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2010.11.13,,教研组,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基地,李文萱,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基地,学校概况,徐教院附中是一所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一起走来的公办初级中学,挂牌于2000年4月。(前身是上海市沪闵中学。校舍陈旧、教学薄弱、质量偏低;生源流失、声誉不佳、人心浮躁。),学校占地面积35亩,校舍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近1000人。在编在岗教职工76人,教师占教职工比例89.5%。学校中层行政组织由教学处、学生处、总务处、和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四个部门组成。,学校概况,大学本科 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中学高
2、级,中学一级,教师队伍结构,教育研究成果 1、课题、论文承担区级以上立项课题22项市级以上10项,区级12项; 12项课题研究获区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其中6项为市级以上成果奖。发表论文、课例数百篇,其中市(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5 本,出版校本教材:27 种 29 册,教师获奖:区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人次上海市园丁、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红旗班组、上海市巾帼标兵集体市区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40%以上教师上海市英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奖:399人次华东地区青少年定向越野团体冠军、上海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第一名区示范教研组:英语组、综合理科教研组
3、,学生发展学生荣获全国、市、区级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100多项、市级390多项,一等奖以上450多项。(近三年)中考总平均分全区前三名。 留级率为零;流生率为零;,国家级:8项市 级:28项区 级:60余项,学校获奖,社会美誉度,社会美誉度,社会美誉度,学术交流或经验介绍 示范、辐射、引领,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突出矛盾: 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质量观把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出名师,育人才是教育质量在各层面的表现;学生的学习经历、
4、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业负担是考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问题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突出矛盾: 几个普遍现象: 学校教学围绕考试进行的现象普遍; 考试学科加课时现象普遍; 初三/高三毕业班平时教学赶进度,教学不充分,用1个学期/学年复习的现象普遍; 作业练习与考试难度超课程标准现象普遍;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深化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突出矛盾: 原因分析: 考试要求远比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高,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要求达不到考试要求,且数量不够,教学时需要补充;由于难度要求高复习的时间不够,所以要加课时; 对学校办学和教师工作评价指标单一,主要就
5、是考试成绩,提高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成绩成为学校和教师最实在的目标;,问题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突出矛盾: 基本对策(学校内部): 优化国家课程,提高教学适应性,提高课堂效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开发拓展性、探究性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核心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问题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突出矛盾:,基本对策(学校内部):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问题与思考,教研组: 定位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基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机制,优化功能,使教研组成
6、为理论与实践联接的纽带、学科教改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责任学科建设:筹划本学科建设目标和发展特色,提出本学科的实施标准,研究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形成有特点的学科发展系统。质量监控与改进:负责对本学科的各年级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监控,把好测试关和测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关,提出有关的教学质量整改建议,并负责监控实施。,问题与思考,教研组: 责任团队专业发展:规划本学科教师的梯队培养,负责针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特点,提出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帮助教师形成个别化的专业发展计划,带教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问题与思考,教研组: 责任 教研组自身建设: 通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
7、团队发展愿景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整合,形成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一些研究专题,出一批“好课”,出一批“骨干”,出一批“研究成果”(课程教学资源等)。 通过教研组常规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奖励评价制度等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形成教研组的活动规则与成员的行为方式。,问题与思考,学科建设: 主要任务 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建立并落实学科学习基本规范;建立本学科各年级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练习系统; 开发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思考,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中实现的;确定以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思路,培养教
8、师,让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获得发展,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校进行功能性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内涵在于教师“教育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必须通过“教育性”体现出来。 关系:互为途径、互为载体都是目的,但都不是终极目的阵地:课堂,问题与思考,教师的学习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最有效的方式是行动研究。,问题与思考,建立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为途径、互为载体、互为抓手阵地:课堂基地:教研组途径:实践中发展,反思中成长,研修中提升关键:创新机
9、制,优化功能,使教研组成为理论与实践联接的纽带、学科教改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问题与思考,“课”是指课程与课堂。“研”是指教研和科研。“修”对教研组而言主要是指校内的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修习。“课、研、修”一体化,就是围绕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教研、反思,从而总结和提高。 探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为目标的“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途径。,学科建设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一体化”研修模式,“模块化”研修内容,研修基地教研组、备课组 研修主体教师研修主阵地课堂 研修对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研修主要方式行动研究,学科建设的保障,教师专业发
10、展的支撑,“一体化”研修模式,“模块化”研修内容,交叉融合,环环相扣,研修要素: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团队协作、自我反思,“课、研、修”一体化关系图,模块化内容,模块化内容,模块化内容,模块化内容,主题研修之一:课型研究。(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主题研修之二:命题解题能力的提升研修。 “解题讲题命题评题”的四步研修 主题研修之三:围绕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纲要研制、教材选编、教学形式手段、学习方式、学生评价、课程诸要素评价 主题研修之四:学科教学规范与学习规范研制,主题教研举例:,课型范式研究,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概念课、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研
11、究;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现代文阅读、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研究;英语组开展了句型、阅读、写作、听力教学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研究;综合理科教研组开展了STS模式下实验教学、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研究;,组织:教研组、备课组 载体:“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评审、展示课、研究课等 形式:“三课两反思” 周期:学期、学年;循环滚动,“课型范式研究”,例:数学习题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课型范式研究”:,例:数学新概念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课型范式研究”:,解题(教师解历届中考和模拟题训) 讲题( 组内讲题研、训) 命题(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教) 评题(备课组
12、教研组考后评题研、训),命题能力提升,(2002年市级课题)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三等奖) (2005年区级重点课题)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徐汇区第九届教育科研一等奖) (2006年国家级课题)优化课程连结模式,促进课程品质提升的研究(2009年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 (2007年市级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管理与评估的实践研究 (2009年市教委重点课题)子课题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的实践研究 (2009年区级重点课题)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举例:,任务驱动举例:,每个学期都为学生提供50多门的自主选修课程和近10门的限
13、定选修课程,前者采用跨年级、跨班级授课,后者按行政班级授课,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了系列化、层次化和特色化,编写出版校本教材27种共29册。95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40的教师参与了校本教材的编写。,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优质、有效实施要求来说,研制适合本校实际、可操作、可检测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体体现。,任务驱动举例:,聚焦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课、研、修”一体化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项目1.以细化教学目标为抓手,提升教师课程标准的理解力项目2.以统整教材内容为抓手,实现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
14、材”的转变项目3.以建立教学设计系统为抓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项目4.以建立反馈系统为抓手,促进教师对标准、内容与评价一致性的理解与实施能力,项目推进,项目5.校本课程开发。包括舞韵、心理等多门限定性选修课及包含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等七大类自主性选修课程,共计100余门,每学期为学生提供50余门课程菜单。,项目推进,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 (十六个系列)古诗词系列、阅读写作系列、课本剧系列;数学应用系列、思维开发系列、基础数学应用系列;英语听说系列、英语阅读写作系列、英语小品系列;历史与文化系列;环保系列、电子系列;礼仪与规范系列;身心健康系列和艺术系列等。
15、,项目6.承办大型展示活动或研讨活动,项目推进,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 、教师须在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教学计划制定,报教研组长。 、教学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所教学科的学期目标; ()知识点、能力点、学习方法习惯的内容概要;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课外辅导与活动; ()研究重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备课的规范 (一)个人备课 、备课内容为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习题、教法、学法和检测卷等。 、要关注学生。在解读教材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先前
16、经验、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并对拟定的教学思路进行调整、开发和创造。 、在教学通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案。 、中心发言人要精心准备好说课发言稿。 (二)集体备课 、教师应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 、由中心发言人提供本次集体讨论的教学详案。 、中心发言人根据要求进行个人说课后,再进行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共同修改定稿,形成新的教学通案。,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备课的规范 (三)集体备课后 、个性思考:在集体备课的的基础上,再次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
17、的智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提升,及时落实跟进措施。 (四)集体备课保障 、集体备课请假,事先要经教学处同意,并告知备课组长。 、集体备课时间和活动场所由教学处统一规定安排,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授课规范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应有文本备课笔记,并对上课所需的资料、演示实验、电化设备及教具进行检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按时上下课。预备铃响,任课教师即应到位,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和缺课人数。 、下课铃响按时下课,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擅自停学生的课。 、授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思想和内容,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
18、课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优选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授课规范 言语讲授的规范 ()把握讲授的时机; ()讲授内容应正确; ()讲授应清晰并富有感染力; ()讲授内容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 ()教态自然。 、板书应体现规范性、条理性、启发性、示范性和归结性的特点。 、直观演示的规范 ()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应恰当地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感性形象; ()应恰当的指导学生观察、概括。,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授课规范 、提问的规范 ()提
19、问应符合教学目的; ()提问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或思考问题有所启发; ()提问应明确; ()提问应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与热情; ()提问后应能有效地追索。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准确、及时、持续、积极的反馈。 、课堂教学应实现师生互动。 、授课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发挥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的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正常教学顺利进行。,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作业规范 、作业的布置 ()作业习题应精选。教师事先应亲自做过,使之更有针对性。 ()作业应分层适量。 、作业的收交 ()学生应在布置作业的第二天交清作业。 ()教师
20、应检查完成作业情况,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对拖拉作业、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 、作业批改规范 ()凡布置的作业一定批改; ()凡批改的作业一定讲评; ()凡错题的作业一定订正; ()凡订正的作业一定有跟进练习。,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课外辅导的规范 、教师应对学有余力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有计划的实施课外辅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对作业、测验、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组织部分或个别学生予以指导、补缺。 、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应热情指导、不应拒绝。 、对进行了必要的个别辅导后,尚不能进步的个别学生,则应调整方式,而不应轻言放弃。
21、 、对竞赛辅导,教师应尽心尽力。 、对符合正常手续受到停课处理的学生,应由该课任教师对所缺漏的课实施辅导。 、对因病假、事假而在一段时间内缺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辅导。,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测验和考试规范 、随机进行的小测验可在课内进行,以检查教学的即时效果。 、形成性诊断每周一次,并注意及时反馈。 、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由教学处统一安排,难易比通常为8:1:1。考试后应认真做好分析、反馈工作。 、教师应按教学处、教研组安排,完成试卷命题、批改、登分、质量分析、讲评等任务。 、教师应按教学处安排完成监考任务,并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22、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学业成绩评定规范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组成,分别以3:3:4比例评定。不设期中考试的学科以4:6比例评定。其中平时成绩一般由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验、学习态度与习惯组成,分别以3:5:2比例评定。 、学年成绩由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成绩组成,以4:6比例评定。 、学年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应参加补考,补考在及格线以上的以学期成绩60分计入。 、学校鼓励教师有计划的尝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集体备课的规范: “四定、四备、七统一” (1)集体备课
23、要做到“四定、四备、七统一”四定:“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人”四备:“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七统一:“统一进度、统一任务、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统一典型例题、统一作业、统一周测和单元测验”。,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集体备课规范: “四定、四备、七统一” (2)每周集体备课定主备人 (3)备课组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4)集体备课必须确保提前量,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教学“五要素”创设情景、激趣设疑、精讲精练、设计活动、当堂反馈课堂反馈“三时段”“课前反馈、课中反馈、课后反馈”课堂训练“课前练习、引入新课练习、新课反馈练习”
24、,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课堂训练:课前练习教师要利用两分钟预备铃和课前5分钟进行旧知复习新知导入的铺垫性训练课堂训练:引入新课练习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参入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对六、七年级的学生讲授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对八、九年级的学生讲授时间不超过20-25分钟。课堂训练: 新课反馈练习精心选择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和诊断性;给出练习时候要注重时间差。,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落实备课 “转转课”以备课组内教师互听转转课的形式,促进集体备课内容的有效落实,课堂教学问题的及时
25、纠正,有效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对青年教师的带教指导,组内教师的共同提高。各备课组长是落实教学规范与学习规范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要对本年级和本学科集体备课、转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与评价。,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七个环节: 一抓“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抓手是“校本教学目标系统的研制”; 二抓“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抓手是“校本教学内容系统的研制”; 三抓“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抓手是“校本教学设计系统的研制”; 四抓“训练系统的层次性”,抓手是“校本训练系统的研制”; 五抓“个别
26、辅导的对症性”,抓手是“一人一方的研制”; 六抓“学习效能”,抓手是“学科学习习惯养成及学法指导”; 七抓“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抓手是“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第一,教学目标校本化。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科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年段、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目标树。,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实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表格,实例: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表格,第二,教材内容校本化。 依据学期和单元,遵循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生活化等原则,优化统整教学内容。主要形式:以二期课改教
27、材为主、与一期教材互补,调整知识内容编排顺序等;参考的教材:一期课改教材、人教版教材等。,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第二,教材内容校本化。 适切目标:教学内容必须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瞻前顾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以提升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为前提,必须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承接铺垫,有利于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取舍有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与教学目标设计“一课一得,课课有得”相一致。 延伸拓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与“底线上移”相一致,以提升学生的必要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为原则。,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基础
28、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第三,教学设计校本化。依据目标与内容和学情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使课时、单元之间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连续性;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心理化、问题化、结构化等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第四,训练系统校本化。训练系统是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周练、辅导练习等的集合。训练系统校本化的重点是提升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编制紧扣“双基”,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诊断性的配套练习。使“三题”(例题、习题、测试题)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呼应。以“小卷子”为主要形
29、式。课堂练习分为:旧知巩固与新知学习铺垫练习、新知巩固练习、检测反馈练习等;课后练习分为:复习巩固练习、拓展探究练习、预习指导练习等;周练分为:双基梳理练习、双基补缺练习(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等;辅导练习则根据“一人一案”的原则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教学的适应性,教研组建立有效的教学秩序建立有效的教学秩序必须树立的观念:学校应该建立一种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秩序,这种秩序应保证每个教师的教学不会是随意的,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有指导意义,也有规范作用,兼具督促职责。,教学工作表面体现的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个
30、教师在教室里面对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它的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把教学完全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个体劳动,则大错特错了。 一种有效的教学秩序在个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追求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应体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体现集体的智慧,体现学校的目标和定位。,教研组质量管理16个字:质量意识教学规范集体负责人人把关,机制保障,制度健全着重建立配套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制度。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师德建设考核制度;骨干教师职责履行制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学历进修、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完善聘用合同制,全员考核制;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徐教院附中“十一五”教师
31、队伍发展规划 教师发展任务达标计划书 徐教院附中示范教研组评审办法 徐教院附中“育人奖”评比实施办法 徐教院附中“骏马奖”评比实施办法 徐教院附中“耕耘奖”评比实施办法 徐教院附中“教育能手”评比实施方案 徐教院附中“教学能手”评比实施方案 徐教院附中“教坛新秀”评比实施方案 徐教院附中学期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徐教院附中教职工奖励条例,“三类”教研组评审,徐教院附中示范教研组建设评估方案 ,教研组绩效考核,教研组(长)工作学期绩效评估标准,辅导学生参加教育局重点推广项目的竞赛获奖,按竞赛类别分类积分。 一类团体奖项:市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区级一等奖2分,区二等奖1,区三等奖0.5分。累计不超过5分。 一类个人奖项:市级或以上1分/人次;区级0.5分/人次;累计不超过3分。 类别每降一级,分值降低,a1删去,教研组绩效考核,教研组绩效考核,教研组绩效考核,谢谢!,