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医药卫生学院 田欢欢,2,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1,1,4,资料: 千年伟人马克思,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其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
2、”的地位。,5,资料:千年伟人马克思,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6,资料:千年伟人马克思,思考:你如何看待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7,点评: 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征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
3、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8,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目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相互关系。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而提高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的认识。重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及精髓。,10,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1、思想的酝酿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要把马克思
4、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的思想,但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11,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2,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3,2、全党共识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14,3、命题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在 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15,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
5、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1938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8,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实质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具体化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毛泽东,2、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 毛泽东,(二)途径,20,二、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内容 1、根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1,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22,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23,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4,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25,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
7、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6,小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7,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8,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认清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解
8、决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依据。”毛泽东,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发展超出了常规,没有独立的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深刻的民族危机,中国政局和阶级关系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十月革命后的欢乐场面,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
9、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来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党成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
10、主义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促使党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毛泽东出身农家,深入了解农民的个人特质与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的特点相契合B、毛泽东极早投身武装斗争,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个人特质,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的特点相契合C、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个人特质与反对教条主义是中国革命历史性任务的特点相契合D、毛泽东学识渊博、善于理论创造的个人特质与中国革命理论准备不足的特点相契合,36,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37,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8,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39,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0,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
12、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41,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2,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3,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 文化工作的
13、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 军事战略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理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理论,六大原理,44,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45,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三者的关系,46,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47,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
14、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48,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49,讨论: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如何评
15、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16、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论述了毛泽东的三大历史功勋:一是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二是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三是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著名人士论毛泽东,一个世
17、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
18、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54,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摘自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著名人士论毛泽东,55,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毛主席是改变世界事态进程的一位历史性人物,他对他的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没有毛泽东,就决不会燃起火来。基辛格,国际评价,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斯大林:“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 “中国将来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
19、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 西哈努克:“在我面前的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 施特劳斯:“一位革命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和诗人。” 特鲁多:“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大平正芳:“无限深邃豁达的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著名人士论毛泽东,57,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8,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的伟大实践,59,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6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21、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63,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4、习近平系列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22、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讲话,67,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68,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的根本目的 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69,三、中
23、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0,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最新成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 全面从严治党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四个全面”,71,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72,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4、,73,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什么是思想路线?,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74,1、什么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75,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29年6月,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76,1930年5月,毛泽东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2、实事求是
25、思想路线的形成,77,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分析。,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78,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79,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80,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81,中央党校校训,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82
26、,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8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8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85,“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8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87,1978年12月,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88,“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
27、了也贯彻不下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89,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其次,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最后,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90,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
28、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91,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92,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93,1、一切从实际出发,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94,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地
29、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要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95,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清实际,不仅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2、理论联系实际,9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统一性。,2、理论联系实际,97,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
30、把实践当作最高的权威,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理论,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检验标准和目的,98,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99,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00,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01,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