一种病理过程,亦可称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异常
13、颗粒物质入血,羊水栓塞,血管内皮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白细胞 损伤,血小板被激活 红细胞大量破坏,蛇毒 胰蛋白酶,a(f),组织因子,细胞膜磷脂,激肽释放 酶(KK),激肽释放酶原(PK),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FXa,凝血酶原,凝血酶,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酶原,纤溶酶,T-PA,u-PA,激活补体系统,FDP/FgDP,凝血因子破坏,高凝状态广泛微血 栓形成,低凝状态多发性 出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DIC发病机制示意图,DIC发生机制,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大量组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凝集,广泛微血栓,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4、缺血组织损伤,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耗竭,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水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酶 血小板集聚 纤维蛋白交联,出血,-,DIC发病机制示意图,出血倾向 自发性、多发性出血,表浅出血多见,亦可为内脏出血,颅内出血为致死病因。 微血管栓塞症状 机体各器官(肾、肾上腺、肺、胃肠道、肝、脑、胰、心、肠系膜等),症状取决于受累器官与程度 休克及微循环衰竭 起病突然,病因不明,严重程度与出血症状不相称;脏器功能障碍;抗休克效果不佳 微血管病性溶血 黄疸、腰痛、酱油色尿、少尿、无尿等;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血片可见较多量红细胞碎片、三角形、盔形红细胞,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休克的发病机制示意图,休
15、克,缺血,缺氧酸中毒,回心血量,微栓塞,心肌功能障碍,凝血,激活补体 及激肽 系统,血管扩张,毛细血管 通透性,血粘度,血液流动阻力,器官功能障碍,五、分 期&分 型,五、分 期&分 型,六、相关检查,消耗性凝血障碍检查: 血小板减少,可见进行性下降。 纤维蛋白原持续下降或低于1.5g/L。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溶亢进检查: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FDP20m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阳性。,七、DIC的防治,1、防治原发病 2、改善微循环(早期) 3、建立新的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抗凝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 溶栓疗法,八、DIC的护理,病情观察 观察出血症
16、状:包括皮肤粘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观察有无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绀、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观察有无黄疽溶血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等。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八、DIC的护理,出血的护理按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出血护理常规。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
17、如肝素,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八、DIC的护理,微循环衰竭的护理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理,详细记录。,八、DIC的护理,一般护理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