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冀考要求|,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B)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A),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考 点 聚 焦,1 生活中常见的盐,NaCl,食盐,Na2CO3,纯碱,NaHCO3,小苏打,胃酸过多,CaCO3,石灰石,补钙剂,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NaCl)只是盐的一种,而盐是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纯碱(Na2CO3)不是碱,它是一种碳酸盐。,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2 盐的化学性质,考
2、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3 复分解反应,1概念:由两种_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_的反应。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或_,满足其一即可。,化合物,化合物,沉淀,气体,水,当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生成物中除了有沉淀或气体以外,参加反应的碱和盐、盐和盐都必须可溶。 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4 碳酸盐的检验,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分别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检验CO23(或HCO3)的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滴加_,若观察到有气泡产
3、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中,若_,则样品中含有CO23 或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5 粗盐的提纯,1实验装置及仪器,图121,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2实验步骤:_、_、_、计算产率。,溶解,过滤,蒸发,3玻璃棒的作用,溶解,引流,液滴飞溅,4.注意事项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6 化学肥料,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可用“氮磷钾,一根筋(叶根茎)”帮助记忆。,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
4、见的盐,2常见化肥的区分,利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白,灰白,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3.铵根离子的检验及铵态氮肥的使用 (1)铵根离子(NH4)的检验方法:取样品,与_混合研磨(或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可证明。 (2)含有铵根离子的铵态氮肥不宜与_混合施用,因为它们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_,使肥效降低。,熟石灰,碱性物质,氨气(或NH3),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冀 考 探 究,常见的盐,命题角度: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 ) A. 碳酸钙不能用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A,解 析 碳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可以与胃酸反应生成钙离子被人体吸收。,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例2 2014盐城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碳酸钠俗称_、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_(填“酸”“碱”或“盐”),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纯碱,盐,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实验探究
6、 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NaCl(或氯化钠),有气泡产生,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1)请完成表中空格。 (2)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写出一个即可)。实验步骤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填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 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_。,CaCO3,NaHCO3(或碳酸氢钠),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解 析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 实
7、验探究 (1)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白色粉末肯定不是氯化钠。(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实验反思 由于氯化钙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该白色粉末是NaHCO3。,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粗盐提纯,命题角度:用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过程。,例3 2014江西图122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122,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1)仪器a
8、的名称:_。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铁架台,防止粗盐腐蚀托盘,同时能使称量更准确,胶头滴管,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液滴飞溅,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解 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防止粗盐腐
9、蚀托盘,同时能使称量更准确。(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例如B中读数时不正确,D中蒸发时不正确,其中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但在此实验中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而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液滴飞溅,从而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方法点拨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步所需的实验仪器、注意事项是考查的重点。,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命题角度:根据反应物判断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例4 2013重庆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
10、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硝酸钾溶液 (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和。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_。 (2)选择_(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酚酞溶液,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_(填序号)。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C,解 析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
11、盐酸,溶液由红色慢慢变淡,然后变为无色,说明它们能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方法点拨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反应物为“有酸参加需强酸,无酸参加需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据此,在熟悉酸、碱、盐的性质的基础上,可解答此类题目。,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化肥的种类和合理施用,命题角度:化肥所属种类及在保存或施用时的
12、注意事项。,例5 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_(填序号,下同);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_。 KCl (NH4)2SO4 NH4Cl Ca3(PO4)2,解 析 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就是钾肥;(NH4)2SO4和NH4Cl是含有铵根离子的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方法点拨 可从肥料中是否含有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判断化肥的种类。NH4NO3、NH4H2PO4是含有NH4的盐,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都会有氨气放出,所以铵态氮肥不要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碳酸氢铵化学性质不稳
13、定,使用时更要注意深埋,密封储存。,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常见化肥的鉴别、铵根离子的检验,命题角度:化肥的简易鉴别,铵根离子的检验。,例6 2013雅安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X、Y、Z,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图123,考点聚焦,冀考探究,第12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盐,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物质为尿素 BY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Y、Z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中Y、Z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D,解 析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在三种化肥中,尿素不是铵态氮肥,故X是尿素;剩余的两种化肥中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故Y是碳酸氢铵,Z是氯化铵。碳酸氢铵本身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也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如果实验中Y、Z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先加入的熟石灰对后面的反应现象无影响,即不会影响检验的结果,故D错误。,考点聚焦,冀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