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23151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二章 人员分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人员分类n 第一节 职位分类概述n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n 第三节 事业单位的人员分类管理Date 1第一节 职位分类概述n 一、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n 二、职位分类的涵义与特点n 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比较n 四、职位分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n 五、职位分类的意义Date 2一、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 (一)职位n 职位是指符合一定规格标准的人员所担任的职务和责任的集合体。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n 职位形式上是指一个工作岗位,实质上则是指这个岗位上所具有的职务与责任,而并不是指担任某职务及承担责任的人员。n 职位作为组织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调整的。n 一个

2、职位只能由一个人员来担任。Date 3(二)职系 n 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而其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并不相同的所有职位的集合。它具有以下特点:n 职系是从横向方面按工作性质的不同对职位所进行的划分。 n 职系是一个自然的职位升迁系统。 Date 4(三)职级n 职级是指在同一职系中,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有:n 职级是对一个职系内所有职位从纵向方面进行的划分。n 一个职级可以包括很多职位,也可能仅包括一个职位。n 职级对于确定对人员是否适用同一管理办法和给予同样的报酬具有重要意义。Date 5(四)职等 n 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

3、同,而工作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相同的职位的集合。简而言之,职等就是职系不同,而职级程度相当的职位。Date 6二、职位分类的涵义与特点n 职位分类是将适合分类的各种职位,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加以分类,并制定职位说明书,作为人事管理的主要依据的一种制度。职位分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n 职位设置以事为中心。n 职位数量的限制性。n 职位一般不随人走,同一职位在不同时期可以由不同的人担任。 Date 7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比较n (一)品位分类的概念n (二)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区别n (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优缺点比较Date 8(一)品位分类的

4、概念n 品位,指官阶的等级位置。品位分类是指对人员的身份、地位、资历、学历、能力、经验、贡献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职务等级和工资等级次序,建立起品位等级结构,实施一系列人事管理的方法。 Date 9(二)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区别n 1.分类的依据不同职位分类是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来对职位进行分类,而品位分类则是按照不同的资历、学历及身份地位来对公务员进行级别划分,分别管理。n 2.公务员的官阶与职务的关系不同在品位分类中,公务员的官品等级与其所担任的职务有一定对应关系,但不是必然联系,有时二者可能不相一致。在职位分类中,公务员的官阶与职务是一致的。

5、n 3.公务员获取报酬的依据不同Date 10(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优缺点比较n 品位分类的好处是:强调人的资格条件,有利于选拔通才,培养人的全面能力,调动公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不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可能造成公务员对所在职位业务不熟悉而不能胜任工作的状况,而且分类不够系统和标准。n 职位分类的好处是:便于选择专业人才,有利于因事择人,适应行政工作专业化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缺点是欠考虑人对职位的影响和人的个人能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Date 11四、职位分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一)职位调查(二)职位品评(三)制定职位说明书(四)职位分类的后续管理Date 12(一)职位调查n

6、职位调查是以调查的方法,了解和获取拟实行职位分类的部门和单位现在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权限的实际状况,为职位分类提供客观、充分的资料依据。n 职位调查收集的事实包括两类:第一,职位本身的事实。第二、职位所属机构的事实。n 职位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用访问法、观察法、填表法、会议法和综合法。Date 13(二)职位品评n 职位品评是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分类因素的比较,对职位进行区分职系,划定职级的过程。职位品评一般分两步走:n 1.职系区分。即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不同,将职位划分为职门、职组、职系。n 2.职位归级划等。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按照工作难易程

7、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对职位从纵向上进行职位归级、职级划等。Date 14(三)制定职位说明书 n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职位名称、编号、所属职系与职等、职位特征(即有关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的概括性描述)、以及在该职位任职所需的资格条件和专门知识等。Date 15(四)职位分类的后续管理n 职位分类的后续管理包括:职位的 继续管理、分类标准的继续管理和 分类法规的继续管理,其中,以职 位的继续管理最为经常 。Date 16五、职位分类的意义n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为公务员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n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为机关工作增加了活力。 n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有助于

8、公务员的自我激励和开发。 n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为硬化预算、控制编制和经费创造了条件。 Date 17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n 一、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n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n 三、我国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Date 18一、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n 兼顾原则所谓兼顾原则就是把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主张以职位分类为主,兼顾品位因素。 n 可行性原则n 职位数量有限原则n 系统原则Date 19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n (一)对国家机关实行 “三定 ”“三定 ”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具体来说,就是确定机关的职能,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以及工作

9、人员的编制数额。n (二)进行职位设置职位设置是在 “三定 ”基础之上,将机关确定下来的职能进行由粗到细的逐层分解,并根据编制数额来设定每个具体职位及职位的工作。Date 20职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解适当,合理定量。 2.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3.明确分工,相互配合。Date 21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n (三)进行职位分析 n (四)制定职位说明书 n (五)进行职位的后续管理 Date 22三、我国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n (一)我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 n (二)我国公务员的职务类别 n (三)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类别 n (四)我国公务员的级别 Date 23(一)我国公务

10、员的职位类别n 依据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公务员法将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n 1.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综合处理各项公务活动的公务员。Date 24n 2.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更多地担负着专业技术业务的管理的公务员。该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二是低替代性 ;三是技术权威性。n 3.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是指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人员。纯粹执行性与现场强制性是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两大标志。Date 25(二)我国公务员的职务类别n 公务员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和非领导

11、职务。n 领导职务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中,具有决策、指挥、组织、监督等职能的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划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n 非领导职务是指各级机关中,不具有决策、指挥、组织、监督等职能的职务,我国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Date 26(三)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类别n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的确定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职务所在机构的规格设置。 n 从中央到地方,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别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2、Date 27(四)我国公务员的级别 1.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 1)国家级正职: 1级;( 2)国家级副职: 24 级;( 3)省部级正职: 48 级;( 4)省部级副职: 610 级;( 5)厅局级正职,巡视员: 813 级;( 6)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 1015 级;Date 28( 7)县处级正职,调研员: 1218 级;( 8)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 1420 级;( 9)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 1622 级;( 10)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 1724 级;( 11)科员: 1826 级;( 12)办事员: 1927 级。Date 292.设置公务员级别的主要原因 n 一是构建公务员 “职务晋升 ”与 “职级晋升 ”的 “双梯制 ”,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n 二是考虑到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资历和能力各不相同,级别可以体现同一职务层次人员的上述差别。n 三是考虑到设置级别后,有利于保障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Date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