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区域地理,第三部分,2011高考导航,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2011高考导航,命题探究,1.熟悉RS、GPS、GIS各自的工作流程、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把握其应用领域 2.关注以下热点:“神七发射”、“嫦娥工程”、汶川地震、俄罗斯全球定位系统等“3S”考查背景资料,2011高考导航,命题探究,3.从晨昏线判读、地方时与区时计算、北京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的换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2、楼房建设等方面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4.关注金星探测、“神七”发射、“嫦娥工程”等最新科学前沿信息,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基础知识回顾,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1概念:是一种以 、 、管理、分析和描述 与 有关数据的 系统。2功能:显示数据的 ; 、分析、统计和 。3系统组成:硬件、 、数据、人员、 。,采集,存储,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空间信息,空间分布,空间查询,模拟,预测,软件,应用模型,基础知识回顾,地理数据是指以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能反映地理空间分布的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数据。,基础知识回顾,4应用(1)应用领域:主要有 、环境评估、 、国土管理、,
3、邮电通信、 、公安、水利、 、商业金融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2)案例在城市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和管理; 管理; 与管理; 管理。,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灾害预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基础知识回顾,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概况(1)概念:是指借助对 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 的综合探测技术。(2)原理:不同物体对的特性不同。,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基础知识回顾,(3)优点:视域广阔, ,能够 、 、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 。2系统组成:
4、遥感平台、 、 、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实施动态监测,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基础知识回顾,3应用 (1)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勘探: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调查:为农业、 、城市绿化、 等部门服务。 (2)环境灾害监测 优点:实时、 。 作用:为救灾和 决策提供依据。,林业,环境保护,准确,减灾,基础知识回顾,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含义:是具有在 进行全方位、实时 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2.,基础知识回顾,3应用定位导航(1)最初用于 ,目前已在、邮电、 、建筑,以及农业、土地管理、 、 等部门和
5、行业得到广泛应用。(2)还可监测地壳的 ,帮助预报 。(3)与 、 相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 服务等。,军事,交,通,地矿,气象,金融,公安,微小移动,地震,RS,GIS,精细农业,基础知识回顾,GPS工作原理及特点 GPS工作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GPS接收机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便可求出自身所在地点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等。 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与其他定位、导航系统相比,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基础知识回顾,四、数字地球1含义:是 的地球地球的 对照体。2核心:用 的手段来处理
6、整个地球的 和 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 ,并使人们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有关。,信息化,虚拟,数字化,自然,社会,利用资源,地球的信息,基础知识回顾,3关键技术: 与技术; 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能力。4特点:信息化、 、。,信息高速公路,高速网络,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大容量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网络化,全,球化,高频考点讲练,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高频考点讲练,高频考点讲练,(2)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高频考点讲练,2.遥感(R
7、S)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高频考点讲练,(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高频考点讲练,3.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的特点,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高频考点讲练,特别提醒,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三者既独立又互相联系。,高频考点讲练,例,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
8、。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难以到达,利用遥感资料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 下面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而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高频考点讲练,高频考点讲练,高频考点讲练,(1)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找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和河流R的共同的直接解译标志是 。 (2)运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 、 、 、获取信息量大。 (3)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河流R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_。,色调,探测范
9、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温带大陆性,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高频考点讲练,(4)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R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和 。 (5)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做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是 。 (6)导致雪线上升的环境问题是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高频考点讲练,【解析】 该题综合性较强。通过信息技术RS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考查学生对该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地理知识方面的判断分析。,高频考点讲练,
10、(2010年山东淄博模拟)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青海省格尔木市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并乘坐高原列车,沿线考察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状况。青藏铁路建设的科技含量极高,在其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了3S技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高频考点讲练,(1)设在西宁的指挥中心可以对青藏铁路上正在运行的列车随时进行测量并追踪列车所在的方位,了解列车的运行状况。其所采用的技术是_和_。 (2)若要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请举例说明考察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GIS,GPS,(2)用遥感技术(RS)获得不同地质状况的影像资料;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11、进行导航定位;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趋势分析等。,高频考点讲练,(3)如图所示,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_物体的位置。若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的_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_物体的空间位置。 (4)进行下列工作主要应用3S技术中的哪一种技术(用简称表示):农作物估产_;城市基础设施管理_;导弹的精确制导_。,静止,RS,GIS,精确度,运动,GPS,运动,高频考点讲练,解析:本题结合青藏铁路开通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铁路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应用。同时考查了3S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应用领域。,规律方法技巧,一、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
12、息系统(GIS),规律方法技巧,规律方法技巧,规律方法技巧,二、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规律方法技巧,类型1 遥感及其应用,(09南京调研)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 同。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
13、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 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A,A,(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C,解析 该题组考查了区域的划分、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知识。 (1)该题考查区域的划分依据(标准),属于低难度题。 由图可知,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范围是按照等高线 中
14、的分水线进行确定的,故其划分是按单一指标进行的, A项为正确答案。(2)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属 于中等难度题。图中甲湖泊是青海湖,解题时需抓住题干 中“及时”“变化”“最快捷”三个关键词,选择遥感(RS),故 A项为正确答案。(3)该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属于容易题。明确乙、丙、丁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西 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黄河入海口处的渤海海域,三地的 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故C项为正 确答案。,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1)直接判定法 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形等标志可直观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 物。,(2)对比分析法 指用不同波段、不同
15、时间的卫星图像以及地面的已知资料进行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相互补充、互相验证,从卫星图像上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使判读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逻辑推理法 卫星图像由于受到比例尺小、地面分辨率较低的限制,除了直接判定和对比分析以外,更多的是运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判定。例如:从水系分布的格局,可推断出有关岩性及地貌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从植被类型分布,可推断出土壤类型等。,变式练习1 下图为某地(31N,104E)附近地 区的两幅卫星图片(左图拍摄于2008年5月10日,右 图拍摄于2008年5月20日)。读图回答(1)(2) 题。,(1)从图中判断,右图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
16、) 是 ( ) A.冰川 B.洪涝 C.堰塞湖 D.干旱 (2)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 采取的措施是 ( ) A.取走堵塞河道的土石 B.加固坝体,修建水库 C.挖掘导流渠、疏通引流 D.疏散下游居民,爆破泄洪,C,C,解析 (1)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右图的水域面积增大, 形成了堰塞湖。(2)堰塞湖形成后,取走堵塞河道 的土石不可行;能否修建水库要视坝体条件而定; 爆破泄洪是最后的紧急办法。,类型2 “3S”技术与数字地球,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 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读“3S技术的综 合运用图”,运用有关知识,回答(1)(2)题。,(1)图中箭头
17、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 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和 B.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和 C.乙部分可掌握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分析 水灾损失 D.丙部分可以用来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获取火场精确位置 解析 是由GPS提供的功能,不可能是提供影像信息,A错;是GIS提供的功能,不能定位,B错;丙为GIS和GPS交叉部分,无法获取火灾的范围,D错。 答案 C,(2)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 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 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18、 ( ) 地形图层 交通图层 气候图层 人口图层 商业网点图层 水系图层 管网图层 城市 图层 A. B. C. D. 解析 本题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公交分布的影响因素即可。,C,区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巧 主要从概念和特征上加以区分。地图是用符号系统 表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联系以及变化等内容的图形。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二者的根本区别是GIS 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支持,能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从特征看,地图在构图上借助数学法则,表达上运用地图符号,最后经过制图综合,成果是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特征也有三条:一是具有采集、
19、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分析预测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任务。,变式练习2 (09福州二模)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 示,据此回答(1)(2)题。,(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A,(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
20、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试题难度中等。RS指遥感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管理并提供对人类有用的信息。进行宏观观测主要是为了获取信,C,息,使用RS,故选A。人工科学考察对于宏观观测明 显不实用。(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试题难度较大。由图示可以看出,越靠近井,生态 破坏越严重,可以推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最外面植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为草木植被, 可以推知,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牧业,故控 制该地生态现象发展和蔓延的主要措施应该为规定 合理载
21、畜量,避免过度放牧,故C为正确答案。,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下午430分(1630)“神舟七号”进行出舱活动。读“伴飞卫星拍摄的航天员成功出舱图”,回答12题。1.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位于昼半球 B.乙处是晨昏线C.丙处位于夜半球 D.此时北京处于夜半球,A,2.地面科技人员获此照片利用了下列哪种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 D.北斗定位系统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问题,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类试题。用排除法解题。晨昏线是指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而乙是太空和地球边沿线的分界线,排除B;丙处是太空而不是夜半球,排除C;由于此时的时间为9月27日的16
22、30,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全球昼夜长短差不多相等,北京1630还处于昼半球中,排除D,故选A。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该图片的获得是由于航天器、人以及太空向外释放的电磁波的差异而获得,因此应该属于遥感技术,故选C。,C,(09安徽文综)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34题。 3. 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
23、统 D.数字地球,A,4. 下表中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A. B. C. D. ,B,解析 第3题,结合各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在各项地理信息技术中,遥感 主要是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地 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进行定位、导航。第 4题,要结合题干中安徽各类土地的比重和表中数据 进行分析。如果用排除法也可迅速得出答案,根据 水面比重可排除(其他用地比重应高于水面比 重);平原比重大于山地、丘陵比重,前者适合发 展耕地,后者适合发展林地、草地,由此可排除 。,5.(09青岛质检)2009年1月14日,青岛警方仅用 5
24、个小时便找到了被盗汽车,市民王先生感激不尽。警方破案利用了 技术 ( )A.GIS技术 B.GPS技术C.RS技术 D数字地球解析 汽车上普遍安装GPS定位系统,警方依据GPS系统,能准确知道汽车的位置。,B,6.据有关报道,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因为这种导弹采用了 ( )A.IT技术 B.RS技术C.GIS技术 D.GPS技术解析 卫星制导导弹能够克服地面的不利条件,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主要得益于GPS技术的准确定位。,D,有专家提出大胆建议:为避免数千年黄河泥沙淤 积和长期人工填海导致渤海越变越小,甚
25、至会最终 消失的危险,让黄河改道“回家”入黄海。结合下图, 回答79题。,7.甲处形成地上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冰川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 D.风力的堆积作用 8.让黄河改道,实际上是调节了水循环中的( )A.蒸发环节 B.水汽输送环节C.地表径流环节 D.降水环节 9.查询、分析、处理黄河泥沙淤积的信息,可供助的地理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DP,C,C,C,解析 第7题,甲处位于黄河下游,泥沙沉积量大, 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第8题,让黄河改道,实际 上是调节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第9题,GIS 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
26、据分析、决策应用等, 广泛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下图为“杭州某地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 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甲中r表示河流, 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图乙中数据 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 米)。回答1011题。,1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西南 B.西南东北C.东南西北 D.西北东南 11.村民打算在当地栽种一批经济林木,比较合适的 是 ( )A.猕猴桃、苹果 B.山核桃、芒果C.茶叶、银杏 D.柑橘、荔枝解析 第10题,本题应先找出图甲中r的相对位置,然后在图乙中读出其具体海拔,然后判断出河流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第1
27、1题,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域分布,苹果为典型的暖温带水果,芒果和荔枝均为热带水果,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地区,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茶叶、银杏的生长。,A,C,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13题。 12.“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 13.“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C.地震 D.森林病虫害,A,C,解析 第12题,遥
28、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 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 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 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 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具有探测范 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 量大等特点。故答案为A。第13题,地震灾害具有突 发性,且发生在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故答案 为C。,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陆路交通完全中断,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官兵被第一时间空运到灾区实施救援。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面所述内容涉及的主要地域联系方式有 ( )A.商业、交通运输
29、B.邮政、交通运输C.电信、交通运输 D.商业、电信 15.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主要应用( )A.GIS技术 B.RS技术C.GPS技术 D.3G技术,C,B,解析 第14题,获得灾情信息、官兵被空运分别对应的地域联系方式是电信和交通运输。第15题,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主要应用了RS技术。 16.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要求。材料一 2009年1月初至2月,我国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气象灾害,相关部门利用现代技术对灾 情进行了实时监测。2月8日,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在安徽等灾情严重地区利用飞机、火箭和炮弹向空中撒播碘化银和干冰等物质,成功地实施了人工增雨。,材料二,材料三 旱灾
30、的等级划分注:W表示土壤相对湿度(%)。 (1)A、B两地中,此时发生旱灾的是 地,试 分析这次灾害的原因。 (2)据中国气象局监测,C地所在行政区分布有大 面积的干旱区,但并没有形成严重灾情,试分析其 原因。,A,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异常(或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值生长发育期。,C地地处我国青藏地区,人口较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小。,(3)实施人工增雨的有利时机是什么?碘化银和 干冰在人工增雨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能够迅速观测到这次灾害受灾面积的现代技 术是,简述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有利时机是空中出现(由水汽凝结而成的)云层。,碘化银可作为云层中的凝结核,干冰起降温作用,遥
31、感(或RS)利用(航天器和航空器上的)传感器接收农作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然后传输到地面接收系统,经处理后分析得出农作物的受灾情况。,17.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GIS的工作过程主要有、 以及 等环节。 (2)图示中的“图层”按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类, 属自然地理方面的是 ,属人文地 理方面的是 。 (3)下列课题中,主要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 近50年来,某省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近 20年来,某市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某市郊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某市
32、市区主要道路交叉交通流量状况分析及公交线路、站点分布 的方案设计 A. B. C. D.,地理数据的输入、存 储,水系、地形、土壤,土地利用、居民点,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C,(4)若要研究邮电通信点的布局问题,你认为还应增加哪些图层?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交通线路图和居民点分布密度图。邮电通信 点的布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分布在居民区内 或居民分布集中的地区,二是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 地方,即位于交通干线上。,解析 本题以不同信息的GIS图层为切入点,考查不同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构成某一 主题的图层。GIS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说,凡 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 借助GIS。邮电通信点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居民点分布 集中的地区和便捷的交通两个方面。所以在确定邮电 通信点的布局时,要用到交通线分布图和居民点的分 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